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元杂剧的主要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4 20:18:23
元杂剧的主要形式
元杂剧的主要形式
元杂剧的形式
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 角色行当的性格类型划分 丰富的宾白与科范 题目正名的广告效应
一、折、楔子和本
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过长的戏,可写成多本,如王实甫《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杨景贤《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每本戏仍是四折.这很像后世的连台本戏或连续剧.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折,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在剧本开头,对人物、故事进行简要的介绍或交待,其作用相当于引子或序幕.也有一些放在折与折之间,则是为了剧情的过渡或联络,与后来的过场戏相类.
二、角色行当
角色与行当同义,是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品质与性情等因素综合概括出的各种性格类型.与此对应,演员也根据自己的应工分为不同的行当.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等配角;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杂剧剧本通常只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写明“旦扮×××”或“末扮×××”,以后则只标角色,不注人名.这是在阅读剧本时要预先了解的.
三、曲词
曲词是杂剧的歌唱部分,由正末或正旦演唱,主要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而且在剧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
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元杂剧共用九个宫调,即所谓“五宫四调”: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每个宫调下都统帅着若干曲牌,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音乐旋律,与之配合的文词也有一定的格式,即格律.
曲律与诗词不同,采用中原音韵的新四声.其特征是“平分阴阳”和“入派三声”,即平声分化为阴平与阳平两个声调,入声消失,所有入声字都流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与今日普通话的声调很相类.曲文押韵也用《中原音韵》所归纳的“东钟”“江阳”等十九部,可以平仄通押.此外曲比诗词韵脚繁密,一般句句押韵,而且每套都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曲文创作就是在一定的音乐框架中“填词”,必须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数以及平仄格律等定式,这与宋词的写作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曲文与曲乐的配合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可以随时增添衬字、衬句,也可减字减句.因此杂剧曲文显得灵动活泼,口语性很强,实际上是一种解放了的新诗体.
四、宾白
元杂剧中的道白,称为“宾白”.对此前人有两种解释,一说“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易晓也.”(徐渭《南词叙录》)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单宇《菊坡丛话》)前一说有字义学根据,较为正确.
杂剧道白的样式很丰富,除了对白、自白,还有“带云”(歌唱中附带的说白)、“背云”(旁白)、“内云”(后台人员或角色与台上角色的对话)等.这些都属于口语化的散文白,与此相对,还有韵文白.如上场诗、下场诗以及常见插入的通俗诗词,就都是由人物当场念诵的.可以说后世戏曲的各种道白形式,在元杂剧中已是应有尽有.
五、科范
元杂剧的表演“唱念做打”俱全.科范就是做与打的做工表演,一般简称“科”,在南戏中则称作“介”,或通称科介.徐渭《南词叙录》说:“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元剧中的科,除了徐渭所说的动作表演,还有其他两种指义.一是规定某种特殊的情感表演,如“做忖科”,即做沉思的样子;“做哭科”、“做笑科”,就是要求进行哭或笑的情感表演.二是指某种特定的舞台音响效果.如《汉宫秋》中的“内做雁叫科”、《窦娥冤》中的“内做风科”,就是要求后台根据剧情制造出雁叫或刮风的音响效果.
六、题目正名
杂剧结尾有“题目正名”,用两句或四句对偶句总结全剧内容,交待剧名.它不是情节的组成部分,其功能在于广告宣传,可能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在下场前念出和写于戏报上.一般取末句作为剧的全名,取末句中最能代表戏剧内容的几个字作为剧的简名.如关汉卿《窦娥冤》的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为全名,最后三字即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