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天地不仁,已万物为刍狗是谁说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18:59:53
天地不仁,已万物为刍狗是谁说的?
天地不仁,已万物为刍狗是谁说的?
出自《道德经》老子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不对众生做分别,不管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视一切众生平等如刍狗,这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圣人不对百姓做分别,也同样像天地对待万物那样对待百姓.不管是百姓是善还是恶,皆一视平等,这是圣人的大仁之处.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编辑本段解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传说中的河上公(有人以为是汉文帝时人)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圣人”句注仿此.其意是说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王弼注:“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若慧(通惠)由己树,未足任也.”(据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99年版)王弼之意,也是以为天道任自然而已,并不加惠于物.而万物各自有所用,如兽吃草,人吃狗之类.
  解释1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商务印书馆1919年初版)中,有对《老子》这句话的解释,提出了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王弼说,那就是将仁解释为慈爱;第二种,则作了哲理上的推阐,说:   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刘熙《释名》说:“人,仁也;仁,生物也.”不仁便是说不是人,不和人同类.古人把天看作有意志,有知识,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人同类,这叫做天人同类说.老子的“天地不仁”说,似乎也含有天地不与人同性的意思.   接着,胡适又说:“人性之中,以慈爱为最普遍,故说天地不与人同类,即是说天地无有恩意.”这就把两种不同的说法统一起来了.最后,胡适盛推他理解的老子的这个观念,说:“老子这一观念,打破古代天人同类的谬说,立下后来自然科学的基础.”   1922年,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前论第二章“天道的思想”附录二“天道观念之历史的变迁”中,也认为老子的话表现了对天的信仰的动摇,开启了后来荀子的天论思想.
  解释2
  锺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第一编第三章有附文《〈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解》(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对此有所驳正.云:“吾统观《老子》全书,知其说之出于穿凿,未足据为定论也.”其下就从三方面来阐述:首先,从语言上来看,所谓“仁者,人也”的说法,是求其语源,不是等义.“‘人’字乃抽象名词,非具体名词也.故以人为仁之训则可,而以人易仁则不可.”而且依胡适之说,也只能说“非仁”,不能说“不仁”.何况此句之下又有“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语,总不能理解为“圣人不是人”吧?其次,从《老子》全书来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都是《老子》之言.所以要认定老子打破天人同类的谬说,证据是不足的.再次,胡适之误,是信了王弼关于“刍狗”的误说.王弼之说,分刍与狗为二物,说天不为兽生草,而兽吃草;天不为人生狗,而人吃狗.这里含有天以万物为草芥之意.实则刍狗是一物.《庄子·天运篇》载师金之言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意思是:刍狗扎成而未祭献时,用盒子盛着,上面用精美的绣巾覆盖着,尸祝斋戒了来送它到祭坛上.等到祭献以后,就废弃了,走路的人就践踏着它的头颅和脊背,拾柴草的人就捡起来烧火)“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将万物看作刍狗,用时尊荣,用后即弃之如弊屣,顺其荣华至衰败的发展过程.这自然是不讲仁恩了.   “刍狗”就是扎草为狗形,疾疫时用于求福禳灾,此时要文饰妆扮一番.祈祷之后,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刍狗即便弃置,人踏车轹,随后就将它当做柴草,一烧了事.我们看汉、魏、晋文献中的记载,就可以明白.《淮南子·齐俗篇》说刍狗和土龙刚刚做好的时候,用青黄色来文饰,蒙上绮绣,缠着红线,尸祝穿着纯黑色的祭服,大夫戴着礼帽来迎送它们.等到用完之后,土龙不过成了一堆土壤,刍狗不过成了一堆草芥罢了,有谁看重它们呢?许慎在其下注:“刍狗,束刍为狗,以谢过求福.土龙,以请雨.”很显然,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狗的样子,土龙就是用泥土做成龙的模样.刍狗是用来谢过求福的,土龙是用来求雨的.《说山篇》也说“刍狗待之而求福”.《说林篇》又说:“譬若旱岁之土龙,疾疫之刍狗,是时为帝者也.”这就说得更清楚了,刍狗的一个大用处,是瘟疫流行之时,用来祭神求福的.这时,它的位置,俨然是帝王一般.自然,用后就扔了.刍狗祭祀之前,位置尊崇,极尽荣华,祭祀之后,立即废弃,车轹火烧,已如上述.而《三国志·魏志·周宣传》说三梦来展现刍狗祭祀后的三个过程,也很有意思.说的是周宣善于占卜,有人就故意来考考他,说是梦见刍狗了,周宣说将会得到美食.不久出行,果然遇到丰膳.后来又说,又梦见刍狗了,周宣说:“你要小心,会堕车折脚.”不久,果如其言.第三次又说梦见刍狗,周宣说:“特别要注意呀,你家将失火.”家里真的很快遭到火灾.问的人后来说:“其实我三次都没有梦到刍狗,为什么这么灵验呢?”周宣说:“这是神灵让你说的,和真梦没什么不同.”问的人说:“我三次都说梦见刍狗,为什么结果很不同呢?”周宣说:“刍狗,是祭神之物.祭祀初毕,祭品可以分人,所以得到美食.祭祀结束,刍狗为车所碾压,所以会堕车折脚.这之后,就要将残碎的刍狗拿去烧火了,所以会失火.”(宣曰:“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余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   这些材料,将刍狗的形状,所用的材料,用途和使用过程说得很清楚了.这个过程,是自然的过程.用时显贵,用后废弃,天地万物,莫非如此.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天地并不施仁恩,只是让万物如刍狗那样走完自己由荣华到废弃的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