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三语文题:关于虚词的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9/22 03:40:58
虚词为的词性和用法
高三语文题:关于虚词的问题
解题思路: 这道题考查的是虚词用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解题过程:
“为”这个词在文言中词义多变,用法也较多。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因语义不同,读音也随之有变。下面分类举例分析如下:
一、作一般动词,读作“wéi”。
作动词时,因语境不同,有各种译法。例如:
1、令秦武阳为副。(《荆轲刺秦王》译为“做”)
2、乃为装遣荆轲。(同上,译为“置办”)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译为“给予”)
4、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译为“认为”)
二、作表判断的动词,读作“wéi”。
“为”可以在判断句中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例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译为“是”)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译为“是”)
3、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是”)
4、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译为“是”)
三、作一般介词,读作“wèi”。
“为”在文言中常作介词,后边可带宾语,译为“替”,有时也译为“给”“在”“因为”等。例如:
1、臣为韩王送沛公。(《鸿门宴》译为“替”)
2、为武置酒设乐。(《苏武传》译为“给”)
3、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在”)
如果在疑问句中,介词“为”的宾语常常提前。如:
1、何为其然也?(《赤壁赋》“何为”即“为何”,译为“为什么”)
2、子卿尚复谁为乎?(《苏武传》“谁为”即“为谁”,译为“为了谁”)
有时“为”后省略宾语。译文时需补出。如:
1、嘉为先言于秦王。(《荆轲刺秦王》译为“替他”,)
2、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译为“替我”)
3、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为他”)
四、作表被动的介词,读作“wéi”。
“为”在句中表被动时,译为“被”。例如: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2、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4、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有时,“为”与“所”组成“为所……”或“为……所……”结构表被动。例如:
1、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传》)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五、作句末语气词,读作“wéi”。
“为”作句末语气词时,一般译为“呢”。例如:
1、何辞为?(《鸿门宴》)
全句译为:告辞什么呢?
2、何以汝为见?(《苏武传》“为见”即“见为”)
全句译为:凭什么见你泥?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全句译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之死》)
全句译为:天要灭亡我,我渡河做什么呢?
六、与“以”组成复词“以为”
“以为”在文言中用法灵活多变,有时作动词,译为“认为”。例如:
1、自以为关中之固。(《过秦论》)
2、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3、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张衡传》)
4、臣窃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时,分解为“以……为……”结构,常译为“把……做为……”等。例如:
1、诸侯以惠爱为德。(《归去来兮辞》)
2、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山为宫。(《过秦论》“崤”前省略“以”)
3、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拿……给……”)
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同上,译为“凭……立下……”)
有时“以为……”的形式,其实是“以……为……”的省略,译文时需补出介词“以”后省略的宾语。例如: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全句译为:“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做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全句译为:“向南攻取诸越的土地,把(它们)做为桂林郡和象郡。”
3、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全句译为:“销毁兵器,把(它们)铸成十二个金人。”
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种树郭橐驼传》)
全句译为:“写下郭囊驼的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