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指的是实的还是虚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23:36:30
“形式“指的是实的还是虚的?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也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写景抒情的目的.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
三、虚实与比喻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四、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空白艺术的关系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大量运用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运用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以上四种类型虚实结合的现象实际上与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艺术手法重叠.值得重视的是下面的几种情况.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作者把这些事情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往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上这些都是写己逝之景,是虚写.
二、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景,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三、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诗人想象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作者想象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象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象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
四、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的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
这四种类型虚和实结合的现象是现在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第三点最受命题人青睐.◇
李白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也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写景抒情的目的.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
三、虚实与比喻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四、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空白艺术的关系
我国的古典诗词中大量运用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运用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以上四种类型虚实结合的现象实际上与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艺术手法重叠.值得重视的是下面的几种情况.
一、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作者把这些事情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往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上这些都是写己逝之景,是虚写.
二、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景,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三、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诗人想象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作者想象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象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象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
四、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的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
这四种类型虚和实结合的现象是现在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第三点最受命题人青睐.◇
动词的现单三形式是不是就是指一般现在时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还是不是?
was后面跟动词的什么形式?是过去时还是ing形式?还是其它的?
这里的geschenkt是第二分词的形式还是形容词?
experience的名词形式是可数还是不可数的?
agendum的复数形式是agenda还是agenda的复数形式是agendum
德国人的复数形式是Germans 还是Germen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是客观还是主观?
醇溶谷蛋白的产品是药片还是其他形式?
photo的复数形式是加s还是加es
boy的复数形式是boys,还是boies
stomach 的复数形式是stomachs还是stomaches?
loaf的复数形式是loaves还是lo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