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诸葛亮为何用马谡把守要地街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6 08:02:14
诸葛亮为何用马谡把守要地街亭?
诸葛亮为何用马谡把守要地街亭?
文/ 老微 街亭失守,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的彻底失败,作为镇守街亭的主帅又立下了军令状的马谡被斩首,实在是罪有应得.诸葛亮也因自己用人不当而痛悔不已,放声大哭,并上表自请降职三级,以示对自己决策失误的惩罚.后来评论者对他的这一做法赞赏有加,认为这体现了诸葛亮执法如山、勇于自责的高尚品质,诸葛亮历来被看做是智慧的象征,他的足智多谋,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一部《三国演义》中得到多处的体现,这次的“马失前蹄”使他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化,显得有血有肉,富有人情味,而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个高高在上的智慧之神.这些评论无疑是中肯的,但人们常常忽略了这些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用马谡去镇守街亭?难道他身边当时就没有可以胜任的将领吗?平生谨慎的王平不是经常跟随他打仗并得到他的亲自指点吗?蜀汉名将魏延对诸葛亮没有让他担任先锋镇守街亭而满腹意见吗?还有跟随他多年立下赫赫战功的赵云他为什么也不用?太多太多的疑问值得后来者深思. 近日,笔者重读街亭之战的故事,扼腕叹息之余,脑海中猛然冒出了这些问题.或许有人会说,这还用问?不就是马谡自己要去的,他不是还以全家人的性命立下了军令状嘛,因此诸葛亮才放心地让马谡前去.但是以诸葛亮的精明和谨慎,他怎么会让一个在受命之初就表现得非常狂妄自大的马谡去担任这关系北伐全局的重任呢?小说对马谡的语言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街亭之战一开始就描写出极其严峻的战略形势,“孟达被乱军所杀……司马懿……同张郃引兵出关”,诸葛亮大惊,问谁敢引兵守街亭,马谡应声而出,诸葛亮怕他轻敌,郑重地说明街亭得失的利害关系,马谡却说:“某自幼深通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当着诸葛亮的面自夸炫耀,狂妄自大的心理暴露无遗,马谡对街亭地理位置在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作用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本该引起诸葛亮的警惕.当诸葛亮说明司马懿、张郃非同小可,不可轻视,马谡又说:“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在诸葛亮面前口出狂言,简直不把颇有军事才能的司马懿放在眼里,再次体现了他的狂妄自大,按理说,这更应该引起诸葛亮的高度警惕了,但诸葛亮依然没有引起重视,而是过分地相信了“军令状”的约束力量.应该说,诸葛亮对马谡去守街亭心底是没绝对把握的,接下来他的一系列安排可以证明.他又派了平生谨慎的王平当马谡的助手,嘱咐王平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两人去后,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街亭东北方的列柳城.高翔去后,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的对手,又派魏延屯扎在街亭之后.既然如此不放心马谡,要千叮咛万吩咐,为什么不干脆让王平或者高翔或者魏延甚至赵云直接带兵去把守街亭,把马谡换掉,何必曲曲折折弄了这么一大堆事情呢?又何必等到看了王平派人送来的街亭蜀军安营扎寨的图本后,大惊失色,这才急忙忙要让长史杨仪去替换马谡呢?这确实是让读者迷惑不解. 原因只有一个.在诸葛亮的内心深处,他之所以重用马谡去把守街亭,有他对马谡“深通谋略”的偏爱,有他相信“军令状”的约束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想让马谡亲自带兵历练历练,在残酷血腥的战场上取得实战经验,立下战功,尽快成长,提高在蜀军中的声望,为蜀国培养一员既有军事理论又有带兵打仗经历的优秀将领,从而实现北伐中原、报效先主知遇之恩的愿望.可以这么说,他是把马谡做为自己接班人的培养对象.马谡这个人确实也是很有才干,他的确是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也曾替诸葛亮出谋划策,获得成功.诸葛亮带兵平定南方孟获叛乱时,马谡受刘禅委派到诸葛亮军中犒赏,向诸葛亮献上一条收服孟获的计谋,那就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主意,让孟获输得口服心服,彻底归顺,达到了“以夷制夷”的目的.诸葛亮大为赞赏,立即把他留在身边,命为参军,参务军政大事.在这次出兵北伐之前,他又采纳了马谡的计谋,派人到魏国散布流言,离间曹魏君臣,使曹睿将司马懿削职遣归,为北伐中原清除了障碍.可以说,他对马谡的才能是极其欣赏的,两人的关系也很好,马谡是把诸葛亮当做父亲看待的,而诸葛亮是把马谡当做兄弟看待的.街亭失败后,当诸葛亮喝令把马谡推出去斩首时,他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想起跟马谡日常相处的情形,鼻子一酸,急忙“挥泪”,等到马谡被推出帐外行将斩首时,参军蒋琬“天下末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这一番话,更是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内心,他对马谡是舍不得的,是偏爱的,但鉴于当时的战争形势和政治目的,他又不得不执法如山,于是泪流满面地说:“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海分裂,兵交开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表达出内心对马谡这个有才能的将领的偏爱以及自己无可奈何的感情. 诸葛亮自从被刘备请出茅庐后,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就积极物色有才能的人,打算将自己平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他.尤其是彝陵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大将战死,谋士匮乏,人才凋零,国运江河日下,这就更迫使诸葛亮要多方寻求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以振兴蜀国.而马谡在军事计谋方面的才干,他是极其欣赏的,否则也不会一下子就把他留在身边参与策划军务,当做自己的心腹亲信.刘备托孤时曾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而诸葛亮却“犹谓不然,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对马谡是“深加器异”.街亭之战失败后,马谡被斩首,诸葛亮把眼光投到魏国降将姜维身上.据陈寿的《三国志》所载,回到成都后,诸葛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极力地向后主刘禅举荐了姜维,一心一意地将平生所学传授给他.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成为蜀国北伐中原的主要将领,确实很好地接替了诸葛亮的班,不像马谡那样辜负了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