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对现代散文教学认识、收获与体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3:09:54
对现代散文教学认识、收获与体会
对现代散文教学认识、收获与体会
散文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是文学作品四大样式中在教材里出现最多的一种.随着近些年散文的大流行,那些贴近生活,歌颂人间大爱的作品的大量涌现,散文作品已悄然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并有渐多之势.我认为散文教学应该放在阅读、感悟、品味和提高上.
阅读感悟是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必备素质.正是阅读感悟,才能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搏,领会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情感,所以,不但是散文教学如此,所有的文章教学都这样.现代文阅读是指,以阅读者的认知积累(解题基础)为依托,以筛选、整合(解题方法)为基本方法,对文本进行符合文本意图的转述、鉴赏(解题要求)的一种阅读解题方式.考题中对现代文阅读的能力要求,大致归纳为3个层级:词句的理解与分析;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篇章的鉴赏与评价.这三个能力层级基本上由低到高.尤其是近年更加突出对鉴赏能力的考查,这意味着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越来越高.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有这些都体现了阅读感悟的重要性.近几年来的考题中最常见到的也是这些阅读感悟方面的试题.
品位和提高是基于阅读感悟基础之上的,且比其更高一层.品味散文,要真切地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感情气氛).能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景,能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品味散文,要领会散文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在的韵味.品味散文,还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地理解,反复地体会,才能对散文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这样,由读到感,再到品味提高,逐层推进,既便于老师的教,也利于学生的学.在点滴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发展了学习散文的能力,提高了散文的学习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多种文体中,我真的对“散文”情有独钟,一直把它当成自己心灵最好的读者,一边读一边感受,一边教学一边聆听.一直以来,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又美好又多情的小女孩,对着我诉说,对着我微笑,对着我讲她的心灵深处的故事……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心中带着这份美好,带着这份想象和我的学生开始清新平和的散文之旅.
记得在教读鲁迅的作品《风筝》的时,我初读课文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童年的自己在泥水中挽起裤管摔泥的认真和快乐,以及回家后被大人责怪的忐忑和狼狈,我突然间有所顿悟,我带着一丝怅然,一丝心酸,把我的童年讲给学生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收获童年的感受,收获《风筝》中的哥哥对弟弟歉疚,弟弟对哥哥的全然忘记.课堂上的同学们严肃而认真,活泼中有些许心酸,理智中掺杂着对哥哥的劝解和对小弟的祝福.于是,整个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章的主题很容易被学生总结出来,多数学生还能多角度的发现和探究.于是我清晰的意识到精读文本收获感悟对散文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这节课的收获提醒我以后的教学中认真阅读,细心的收获感悟,给自己和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还有一次,总也忘不了教读《背影》时和学生共同的一次心灵体验.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让我和我的学生们感受颇丰.初读课文后,孩子们的反应和态度及其平常,文中浓浓的父爱对于生长在农村一个个吃住在外的孩子没有丝毫打动之意,文中质朴平实的语言真的就不值得品味和揣摩么?我于是针对班级住宿生多的情况想了个简单的方法,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换位体验.我开始深情的说:“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父母为你送行的场面?放假时没到家的你路上虽然是自己,可是父母的牵挂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你,什么时候进家门,这份牵挂什么时候下线.上学的时候家的门旁,门旁的路口,那个你熟悉的身影难道仅仅是在看路边的风景么?父母的心是颗长着翅膀的心!虽不能时时处处陪伴,但是心早已飞远为你探寻行程是平坦还是荆棘.同学们就,假设你是文中的作者.”接着我又提出个简单易行的口号:“把自己放在文中的那辆车上!”同学们于是尽量进入状态,在记忆中搜索和筛选,这时有个远道的住宿女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到有一次我对爷爷的态度不好可以说说么?其他同学有的不解,不是父亲么?为什么说爷爷.我耐心的说:“当然可以”.这个学生于是动情的说:“我的爷爷从小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他特别希望孩子们能学习好有出息,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在家做数学卷子,做完后桌子没收拾干净,上学后爷爷发现了我落在桌子上的演算纸,他怕这个是我有用的东西,就特意走了十几里的路送到我的学校,找到我后我看到这几张没用的纸说:那是人家没用的了!当时的不但没有感谢爷爷反而在心里责怪爷爷的无知,现在想想当时爷爷大冷天的冻红的脸和胡子上的白霜,想想爷爷一边搓手一边说:“没事,当溜达了.”我好后悔,这次放假回家我想告诉爷爷我心里的感谢和温暖.学生说完了,我也很受感动,这不就是《背影》带给孩子的朴素而温暖的爱么?它不仅让孩子感受了爱,更加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去用心感受,如何去用心回报.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发言,有的说爸爸晚上经常给负责掏鞋垫的,有的说家里的好吃的他不在家不吃的,还有的说虽然爸妈唠叨,但是那里包含这父母无尽的爱的……课堂上的孩子感觉突然长大了好多,我深深的感觉到,是文章的感染力让孩子们有所感悟,是文章中长者对子女的关爱让孩子有所体会,更是源于自己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时说的那句话:把自己放车上!是这句话点化了学生原本麻木的神经,让生活在爱中却感受不到爱的孩子们顿悟.
一节课结束,教学的顺利进行,让我收获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收获了《背影》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无限情感魅力,收获了散文教学中的无限惊喜,虽然细微甚至浅薄,但是我从此将借用一条规律上好以后我的每一节和散文教学有关的课,那就是在散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并换位体验,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一体的效果和境界.
很多时候作为一名教师真的觉得自己是一名演员,在自己那三尺讲台上演绎和学生的故事,诠释教科书里的情感,谱写教学生涯无数个日日夜夜春秋寒暑酸甜苦辣,而对于散文的热爱让我首先打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用自己真实的情感,珍贵的灵感,参透了散文教学中的奥秘,这其中一定离不开精读文本,用心感悟,让学生抓住令人感动的瞬间,换位体验走进作者,这样的散文教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是一次愉快的心灵之旅,更会让热爱语文的老师和孩子们获益匪浅!
热爱散文,你会在散文的教学中舔尝收获的快乐;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根据散文作品的规律,我们授予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则是进入情境的必经途径.
一、入情入境,注重教法.
1、注重课前导语的设计.散文有的偏重于叙事,有的偏重于绘景,有的则偏重于抒情,根据不同的散文篇目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可以重图景描绘,巧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渴望.比如,进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学时,我们就这样导入:“古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笔下的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令人心驰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歌般的春景图,让我们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教师缓缓地叙述,轻柔的语调,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悦的心态进文本阅读.
2、解题思路的引导. 文章标题很容易为学生所忽略,但实际上它包含的信息量挺大,有的取自于物,有的拟之以情;有的标之以情思.细读文章的标题,较容易提纲挈领般地直奔文章的中心.比如《背影》一文,标题中标明了文章的内容,如能迅速浏览一下文章便可发现,作者是写父亲的背影来抒怀的.这样看来,题目和内容的结合是如此的紧密,怎能弃之于不顾呢.
3、线索的把握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来构筑全文,于是抓住线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记叙性散文重在情节的组织和铺展,可以从情节方面寻找线索.至于游记之类文章的线索则有可能是:空间的推移,时间的转变,移步换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物的方面去寻找.比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文以情感的流动为线索来展开的.文中紧紧围绕紫藤萝这个物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作者把静态的景物完全写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写这一树紫藤萝‘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一反常态,入笔出新,给读者一种流动的动态享受,透露出作者欢快、欣喜的情感.”
4、学会理解文眼
文眼有时出现在篇首,有时出现在篇末,有时出现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内容前后互有照应,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深刻的文章内涵,无论在哪,理解文眼对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此一来,抓住文眼就能举纲张目,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许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的主旨.比如《背影》中父亲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断的出现.“背影描写两次虚写,两次实写,笔墨互殊,虚实相济.起笔‘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以虚写挑明文眼,为全文抒情定下基调,引出了全篇对父亲的回忆与思念,中间两次实写背影,详略有度,尺寸各异,作者用了几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工笔细描父亲穿铁道买桔子而出现的背影,饱含作者铭感五衷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嗣后写离开车站的父亲只用了一笔:‘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地人里,再也找不着了’,作者对父亲离去的失落、依恋和愁绪交汇的感情潮水也随之夺眶而出.文章结尾处写泪光中的背影,纯系多年后同强烈思念而产生的幻影,实属以形写神的传神之笔!紧跟着光景惨淡、陷入绝境的父亲的来信而浮现的背影,融进了父亲晚年凄苦的悲剧形象,与起笔处的背影首尾关合,构思愈加缜密,而由于衬上了灰暗社会的背景色调,收到了言有尽而余音缭绕的艺术效果,留给读者无穷回味和联想的余地.”理解了“背影”也就理解了一个父亲对儿子那份至真至诚的爱.
意境教学是散文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难关,还要注重解读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二、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重视朗读
散文是情的文学,有着诗一般的情韵和行云流水般的美,如果只做无声的语言来接受的话,那真是一大缺撼.拿起朗读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武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读自悟,感受美带给自己的冲击和对心灵涤荡般的快乐.散文本是一种适宜朗读的文章,文章的情感抒发不同,指导的方法也就不同.比如朱自清的《春》,恬美而有生气,感情极其细腻、丰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以轻松,欢快,轻柔的语调进行朗读,以此营造出一种和谐,惬意的氛围.通过朗读消除了文本和读者两者之间的对立,从而使彼此界限消融,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学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假如我们的学生朗读时能全身心的投入,通过自己的理解,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调的高昂或沉痛,以及情感的酝酿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所悟,教学效果怎么会不好呢?
2、咬文嚼字,欣赏语言.
浅浅地流于对课文走马观花般的理解是很难消融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必须直接地深入到文中,学会咬文嚼字,读出自己的味,感受语言的生动和情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对于表现力丰富的字、词深入品析.比如《春》这一课,其中的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踢几脚球……”这段描写春天的小草,一个“钻”字就把尖尖的草破土而出的情状写活了,春草那绿绿的情态,多种多样的姿态仿佛触手可及.其次对于文中修辞语句,学会展开想象进行美化.又比如《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第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文中提到发“帆”,人们自然会想到“海洋”,因而就更感受到了这一树紫藤萝以外更为广阔的世界.像这样的例子在这篇散文中俯拾皆是,比喻、拟人,象征、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共同营造出一个优美的意境,理解了这些情景交融的语句,我们也就会跟着走进了这一片美丽的世界,认识一种新的生命,懂得了作者对未来的满怀憧憬.
3、抓住细节,品出其味.
生动的细节是散文富有感受染力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细节的刻画,往往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把握细节的内涵,往往能很快地走进那一片情感世界.还是以《背影》来谈吧.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在文中,我们却一再发现,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泪流满面,那一种强烈的情感,一次次撞击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父亲深沉的挚爱和他那颗水晶般透明的赤子心.”“四次流泪着墨不多,情意深长,儿子的一种无可排解、无从宽恕的自责、愧悔之负疚感受,一种不能去怀、无可慰藉的惆怅、失落与感激思念之情,更衬托了父爱的恳挚无私一弥足珍贵和无可报偿!抓住了这一细节,品评这一细节,谁能不为这一片深情所打动呢?
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我们要尊重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知识的“冰冷”,转化成“火热”.课堂上,学生们需要关注和关爱,需要提醒和提携,需要指导和引导.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有效教学增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相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有效的语文课堂,迸发出灵动的光彩!
以初中教材中任何一篇散文为例,谈谈如何对现代散文进行解读与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试述教学策略的具体选择.
散文《那树》的解读及教学策略
一、 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散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文学样式,可以说它“集诸美于一身”.散文教学对训练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想象能力,丰富语汇,培养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可实际上,散文的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1、教学模式老套: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
2、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没有把学生从客体转变成主体,没有把学习空间完全交给学生,课堂上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学生缺少甚至是没有自己的感悟,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是老师硬塞进去的.致使学生厌学语文.
3、要求面面俱到,没有侧重,不够深入.
有的老师为求全,不分主次,点点不放过,结果容量太大,时间仓促,学生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每一环节都只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往往是少数学生先有所发现,教师请这部分学生先发言,倘若“正确”,便很快进入了下一环节.
4、教师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在学校涉猎面不够.没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语言运用能力必然也相当有限,课堂上难免出现 “词穷语塞”的现象.
二、散文《那树》的解读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它描写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
本文语言生动、老练、简练.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都很强;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作者文学功底、语言功底良好,爱化用文言,生出新意,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日月光华,周道如砥”等,就是作者化用文言又加进自己造句技巧,来表达全新的思想感情的语句;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这样的短句比比皆是,都是用简省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思想感情的.
三、散文《那树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教师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这不,就连接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台湾作家王鼎钧为那树写的“悼词”吧,看看那棵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轻声跟读,并积累生字生词.2并且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说说初步感受.
(三)、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请大家读课文,用“那是一棵 的树”的句式说话
提示:从树的价值、品格、外形姿态、奉献精神、生存环境、悲惨命运、慈悲情怀、给人类的启示等方面说
(四)、品读文章,体会语言美
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用词的精妙、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等方面分析用“我最喜欢读——因为——”句式说话.
(五)、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树的一生,想想这棵可敬可爱的老树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命运?仅仅是因为那一场交通事故吗?
2、作者想通过那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那么老树就只有死路一条吗?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来处置这棵老树?
六、联系实际,对照反思
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
七、作业
请同学们学习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练习写一段话.
总之,我觉得散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突出“独特意识”“审美意识”“语言意识”三种意识.把阅读放在第一位,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研读散文,你会在散文的空间里搜索未知的真实;
撰写散文,你会在散文的网络里百度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