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老师能给一个比较详细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6 11:08:41
老师请问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写好短句?(能写那种比较优美的短句)
解题思路: 很高兴和你交流学习!这位同学,老师的回答满意吗。如果对老师的解答有不满意之处,请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老师愿意与你再次进行亲切的交流。祝你的成绩越来越棒!
解题过程:
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
一、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
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也是儿童学习作文、写好句子的基本规律。教师无不要求学生“作文要具体”。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请比较下面这两篇文章──
【例文1】 第一天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结果老师对书时才发现我们组少了一本,把王老师气坏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带学杂费的同学交学杂费,交完学杂费自己登记。可李小阳交完钱就回去了。王老师收完发现不对,一问同学,李小阳才发现自己犯错了。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例文2】 第一天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王老师喊了几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结果老师对书时别人都有八本,只有我们组每人七本,气得王老师冲张超一个劲儿摇头:“哼!你呀,你呀,什么事你都干不好!”二十多分钟过后,老师对大家说:“好,现在从一组开始,谁带学杂费了就上前头交给我,然后自己把名字写在边上这张牛皮纸上。”可李小阳把50元钱放到老师手里,转身就走回了自己的座位。王老师收完钱对着牛皮纸一数交费人数,发现多了50元钱,连忙抬起头问:“你们谁交完钱没写名字呀?”李小阳一听,才想起刚才只把钱交给了老师,赶快站了起来。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下面的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例文1与例文2的内容完全一样,但例文1与例文2给我们的感觉却不相同。例文1肯定不能算作成功,而例文2让人读后却有另外一番感觉。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例文1句子干干瘪瘪,例文2的句子让人读过之后,却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篇文章是这样,文章中的句子同样道理。请对比下列这些组句子──
第一组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
第二组
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
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
第三组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还继续聊。
第四组
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
王老师喊了五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
第五组
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
这五组句子,虽然每组的内容一样,但是每组的前一句不具体、而后一句具体却是不争的事实。给学生明确具体句与非具体句的区别,是教师一板一眼传授句子具体写法的前提。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
二、通过比较和分类,使学生懂得把句子“写具体”要因描写对象而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文章中的语句,按其描写对象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个句子:两本书书皮的图案一样。
第二个句子:李小阳走进了教室。
在上面这两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是事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事物,准确地说,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两本书书皮的图案”;而第二个句子是人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人物,是“李小阳”这个人。从表现对象上说,句子可以分为事物句、人物句,而人物句中又可以分为四种:一种叫外貌句,一种叫语言句,一种叫心理句,一种叫行为句。外貌句以人物的外貌为表现对象,语言句以人物的语言为表现对象,心理句以人物的心理为表现对象,行为句以人物的行为为表现对象。比如下面这四个句子──
第三个句子:老师一脸怒气。
第四个句子:老师叫大家安静。
第五个句子: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生气?
第六个句子:我低下了头。
在这四个句子中,第三个句子是外貌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样子;第四个句子是语言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语言;第五个句子是心理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想法;第六个句子是行为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动作。
三、教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不同方法
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通过多年探索,我将自己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种方式、九种具体方法。
(1)思维联想法:联想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要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实际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思维方法。
1、比喻法:运用相似联想,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喻,使句子写得更具体。
如:原句:这花是红的。
使用比喻法改写具体:这花象火一样红。(用“火”比喻花的“红”)
2、借代法:运用相关联想,抓住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以彼事物代替此事物。如:
原句:上课啦。
使用借代法改写具体:上课的铃声响了。(借助“上课铃”代替“上课”)
(2)、思维分析法:把一个事物整体分为几个部分,是分析方法之一。学生写句子常常不够具体,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这种分析。为此我教给了学生几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1、外貌部位分析法:
原句:他衣服湿了。
使用外貌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全湿了。(把“衣服”落实到“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等部位)
2、动作部位分析法:
原句1: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
原句2: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打小狗后腿。(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
原句3: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
3、动作工具分析法:
原句1: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笤帚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笤帚”)
原句2: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拿着苍蝇拍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苍蝇拍”)
原句3: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
(3)、思维转换法:在表达过程中,同一事物可以既用叙述方法,也可以用描写方法,而描写则会显得具体。我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转换的方法,在写句子时想一想,能不能换种说法,使之表达得更具体。
1、语言描写法:
原句:爸爸吓唬我这里有老虎。
使用语言描写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有老虎!”(爸爸怎么说的,就怎么把话引述出来──注意:比如遇到“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
有老虎!’”这样的句子,硬要把它改写具体,不能使用“语言描写法”,只能使
用概念解释法或者其它方法)
2、事物描写法:
原句:这片叶子的叶脉特别好看。
使用事物描写法改写具体:这片叶子的叶脉中间是一条笔直的线,两侧呈散射
状分布,分布的距离极为匀称。(对“叶脉”进行细致描写)
3、心理描写法:
原句: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使用心理描写法改写具体: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把客观叙述的心理句,变
成主观心理句)
(4)、概念解释法:一个概念总有其特定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我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生学习用具体的内涵或外延代替抽象概念的方法。此法亦可叫作词语解释法。
原句1:桌子上摆满了饮料。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桌子上摆满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把“饮料”解释成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原句2:爸爸吓唬我们:“你们再叫狼该来了!”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妈妈和表弟:“你们再叫狼该来了!”(把“我们”解释成了“我、妈妈和表弟”。)
原句3: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东西。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米饭和炸鸡腿。(把“东西”解释成了“米饭和炸鸡腿”。)
四、注意思维的整体性,教学生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人的思维是综合性、整体性的,上述各种方法是为了分解单项技能以便于训练。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必须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单项方法之后,还必须教他们学习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原句:他打小狗。
改1、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和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的后腿。(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把动作落实于“小狗的后腿”)
改2、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和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白狗、小黄狗和小花狗。(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把小狗解释成“小白狗、小黄狗和小花狗”)
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一、扩句法(加上修饰词)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1.一只蜜蜂飞来。——一只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过来。
2.翠鸟掠过湖面。——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3. 王建把虾放进玻璃缸里。——王建把一只青灰色的大虾小心翼翼地放进一口圆形透明的盛满水的玻璃缸里。“虾”、“放进”、“玻璃缸”思考和讨论“几只怎样的虾” 、“怎样放进的”、“怎样的玻璃缸”等,分别从数量、颜色、形状等方面加以扩充。
二、描写法
描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记叙形式的原句改写成描写形式的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的方法。
1.他写字。(用动作描写把句子写具体)
对“写”的前后过程进行描写,使动作形成过程充分地显现出来。
他从讲台桌上的粉笔盒里拿出一枝白粉笔,转过身去面对黑板,抬起右臂,一笔一划地工工整整地写上一个“盆”字。
这样,通过细节描写,就把“拿、转、抬、写”这一写字的过程说写具体了。
2.李明冷冷地说:“我不知道!”(原句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加上动作描写把句子写具体)
思考“冷冷”在人物的行为上应有哪些具体表现,对“冷冷”的情态加以强调,使原句中人物情态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现出来。
李明听了,把脖子一扭,嘴唇一撇,鼻子“哼哼”两声,冷冷地说:“我不知道!”
这样,就把“脖子一扭——嘴唇一撇——鼻子哼哼”这一“冷冷”情态的过程具体化为动作(扭、撇)和声响(哼哼)了,让人更加真切具体地感受到李明那不屑一顾、冷淡的态度。
3.我把西瓜切成两半,吃了起来。
抓住西瓜的“颜色”、“滋味”和人们的“感觉”等方面展开
我一刀切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两半,一勺挖了一块深红瓜瓤放进嘴里,只觉得凉丝丝、甜津津的,顿时,浑身的热气全都消失了。
这样,就把西瓜的颜色(青皮、红瓤、黑籽)和滋味(甜津津)以及人们吃西瓜时的感觉(凉丝丝、浑身热气全消失)描写具体了。
4.小弟弟多可爱啊!
思考从哪些方面说写才能具体地体现小弟弟的可爱。从小弟弟的“外貌”、“衣着”、“行为”、“语言”等方面可体现后,抓住某一方面具体描写。如抓住“外貌”,
小弟弟那粉红色的脸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总是露出好奇的眼光东瞧西看;一张小嘴整天合不拢,老是七问八问,刨根究底地缠得你脱不开身;胖嘟嘟的双腮上,点着两个深深的酒窝,就是在哭的时候,别人还以为他在嘿嘿地笑哩!多么可爱的小弟弟啊!
这样,抓住小弟弟脸、眼睛、嘴、酒窝等特点具体地描写,就把小弟弟可爱的样子说写具体了。
5.老师看了李明的作业,满意地笑了。
抓住“老师看作业”这一情节,想象老师看作业时可能有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等,再补充到句子中去。
老师仔细看了一遍李明的作业,点了点头,面上露出微笑,嘴里发出“啧啧”的赞许声,仿佛在说:“这字写得多么工整,这答案是多么准确,真是太令人满意了!”这样,通过想象,就把句子说写具体了。
5.写人物心理高兴
听到这个好消息,姐妹俩很高兴。
听到这个好消息,姐妹俩手拉手跳着,笑着,花裙子迎风摆动,活像一对活泼、愉快的花蝴蝶。(动作+比喻)
我一听,很高兴。
我一听,一蹦三尺高,情不自禁地举着欢呼起来:“噢,噢,我们去钓鱼罗!”(动作+语言+神态)
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很高兴。
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月牙儿。(神态+比喻)
我考试得了100分,很高兴。
英语测验得了100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家门。
每制作完一张成语卡片,我就很高兴。
成语卡片是我课余生活的好伙伴,每制成一个新的成语卡片,我心里就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叠词+比喻)
他很高兴。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欢呼:“耶!”
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他高兴的手舞足蹈,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爸爸很高兴。
爸爸走过来,伸出大拇指,眉飞色舞地说:“儿子,你真棒!”
7.写人物心情不好的句子
我伤心极了。
我伤心极了,豆大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大颗大颗地掉下来。
三、从多个角度写具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心理))
描写沙滩
远远望去,金灿灿的沙滩就像给蔚蓝的大海镶上了一道光彩夺目的金边。(视觉)阳光下,沙子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舒服极了。(触觉)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把文章中的句子写具体
一、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具体”
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也是儿童学习作文、写好句子的基本规律。教师无不要求学生“作文要具体”。其实,许多学生并不懂得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是“具体”,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不知向哪个方向努力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观察同一意思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比较两种文章、两个句子的优缺,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先“悟”出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具体”的。
请比较下面这两篇文章──
【例文1】 第一天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结果老师对书时才发现我们组少了一本,把王老师气坏了。过了一会儿,老师让带学杂费的同学交学杂费,交完学杂费自己登记。可李小阳交完钱就回去了。王老师收完发现不对,一问同学,李小阳才发现自己犯错了。看来,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例文2】 第一天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王老师喊了几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结果老师对书时别人都有八本,只有我们组每人七本,气得王老师冲张超一个劲儿摇头:“哼!你呀,你呀,什么事你都干不好!”二十多分钟过后,老师对大家说:“好,现在从一组开始,谁带学杂费了就上前头交给我,然后自己把名字写在边上这张牛皮纸上。”可李小阳把50元钱放到老师手里,转身就走回了自己的座位。王老师收完钱对着牛皮纸一数交费人数,发现多了50元钱,连忙抬起头问:“你们谁交完钱没写名字呀?”李小阳一听,才想起刚才只把钱交给了老师,赶快站了起来。回到家,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下面的话: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事一定要认真,不然就会出错。
相比之下我们不难看出,例文1与例文2的内容完全一样,但例文1与例文2给我们的感觉却不相同。例文1肯定不能算作成功,而例文2让人读后却有另外一番感觉。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例文1句子干干瘪瘪,例文2的句子让人读过之后,却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篇文章是这样,文章中的句子同样道理。请对比下列这些组句子──
第一组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来返校。
前天,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回学校报到、交暑假作业。
第二组
歇了一个半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都很激动。
歇了将近50天,同学们第一次见面,激动得恨不能把什么全给忘喽。
第三组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聊起来没完。
同学们一见面嘴就说个不停,从七点半聊到八点多,还继续聊。
第四组
王老师怎么说也没用。
王老师喊了五遍“坐直喽!”大家却还歪着身子聊电子宠物、聊北戴河的螃蟹......
第五组
发书时,有两本书一样,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拿了一本。
发书时,有两本书外皮上都画着小孩搭积木,只是一本写着“语文练习册”,一本写着“数学练习册”。我们组的小排头张超只注意了外皮上的“小孩”和“积木”,光拿了“语文练习册”。
这五组句子,虽然每组的内容一样,但是每组的前一句不具体、而后一句具体却是不争的事实。给学生明确具体句与非具体句的区别,是教师一板一眼传授句子具体写法的前提。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
二、通过比较和分类,使学生懂得把句子“写具体”要因描写对象而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比较。文章中的语句,按其描写对象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个句子:两本书书皮的图案一样。
第二个句子:李小阳走进了教室。
在上面这两个句子中,第一个句子是事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事物,准确地说,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两本书书皮的图案”;而第二个句子是人物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人物,是“李小阳”这个人。从表现对象上说,句子可以分为事物句、人物句,而人物句中又可以分为四种:一种叫外貌句,一种叫语言句,一种叫心理句,一种叫行为句。外貌句以人物的外貌为表现对象,语言句以人物的语言为表现对象,心理句以人物的心理为表现对象,行为句以人物的行为为表现对象。比如下面这四个句子──
第三个句子:老师一脸怒气。
第四个句子:老师叫大家安静。
第五个句子:我不明白老师为什么生气?
第六个句子:我低下了头。
在这四个句子中,第三个句子是外貌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样子;第四个句子是语言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老师的语言;第五个句子是心理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想法;第六个句子是行为句,因为它所表现的对象是我的动作。
三、教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不同方法
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通过多年探索,我将自己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大体分为四种方式、九种具体方法。
(1)思维联想法:联想是作文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要把一个句子写具体,实际完全可以借助这种思维方法。
1、比喻法:运用相似联想,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喻,使句子写得更具体。
如:原句:这花是红的。
使用比喻法改写具体:这花象火一样红。(用“火”比喻花的“红”)
2、借代法:运用相关联想,抓住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以彼事物代替此事物。如:
原句:上课啦。
使用借代法改写具体:上课的铃声响了。(借助“上课铃”代替“上课”)
(2)、思维分析法:把一个事物整体分为几个部分,是分析方法之一。学生写句子常常不够具体,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这种分析。为此我教给了学生几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1、外貌部位分析法:
原句:他衣服湿了。
使用外貌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全湿了。(把“衣服”落实到“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等部位)
2、动作部位分析法:
原句1: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
原句2: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打小狗后腿。(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
原句3:他用棍子打小狗。
使用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棍子头儿打小狗后腿。(把“棍子”落实到“棍子头儿”这一部位,把“小狗”落实到“小狗后腿”这一部位)
3、动作工具分析法:
原句1: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用笤帚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笤帚”)
原句2: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拿着苍蝇拍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苍蝇拍”)
原句3:他打小狗。
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
(3)、思维转换法:在表达过程中,同一事物可以既用叙述方法,也可以用描写方法,而描写则会显得具体。我引导学生学习思维转换的方法,在写句子时想一想,能不能换种说法,使之表达得更具体。
1、语言描写法:
原句:爸爸吓唬我这里有老虎。
使用语言描写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有老虎!”(爸爸怎么说的,就怎么把话引述出来──注意:比如遇到“爸爸吓唬我:‘别闹,这儿可
有老虎!’”这样的句子,硬要把它改写具体,不能使用“语言描写法”,只能使
用概念解释法或者其它方法)
2、事物描写法:
原句:这片叶子的叶脉特别好看。
使用事物描写法改写具体:这片叶子的叶脉中间是一条笔直的线,两侧呈散射
状分布,分布的距离极为匀称。(对“叶脉”进行细致描写)
3、心理描写法:
原句:我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办。
使用心理描写法改写具体: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把客观叙述的心理句,变
成主观心理句)
(4)、概念解释法:一个概念总有其特定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我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生学习用具体的内涵或外延代替抽象概念的方法。此法亦可叫作词语解释法。
原句1:桌子上摆满了饮料。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桌子上摆满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把“饮料”解释成了“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和北冰洋汽水”。)
原句2:爸爸吓唬我们:“你们再叫狼该来了!”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爸爸吓唬我、妈妈和表弟:“你们再叫狼该来了!”(把“我们”解释成了“我、妈妈和表弟”。)
原句3: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东西。
使用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我真地一点儿都不想吃米饭和炸鸡腿。(把“东西”解释成了“米饭和炸鸡腿”。)
四、注意思维的整体性,教学生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人的思维是综合性、整体性的,上述各种方法是为了分解单项技能以便于训练。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必须能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单项方法之后,还必须教他们学习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原句:他打小狗。
改1、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和动作部位分析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狗的后腿。(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把动作落实于“小狗的后腿”)
改2、使用动作工具分析法和概念解释法改写具体:他抡着粗粗的擀面杖打小白狗、小黄狗和小花狗。(把工具落实于“粗粗的擀面杖”,把小狗解释成“小白狗、小黄狗和小花狗”)
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一、扩句法(加上修饰词)
把句子写具体,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加上一些恰当的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明白,更加生动形象。
1.一只蜜蜂飞来。——一只蜜蜂从远处嗡嗡地飞过来。
2.翠鸟掠过湖面。——机灵的翠鸟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3. 王建把虾放进玻璃缸里。——王建把一只青灰色的大虾小心翼翼地放进一口圆形透明的盛满水的玻璃缸里。“虾”、“放进”、“玻璃缸”思考和讨论“几只怎样的虾” 、“怎样放进的”、“怎样的玻璃缸”等,分别从数量、颜色、形状等方面加以扩充。
二、描写法
描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记叙形式的原句改写成描写形式的句子,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的方法。
1.他写字。(用动作描写把句子写具体)
对“写”的前后过程进行描写,使动作形成过程充分地显现出来。
他从讲台桌上的粉笔盒里拿出一枝白粉笔,转过身去面对黑板,抬起右臂,一笔一划地工工整整地写上一个“盆”字。
这样,通过细节描写,就把“拿、转、抬、写”这一写字的过程说写具体了。
2.李明冷冷地说:“我不知道!”(原句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加上动作描写把句子写具体)
思考“冷冷”在人物的行为上应有哪些具体表现,对“冷冷”的情态加以强调,使原句中人物情态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现出来。
李明听了,把脖子一扭,嘴唇一撇,鼻子“哼哼”两声,冷冷地说:“我不知道!”
这样,就把“脖子一扭——嘴唇一撇——鼻子哼哼”这一“冷冷”情态的过程具体化为动作(扭、撇)和声响(哼哼)了,让人更加真切具体地感受到李明那不屑一顾、冷淡的态度。
3.我把西瓜切成两半,吃了起来。
抓住西瓜的“颜色”、“滋味”和人们的“感觉”等方面展开
我一刀切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两半,一勺挖了一块深红瓜瓤放进嘴里,只觉得凉丝丝、甜津津的,顿时,浑身的热气全都消失了。
这样,就把西瓜的颜色(青皮、红瓤、黑籽)和滋味(甜津津)以及人们吃西瓜时的感觉(凉丝丝、浑身热气全消失)描写具体了。
4.小弟弟多可爱啊!
思考从哪些方面说写才能具体地体现小弟弟的可爱。从小弟弟的“外貌”、“衣着”、“行为”、“语言”等方面可体现后,抓住某一方面具体描写。如抓住“外貌”,
小弟弟那粉红色的脸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总是露出好奇的眼光东瞧西看;一张小嘴整天合不拢,老是七问八问,刨根究底地缠得你脱不开身;胖嘟嘟的双腮上,点着两个深深的酒窝,就是在哭的时候,别人还以为他在嘿嘿地笑哩!多么可爱的小弟弟啊!
这样,抓住小弟弟脸、眼睛、嘴、酒窝等特点具体地描写,就把小弟弟可爱的样子说写具体了。
5.老师看了李明的作业,满意地笑了。
抓住“老师看作业”这一情节,想象老师看作业时可能有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等,再补充到句子中去。
老师仔细看了一遍李明的作业,点了点头,面上露出微笑,嘴里发出“啧啧”的赞许声,仿佛在说:“这字写得多么工整,这答案是多么准确,真是太令人满意了!”这样,通过想象,就把句子说写具体了。
5.写人物心理高兴
听到这个好消息,姐妹俩很高兴。
听到这个好消息,姐妹俩手拉手跳着,笑着,花裙子迎风摆动,活像一对活泼、愉快的花蝴蝶。(动作+比喻)
我一听,很高兴。
我一听,一蹦三尺高,情不自禁地举着欢呼起来:“噢,噢,我们去钓鱼罗!”(动作+语言+神态)
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很高兴。
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月牙儿。(神态+比喻)
我考试得了100分,很高兴。
英语测验得了100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家门。
每制作完一张成语卡片,我就很高兴。
成语卡片是我课余生活的好伙伴,每制成一个新的成语卡片,我心里就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叠词+比喻)
他很高兴。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欢呼:“耶!”
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他高兴的手舞足蹈,眼睛笑成了一条线。
爸爸很高兴。
爸爸走过来,伸出大拇指,眉飞色舞地说:“儿子,你真棒!”
7.写人物心情不好的句子
我伤心极了。
我伤心极了,豆大的泪水夺眶而出。
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样大颗大颗地掉下来。
三、从多个角度写具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心理))
描写沙滩
远远望去,金灿灿的沙滩就像给蔚蓝的大海镶上了一道光彩夺目的金边。(视觉)阳光下,沙子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脚踩上去,软绵绵的,舒服极了。(触觉)
最终答案:略
英语主语从句的问题,希望能给个比较详细的解析和答案~
五笔打字如何打快希望回答者能给我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我用老师的方法算的数不一样 希望老师给一个详细过程
公元前是什么时候,本人时间概念比较模糊,希望有人能给我一个较便于理解的答案
希望老师写出详细答案
伞的 成语希望能给一个正确的答案
opengl的坐标系问绿题,希望有人嫩给我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希望能告诉我比较准确的答案
关于一个微积分的数学题,希望能得到比较详细的解答.
清朝具体年表本人对清朝历史比较感兴趣,希望各位大大能给我提供一个比较详细的清朝年表,特别是像太子废立、皇子的事情能够详细
都很几个英语题,希望能给个详细的解析,答案我是有的
老师给的答案是C.不过没讲,希望大家能够多写点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