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代文学作业~关于陶渊明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5:14:56
大学古代文学作业~关于陶渊明的.
分析陶渊明的人物典型意义(从陶渊明的作品角度分析).
400字左右,
不仅仅从一部作品,可以从很多作品入手.400字左右分析人物典型意义.
分析陶渊明的人物典型意义(从陶渊明的作品角度分析).
400字左右,
不仅仅从一部作品,可以从很多作品入手.400字左右分析人物典型意义.
分析陶渊明的人物典型意义
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而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诗题材的分类 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 咏怀诗与咏史诗对前 人的继承发展 行役诗中表现的苦闷 赠答诗中表现的深情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诗严格地讲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诗,他写得多的是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再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诗经》中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陶渊明认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不劳动什么都谈不到.诗里写到劳动的艰辛,写到一天劳动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写出农民普遍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一个从仕途归隐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
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地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
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他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拟古》、《杂诗》.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咏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其十九;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其二十.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愤,如《咏荆轲》.从《杂诗》其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忧愤是深而且广的: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悲叹行役的辛苦原是此前行役诗共同的内容,后两者则是陶渊明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后来这两种情绪就越强烈.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试看以下例句:“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赠答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题材,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以抒幽愤著名,刘桢的《赠从弟》表现了高洁的品格,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展示了洒脱的情趣.陶渊明的赠答诗又有他自己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如:“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帷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诗里有欢聚的回顾,有离别的伤感,也有殷勤的叮咛,语重而情深.
在以上五类题材之外,陶渊明还有一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也可以归入这一类.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魏晋人注重门阀,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等,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
据《宋书》本传记载:“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而他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说出了更深刻的原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隐居了.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诗题材的分类 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 咏怀诗与咏史诗对前 人的继承发展 行役诗中表现的苦闷 赠答诗中表现的深情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陶渊明的诗严格地讲只有《游斜川》一首是山水诗,他写得多的是田园诗.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再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
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诗经》中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归园田居》其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一个从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人生的理念: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陶渊明认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开端,不劳动什么都谈不到.诗里写到劳动的艰辛,写到一天劳动之后回家休息时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写出农民普遍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写出一个从仕途归隐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
他有些田园诗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途.”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地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
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近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他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拟古》、《杂诗》.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如“三良”、“二疏”、荆轲,以及《咏贫士》所写的古代贫士;《读山海经》也可归入这一类.这些咏怀、咏史之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中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如《饮酒》其十九;有对社会的抨击,如《饮酒》其二十.不乏惋惜也不乏激愤,如《咏荆轲》.从《杂诗》其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忧愤是深而且广的: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首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悲叹行役的辛苦原是此前行役诗共同的内容,后两者则是陶渊明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后来这两种情绪就越强烈.那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之感,成为这类诗的基调.试看以下例句:“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赠答是古已有之的传统题材,传为苏李赠答的诗歌以叙离情见长,曹植的《赠白马王彪》以抒幽愤著名,刘桢的《赠从弟》表现了高洁的品格,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展示了洒脱的情趣.陶渊明的赠答诗又有他自己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如:“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帷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诗里有欢聚的回顾,有离别的伤感,也有殷勤的叮咛,语重而情深.
在以上五类题材之外,陶渊明还有一些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也可以归入这一类.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魏晋人注重门阀,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如《命子》、《责子》、《赠长沙公》等,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