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6 08:16:05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事例
珍惜时间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400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大诗人,1564年出生,1616年去世.他24岁时开始写作,在短短20年里,写了37部剧本,2部长诗,154篇十四行诗,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的剧本全都是享有盛名的大作,400年来在欧洲各国反复上演;近百年来又被多次重拍成电影.在中国,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同样也是家喻户晓.为了纪念他,众多国家发行了邮票.附图为匈牙利1964年发行的《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邮票.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确实,莎翁很有天赋,口齿伶俐,仪态潇洒,具有表演才能.但是,他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他的勤奋.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放弃点滴空闲.莎翁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学校要求非常严格,因而他受到了很多的基础教育.在校6年,他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上千册文艺图书,还能背诵大量的诗作和剧本里的精彩对白.
莎士比亚从小喜爱戏剧.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镇长,喜欢看戏,经常招来一些剧团到镇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亚都看得非常入迷.镇上没有演出时,他就召集孩子们仿效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镇上发生的事,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戏剧才能.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和乡村教师.在为养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的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对戏剧的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的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的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对此,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在舞台上更近距离的观摩到演员们的表演.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的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剧场被迫关门.老板和演员们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亚却选择了留下来看守剧院.在经济极度萧条的两年里,莎士比亚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整理了自己各个时期的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并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等到英国经济复苏、演出重新红火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剧作一炮打响,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的演员.
莎士比亚的成功,在于他懂得珍惜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思索和创作.他的剧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仅文字优美、语言丰富、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对白也极富韵律,使观众很容易从内心里生发出感同身受的情绪.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莎士比亚是400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大诗人,1564年出生,1616年去世.他24岁时开始写作,在短短20年里,写了37部剧本,2部长诗,154篇十四行诗,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的剧本全都是享有盛名的大作,400年来在欧洲各国反复上演;近百年来又被多次重拍成电影.在中国,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同样也是家喻户晓.为了纪念他,众多国家发行了邮票.附图为匈牙利1964年发行的《纪念莎士比亚诞生400周年》邮票.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确实,莎翁很有天赋,口齿伶俐,仪态潇洒,具有表演才能.但是,他的成功更多的是来自他的勤奋.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放弃点滴空闲.莎翁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文学学校”学习,学校要求非常严格,因而他受到了很多的基础教育.在校6年,他硬是挤出时间,读完了学校图书馆里的上千册文艺图书,还能背诵大量的诗作和剧本里的精彩对白.
莎士比亚从小喜爱戏剧.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镇长,喜欢看戏,经常招来一些剧团到镇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亚都看得非常入迷.镇上没有演出时,他就召集孩子们仿效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戏.他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镇上发生的事,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戏剧才能.后来,父亲因投资失败而破产,13岁的莎士比亚走上了独自谋生的道路.他当过兵,做过学徒,当过瓦匠,干过小工,还做过贵族的管家和乡村教师.在为养家糊口的奔波中,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记录了他们很有个性的对话,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莎士比亚22岁时来到伦敦.对戏剧的强烈追求,让他在一家剧场里找到了看门的工作.起初,他只是给看戏的达官贵人们牵马看车.之后,他用挣来的小费转付给一些小孩帮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却抓紧时间到剧场里去观看演出.慢慢的,莎士比亚开始在演出中跑跑龙套、当配角.对此,他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能在舞台上更近距离的观摩到演员们的表演.后来,莎士比亚当了“提词”.躲在道具里的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抽空把自己对每个演员演出时的观感记录下来.正当莎士比亚成为正式演员时,欧洲开始流行鼠疫,成千上万的人死去,剧场被迫关门.老板和演员们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亚却选择了留下来看守剧院.在经济极度萧条的两年里,莎士比亚抓紧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整理了自己各个时期的笔记,修改了好几部剧本,并开始了新剧本的创作.等到英国经济复苏、演出重新红火的时候,莎士比亚的剧作一炮打响,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的演员.
莎士比亚的成功,在于他懂得珍惜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思索和创作.他的剧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仅文字优美、语言丰富、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对白也极富韵律,使观众很容易从内心里生发出感同身受的情绪.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