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你从哪里来的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8:14:05
拉尼娜---你从哪里来的阅读答案
拉尼娜——你从哪里来?
①2007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
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④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⑤信风,是指低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⑥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⑦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19.文章第①段“‘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一句中的“粉墨登场”,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0.第③段中“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比较“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异同?(4分)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因温室效应过强,海水升温膨胀,造成的一支异常的暖流.它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引起沿海地区极度炎热,对降水的影响会造成洪涝灾害.
22.探究题:阅读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5分)
链接材料:
2008年1月10日以来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我国贵州、湖南、广东等19个省(区、市).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为1954/5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贵州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记录.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探究结论:
19.“粉墨登场”这个成语本指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舞台,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拉尼娜现象的出现.
20.从内容上分析:这一句用具体的事例,准确地说明了厄尔尼诺现象的频发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频率极低;从结构上分析:这一句为引起下文对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作了准备.
21.异:拉尼娜现象是海表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极度炎热;同:都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周围海表上发生的异常气候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上带来灾难.
22.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从整体上看,历史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
①2007年,持续了一年多的“厄尔尼诺”现象迅速消失后,“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
②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③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④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⑤信风,是指低气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⑥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⑦拉尼娜同样对气候有影响.拉尼娜与厄尔尼诺性格相反,随着厄尔尼诺的消失,拉尼娜的到来,全球许多地区的天气与气候灾害也将发生转变.总体说来,拉尼娜并非性情十分温和,它也将可能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其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
19.文章第①段“‘拉尼娜’随即粉墨登场了”一句中的“粉墨登场”,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0.第③段中“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比较“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有什么异同?(4分)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因温室效应过强,海水升温膨胀,造成的一支异常的暖流.它有增温增湿作用,会引起沿海地区极度炎热,对降水的影响会造成洪涝灾害.
22.探究题:阅读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5分)
链接材料:
2008年1月10日以来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了我国贵州、湖南、广东等19个省(区、市).河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6省区降水量达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值.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低气温降至-6—0℃,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接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长江中下游及贵州雨雪日数为1954/55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是1954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严重的,贵州43个县(市)的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突破了历史记录.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湖南、湖北等20个省(区、市)造成重大灾害,特别是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
探究结论:
19.“粉墨登场”这个成语本指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舞台,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拉尼娜现象的出现.
20.从内容上分析:这一句用具体的事例,准确地说明了厄尔尼诺现象的频发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频率极低;从结构上分析:这一句为引起下文对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作了准备.
21.异:拉尼娜现象是海表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极度炎热;同:都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周围海表上发生的异常气候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上带来灾难.
22.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从整体上看,历史罕见,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重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