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试分析“人性是自私的”这一观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4 05:03:28
试分析“人性是自私的”这一观点
如果该问题用于回答思修的论述题又该如何回答?
试分析“人性是自私的”这一观点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讨论过多次,我自己也写过同样题目的帖子,但一则对自私人性论的泛滥感到不满,二则对这个问题有新的想法,所以再写一点,与大家商讨,我相信讨论可以使人进步.
持“自私人性论”的大概有两个核心论点,一是自私是人性的根本,注重自身利益正是天经地义;二是,就人的利他行为而言,我们无疑从中获得了“心理利益”(自我满足),从而仍旧可归结为自私.
对于第一点,我们只需问:世界上是否有完全只顾自身利益、丝毫不顾他人利益的人存在?我想答案是没有.“自私论者”或许会说,照顾他人利益也可能是一种策略,以获得更大的自我利益.这种解释当然是部分可取的,不过,当我们的利益同他人的利益完全冲突的时候,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呢?这是出于何种天性或者策略呢?一个人捐助同自身毫无瓜葛的灾区人民又是出于何种天性或策略呢?
这时“自私论者”可能就要举出第二点了:“心理利益”.如果说我们牺牲物质利益可以获得心理利益,那牺牲心理利益又能获得什么呢?当我们包容别人、照顾别人感受,甚至为他人忍辱负重的时候,我们确实牺牲了自己的“心理利益”.这时“自私论者”恐怕又要说,牺牲小的“心理利益”是为了获取大的“心理利益”(比如自我超越感等).这时,我们可以说,“自私论者”已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他们区分“大的心理利益”和“小的心理利益”的时候,他们已经不自觉采用了道德判断,因为只有通过道德标准我们才能够判断“心理利益”的大小,而且判断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裁决”,而绝非是通过不同“心理利益”导致身体出现亢奋的程度不同来作出判断的.
可见,自私论是不值一驳的.那么人是否就是完全无私的呢?在人性的问题上,我持儒家的看法.儒家有一个区分:大人和小人.儒家把“人”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说“做人”(to be)、“成人”(becoming).一个人越是自私,那他就是一个“小人”(渺小的人),如果他不断扩充自己的胸襟和精神世界,乃至能够惠及天下,那就是一个“大人”(伟大的人).而对于一般人来讲,多半也就是处于小人和大人之间,或走在A to B的过程中.至于这种成长的动力源,我们也必须假定它根植于人性.我们只需举一个例子便可否定人性完全自私:道德上一辈子都没有进步的人暂且不管,我想我们只见过道德水准不断进步的例子(越来越博大),却绝少发现某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水平不断下降(即越来越自私).
很多“自私论者”喜欢拿婴儿作为证明人性自私的例子,殊不知婴儿正是小人(其实这个词原本就是小孩的意思),或者说尚未“成人”.将“人”看成一个动态的概念(就像我们一想到“河流”必定会是一个动态的想象一样),也许是避免陷入“自私论”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