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飞舞柳条青 谁有这种曲目的MP3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6 23:15:45
桃花飞舞柳条青 谁有这种曲目的MP3
这是郭德纲在《唐伯虎三笑点秋香》里面唱的 蛮好听的
这是郭德纲在《唐伯虎三笑点秋香》里面唱的 蛮好听的
是南昌清音吧?
南昌清音流行于南昌、新建两县及宜春、上饶、吉安和景德镇等地.
盛于清嘉庆初年.扬州清曲对其影响很大,又吸收了邻近省份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传入的小曲,加上本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曲调趋于丰富.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又从赣剧和南昌采茶戏等戏曲剧种中吸收养料,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演唱多由女演员自击板鼓而歌,伴奏多为盲人,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月琴等.音乐上以小曲为主,文南词为辅,小曲曲牌有60多支,有以一曲多词演唱的曲目,如《五更相思》、《照花台》等;也有以多种曲牌串在一块联唱的曲目,如《南昌东湖十景》,即由〔鲜花调〕、〔红绣鞋〕、〔玉美人〕、〔进兰房〕、〔九连环〕等10支曲牌联缀而成.传统曲目有《安安送米》、《宋江杀情》、《王婆骂鸡》、《僧尼缘》等.
还有四川清音也很好听的.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清代吴好山在其《成都竹枝词》中写道:“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四川清音就是在这样一种繁盛的境况中,造就出一代代的著名艺人.著名清音演员有:
☆ 李月秋,1925年生,四川成都市人.7岁拜师学唱四川清音,12 岁出师后便在书场茶馆演唱,受到听众的赞誉.50年代后就职于成都市曲艺团,从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绣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了《小放风筝》、《忆娥郎》获得金质奖章.她的嗓音清脆,演唱柔媚秀丽,亲切委婉,对曲目内容的表述细腻,富有生活情趣.她将前辈创造的“ 呵呵腔”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哈哈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程永玲,1947年生,四川江津人.1958年就读于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从师李月秋,毕业后到成都市曲艺团演唱清音.她擅长演唱小调曲目,她的音色甜美,清新俏丽,既保持了李月秋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她曾赴南斯拉夫参加国际艺术节,并去奥地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程永玲是当前四川清音饮誉海内外的青年演员.
具体听什么你自己去看看哦,希望能找到你喜欢的.
南昌清音流行于南昌、新建两县及宜春、上饶、吉安和景德镇等地.
盛于清嘉庆初年.扬州清曲对其影响很大,又吸收了邻近省份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传入的小曲,加上本地流行的民间小调,曲调趋于丰富.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又从赣剧和南昌采茶戏等戏曲剧种中吸收养料,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演唱多由女演员自击板鼓而歌,伴奏多为盲人,乐器有二胡、琵琶、扬琴、月琴等.音乐上以小曲为主,文南词为辅,小曲曲牌有60多支,有以一曲多词演唱的曲目,如《五更相思》、《照花台》等;也有以多种曲牌串在一块联唱的曲目,如《南昌东湖十景》,即由〔鲜花调〕、〔红绣鞋〕、〔玉美人〕、〔进兰房〕、〔九连环〕等10支曲牌联缀而成.传统曲目有《安安送米》、《宋江杀情》、《王婆骂鸡》、《僧尼缘》等.
还有四川清音也很好听的.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如[赵调]、[背工调]、[满江红]、[打枣杆调]、[马头调]、[叠断桥]、[ 小桃红]、[银纽丝]、[梅花落]等等.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清代中期以后,四川清音卖唱的艺人很多,出现了“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楼旅店客盈门”的景象.
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他们不但能唱,一般都能弹奏琵琶或月琴,有的弹奏水平还相当高.还有一些清音的玩友组织,他们为推动四川清音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
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很丰富,有《昭君出塞》、《尼姑下山》、《断桥》、《黛玉焚稿》、《放风筝》等,现代曲目有《布谷鸟儿咕咕叫》、《六月六》等.
清代吴好山在其《成都竹枝词》中写道:“名都真个极繁华,不仅炊烟廿万家.四百余条街整饬,吹弹夜夜乱如麻”.四川清音就是在这样一种繁盛的境况中,造就出一代代的著名艺人.著名清音演员有:
☆ 李月秋,1925年生,四川成都市人.7岁拜师学唱四川清音,12 岁出师后便在书场茶馆演唱,受到听众的赞誉.50年代后就职于成都市曲艺团,从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绣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了《小放风筝》、《忆娥郎》获得金质奖章.她的嗓音清脆,演唱柔媚秀丽,亲切委婉,对曲目内容的表述细腻,富有生活情趣.她将前辈创造的“ 呵呵腔”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哈哈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程永玲,1947年生,四川江津人.1958年就读于成都市戏剧学校曲艺班,从师李月秋,毕业后到成都市曲艺团演唱清音.她擅长演唱小调曲目,她的音色甜美,清新俏丽,既保持了李月秋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她曾赴南斯拉夫参加国际艺术节,并去奥地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程永玲是当前四川清音饮誉海内外的青年演员.
具体听什么你自己去看看哦,希望能找到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