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1:30:47
《论语》八则 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论语》八则读后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论语》八则读后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