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眼睛为什么会欺骗我们?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8:53:08
眼睛为什么会欺骗我们?
眼睛为什么会欺骗我们?
很久以前,确切的说现在也是这样,当您的家人和朋友遭遇负面传闻或者流言蜚语时,您会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来安慰他或她.可事实却一次次的给我们敲响警钟,眼镜经常会欺骗我们.是的,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地球是方的,天空是圆的,地球就群星环绕的宇宙的中心.可是随着对宇宙的了解不断加深,我们知道了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已,它也是圆的.突然间人类豁然开朗,原来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就是这样,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眼睛常常欺骗我们.但是它们是怎么欺骗我们的呢?为什么它们竟能遮蔽人类那百转千回的大脑的智慧曙光呢?还认为眼睛是您最忠诚的仆人吗?还认为它们从来不会欺骗您吗?请阅读本文,了解眼睛用来编织谎话的三种方法.
  中国有句歇后语“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平时,我们经常会用这句话来形容势利眼小人,可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其中的深层科学含义.当然,我们无法考证这是哪位哲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可是我们却不得不惊叹于此人细致的观察和精辟的总结.所以,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不但寓意深刻,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视觉误差的作用,从门缝里看到的物体会略显扁平.
  这只是一副静止的图画,但随着视线前后左右的晃动,您会感到画面也随之在动,这就是错觉的作用.
  常行走于沙漠中的人很清楚,即使看到了海市蜃楼,也不用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尽管那美景看上去离他们很近,事实上却在千里之外.另外,即使是同样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下,在您的眼里,其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设想它是一条回家的路,如果这条路长500米,当您精力充沛的时候,您感觉它是500米甚至更短;但是当您体力不支时,您会觉得慢慢长路,无边无际.这是您视觉的作用,也是您的心理作用.
  视觉误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错觉,下面的实验可以直观表现视觉误差的原理,您可以画两幅图,每幅图上画6个黑点,中间一个,周围5个,中间的黑点一样大,不同之处是,第一幅图周围的黑点直径为中间黑点的一半大,而第二幅图的黑点直径则是中间黑点的2倍.把两幅图放在一起,哪一幅图中间的黑点看起来更大一些?尽管中心的黑点大小是一样的,但是您会发现周围是小黑点的会看起来相对大一点.是的,不知不觉中,您的眼睛又欺骗了您.
  根据威特•普罗菲特的研究显示,人们的感觉不是确定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直觉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比如,在一次棒球比赛中,如果球员表现得很好,那么他们就感觉那个球很大,但如果失败了或得分很少,他们就会认为球比原来的小.在一个针对23人的足球射门实验中.普罗菲特发现,在试验前,球员对球和球门的印象是一致的,但是在踢完十个球之后,进球数少的人会觉得球门比原来窄了十分之一,而表现好的人则会感觉球门比原来大了十分之一.这样看来,在足球比赛中,开始表现好的队很可能会一直表现得好,而表现不好的队则可能愈来愈差.是不是这个“魔咒”也应验到了南非世界杯阿根廷队的头上,让他们0:4惨败给德国队呢?根据威特的理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错觉是日常生活中眼睛欺骗我们的常见手段,请继续阅读,了解更多关于错觉的知识.
  我们的眼睛会欺骗我们,这一点都不假.就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样,如果您对一个人太过思念,而恰巧那个人不在您身边,或者已经离开了人世,您很可能会把身边某一个和他或她长得像的人误认为就是他或她本人.另外一种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海市蜃楼,尽管幻象看似离您很近,但事实它却离您千里之遥.
  魔术师的手段就是呈现您所意想不到的画面,以此来满足您的好奇心.
  让所有外行人所惊异的魔术,从简单的扑克牌、到复杂的物体乃至人的消失、变形,都令我们目瞪口呆.有时我们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上天的杰作,这个世界难道真有神仙存在?可是,当您看过魔术揭秘之后,会意外的发现,这些都是魔术师玩的一些小把戏,要么他们的动作特别快,超出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要么就是利用一些掩人耳目的机关.比如,好多魔术师都喜欢表演的大变活人节目,将一个人关在笼子里,伴随着劲歌热舞之后,里面的人瞬间变成了老虎,事实上这都是他的助手们的杰作,那个人就躲在准备好的暗格里.但是,如果您没有了解这一过程的话,一定会佩服魔术师杰出的魔法吧.
  此外,我们平时所看的电影,表面上看是一段完整的视频,实际上,它是由连续的图片组成的.只要在一定时间内播放一定数量的图片,我们就能看到连续完整的动作.如果您学过flash动画的话,对于这一点就更加不稀以为奇了.因为您知道,只要在固定的时间内设定固定的帧数,您制作出来就一定是流动的完整画面了.
  还记得“两小儿辩日”这则预言吗?太阳到底什么时候最大呢?眼睛告诉我们太阳初升时和落日时最大,但事实却又再次告诉我们,太阳一直都那么大,只是参照物不同罢了.当您乘车时,假如还有另外一辆车和您并排行驶,如果您的车速相对来说比较慢,您会不会觉得车在倒退?尽管,您也知道车在前进.但是从您的角度看,或者更确切的说您的眼睛告诉您,车在倒退.
  您会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连自己的眼睛都不能相信,那么我们还能相信谁?不过,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被眼睛欺骗,但还是有应对策略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眼睛欺骗我们的第二种方式,顺便了解一下应对策略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这句话说明,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了.初次见面,您无法评价一个人品质的好坏,只有经过长时间接触,您才会真正了解一个人.可是如果时间不允许呢?如果我们遇到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甚至是笑里藏刀的人,该怎么办呢?专家认为,尽管“言为心声”有点不准确,但当说话者在组织语言时,他们的真实想法也会不经意间暴露出来.
  电影中为了表现激烈的冲突,演员们往往会尽力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情绪,但在生活中,情况恰恰相反,许多人倾向于不露声色.
  2009 年热播的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自播出以来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剧中人物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就可以辨别出他们是否说谎.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保罗•艾克曼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创作出来的.他们的研究显示,只有低于1%的人天生可以捕捉到他人的微表情并且判断某个人是否说谎了.艾克曼本人就是剧中男主角莱特曼的原型.
  科学家们也对15000个人(其中包括心理学家、美国中情局工作人员、美国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特务情报人员、仲裁人、法官、律师、警察)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当中只有50人可以高准确度的辨别出说话者是否在说谎.
  眼睛会对我们说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忽略了某些微表情.一旦了解了这些表情的真相,眼睛就无法欺骗我们了.那么这些微表情都有哪些呢?
  根据眼神投注的方向,我们来认识一下微表情:
  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向左上看,那么他或她一定在构造一个画面.比如,您让人们想象30年后的生活画面,他们的眼睛就会向左上看.
  向右上看,说明他或她正在回忆一件发生过的事的画面.比如说,在回想昨天自己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当一个人在构建一种声音时,比如构想打雷时震耳欲聋的响声,就会向左看.
  向右看说明他或她在回忆一种声音.
  向左下看时,说明他们在回味某些感觉.比如,昨天的电影怎么样?
  向右下看时,说明他们在思考一些东西.
  当然,专家认为,上面说的这些主要适用于右手是正手的人.关于这一点,有位网友称,他看了布什在伊拉克战争前的演讲,当谈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他时不时的向左(本人右边)看.
  此时此刻,您是不是有自己被骗得一塌糊涂的感觉,您不是觉得自己生活在“谎言”中,您是不是在大喊“天啊,以后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别急,我们还掌握了最后一种它们欺骗您的证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过《西游记》的您一定很感慨为什么唐僧那么无能,总被妖精所骗吧.也许我们能想到的用来形容他的最好的词就是——肉眼凡胎,对于他我们真可以说是恨铁不成钢.然而回到现实中,我们自己其实就是唐僧的原型——也是肉眼凡胎.
  正如上文提到的,物体运动到一定速度,我们就无法确切的看到它的运动轨迹.这是因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是以电波的形式映入到眼睛,然后由大脑加工成我们看到的图像.但如果波长不在眼睛可视的范围内,我们也就无能为力了.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多小的物体呢?当然,这一点不同的人并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不借助仪器,几乎没有人可以看到分子和原子.就像多年前,大卫•牛顿的那幅画——《我们的眼睛到底可以看到多小的东西?》一样,尽管这幅栩栩如生的画确实存在,可不借助仪器没有人能看到它.也许有人会怀疑,这幅画是不是像《皇帝新装》中的“新装”一样,压根就不存在呢?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幅非常精美的画,它应用的是纳米技术.
  是的,有些东西我们眼睛看不到,并不证明它们不存在.就像洗水果一样,表面上看,水果洗得很干净,但如果您用高精密放大镜看之后,就不会想吃它了.就像一间房间一样,看上去清明澄澈、空气清新.可是如果有一道光束经过的话,您就可以见证灰尘其实无处不在的事实啦.的确,我们的眼睛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因为眼睛的可视光波长度范围是390到760毫微米,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线才可以穿过眼角膜,在视网膜上成像.如果超出了这个长度范围外,我们就无法看到了.由此看来,尽管眼睛欺骗了您,但它也不是有意的,也该得到原谅吧.
  当然眼见为实也不可全部抛弃,在大多数时候,眼睛是可靠的,但是有的时候,它却一点都不可靠.这就需要您靠智慧来辨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