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课内文阅读)SP,九年级语文(上 )水平测试七试卷里的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22:15:10
看《香菱学诗》这篇课文第4-6自然段 (1)“诲人不倦”一词出自《 》。是辑录( )言行的书,其意思是(  ),原句是( )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4-6自然段中描写香菱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动作: 神态: 作用: (4)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来形容香菱学诗的态度( ) (5)从4-6自然段中,你能想象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6)结合香菱作的的诗,你能分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饿格调规律吗? 这些题好难啊,请求老师帮我做一下,谢谢,我下次不发那么多题了,就这一次,请老师原谅,敬礼
(课内文阅读)SP,九年级语文(上 )水平测试七试卷里的题
解题思路: 细读课文、归纳全面、注意拓展运用
解题过程:
(1)“诲人不倦”一词出自《论语 》。是辑录(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言行的书,其意思是(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原句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找出4-6自然段中描写香菱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动作:(详见附文二的分析)
神态:
作用:生动、细致地刻画出香菱这一女子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
(4)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成语来形容香菱学诗的态度(专注痴迷 刻苦钻研,锲而不舍 )
(5)从4-6自然段中,你能想象出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的“苦志”,黛玉的指导、大观园的环境
(6)结合香菱作的的诗,你能分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饿格调规律吗?
格律诗句子内的平仄搭配模式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律句
二类是,拗(ao)句
三类是,病句(不拘句)
我们这一篇只说,律句
律句可按讲究程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准句,一类是常用句.
标准句,句句讲究,有四种标准句型,平仄各两种
平起是指句内的第二个字为平声 ,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是指句内第二个字为仄声,句型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就是所说的,平仄标准句型
所说的以平起句和以仄起句,是以第二个字为准的,这是因为第一个字可以灵活运用,不稳定,故以第二个字为代表起步第一单位
古人所说的,一 三 五不论,二 四 六分明就是这个问题.
将标准句中的,一,进行不论,即可灵活更换第一个字的平仄,得到两个常用句如下: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将标准句中的,三,进行不论, 即可灵活更换第三字的平仄又得到两个常用句如下: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将标准句中的,一,三,同时不论, ,即可灵活更换第一,三个字的平仄, 得到两个常用句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同样仄起的标准也是如此
将仄起的标准句中,一,不论则得到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将标准句中的,三,不论则得到
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
将标准句中的,一,三同时不论则得到
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同学你好,附了本文的分析,对你理解、概括本文内容应有所帮助,请读一下:
香菱学诗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香菱拜师学诗。
  第二部分(2—3):写香菱一边学杜诗,一边尝试作诗。
  第三部分(4—9):写香菱学有所成。
  文章结构如图所示:
  
  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香菱是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悲惨,很快就被折磨致死。后四十回写她死于难产,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来的设计。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之首,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强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为强烈。
  主要内容:
这一课情节主要内容是香菱了解诗歌的“三昧”并学习写诗,终于创作出深受众人好评的诗歌的过程,其间写了香菱的专注痴迷,写了黛玉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写了众人对香菱学诗的态度和评价。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表现了众多人物的性格。
  黛玉的性格侧面: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虽然是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但并非是黛玉固有的性格,而是由于她特殊的身世特别是贾府这特定的环境所造成的,而且也不是她性格的全部,比如她在指导香菱学诗时却表现了另一方面的也许是她真正的性格特点。
  她一见香菱进园住,自是喜欢;香菱要求学诗,她当即表示:“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大包大揽,当仁不让,热情爽朗。“有什么难学的?”既是诗国精灵才气的流露,更是对香菱的热情鼓励。她精辟地为香菱点拨诗的三层境界,立论高卓,见解不凡,其重意趣而不拘格调规矩的观点正体现了她超凡脱俗的性格特征。她既引导香菱取法乎上地揣摩涵泳前人诗作,又鼓励香菱放胆创作,并一次次地与她“讲究讨论”,既热情地赞扬她诗作的难能可贵,又中肯地指出不足,指引努力的方向,可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林黛玉这方面的性格源于以下几点:其一,她与香菱的命运有共同点,都是无父无母、孤苦伶仃;其二,她俩有相近的纯洁高雅的气质禀赋。其三,两人相处时,黛玉没有维护自尊的紧张,没有金玉麒麟威胁她的爱情时的痛苦感受;其四,她俩谈论的话题不是仕途经济或针黹女红,而是诗歌学习,这正是黛玉的精神家园中她经常徜徉的一片芳草地。
  黛玉的诗学思想:
  黛玉深谙为诗之道,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主张以“意”为主,“不以词害意”,这是正确的创作思想。教香菱学诗,也按照由读到学的规律,强调读写结合,在诗歌上追求一种“雅”,而决不让言词落俗,所以让香菱一易再易其诗。
  香菱的第三首诗:
  精华所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该诗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附文二:
(1)语言描写:“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竞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行为描写:“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表现香菱是一个热爱文学、且有文学天赋的人。
(2神态描写:“香菱笑着说……”“香菱笑吟吟地……”。表现“香菱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
(3)语言描写:“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是个聪慧灵秀、悟性极强的人。
(4)香菱是一个不怕失败,愈挫愈勇的为诗痴狂的人。神态动作描写:“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挖心搜胆,耳不旁呼,目不别视。”““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
(5)语言描写: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仙了”。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这些语言表现香菱是一个心性高远,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的人。也由此可知,宝玉与宝钗在文中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