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数学 > 作业

SP.7年级试卷答案(期末复习卷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数学作业 时间:2024/11/06 06:21:54
SP.7年级试卷答案(期末复习卷二)
SP.七年级数学(上)水平测试十七(浙教版)期末复习卷(二)
SP.7年级试卷答案(期末复习卷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补充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有理数.(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答案补充
一.首先要找出题中所有的数量,以便于分析; 二.根据题意,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一定要看清问题,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什么; 四.从已知的数量和数量关系中理出与问题有关的条件; 五.根据条件,列出方程. (注:由于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相比更复杂,所以在进行二、三两个步骤时,一定要仔细.当然,熟能生巧,当做题量达到一定时,这些步骤就自然而然一气呵成,得心应手.)答案补充
你加我吧,我告诉你好了,怎样找等量关系 :同学们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总感觉方程比较难列.其实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方程也就可以列出来了.那么怎么找等量关系呢? (1)抓住数学术语找等量关系 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一般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常用“一共有”、“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等术语表示.在解题时可抓住这些术语去找等量关系,按叙述顺序来列方程,例如:“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50棵,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这道题的关键词是“比……少”,从这里可以找出这样的等量关系: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减去4等于五年级植树的棵数,由此列出方程2 -4=50. (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在解题时,可以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去找等量关系.例如:“某款式的服装,零售价为36元1套,现有216元,问一共可以买多少套衣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可以列出方程36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