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作文,才料收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5:14:30
怎么作文?有与之相关的古今中外的典故吗?
作文,才料收集
解题思路: 论据的选取取决于立意构思,关于抢的内涵想清楚了,立意的角度(比如是肯定还是否定)确定了,才能在立意的指导下选材。
解题过程:
立意构思: 正向立意,指出“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则是时代的需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而唯有“抢”,人生才能焕发光彩.
反向立意,批评我们(一个民族)特别喜欢“抢”的心态,指出这种“抢”其实反映出的是我们(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等等,给人们(民族)下一剂猛药,唤醒一味盲目去“抢”的人们(民族)也可辩证立意,既肯定“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指出“抢”的不足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学生谈自己对“抢”的一种富有个性色彩的感悟,如面对“抢”或在“抢”的过程中的一种迷惘,也是符合题意的
可以从关键词句的角度切入——关键词“抢”
从材料的意义来讲,主要指“抢夺、争夺”(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争夺过来),“抢先、先行一步,积极主动去争”,如抢时间,抢机会,抢着干活;抢救、抢险等等
从人生意义的角度理解,抢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是个人(民族)素养上的一种缺陷,是一种时代焦虑“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不甘示弱、奋勇争先的精神;而这种“抢”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时代的召唤“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论据素材: 1.漫溯历史沟渠,不乏好“抢”之人。成吉思汗大纵铁骑踏遍欧亚大陆可即之处,抢着建功立业,却忘了用一抹淡然的心来守江山、安百姓,到头来两手空空,身死异处。再说那奸臣和珅,抢着聚富敛财,抢着博上一笑而自耀门楣,抢着夺百姓口食为自家宫室,最后也只抢得一纸诏令,满门抄斩!还有那千千万万的学子们,未参得书中一义,未悟尽儒家之理,便匆匆忙忙远赴帝京参加科举,意欲抢得熬头独占,抢着加官晋爵。而有落榜者,终其一生仍未脱离那大“抢”之人群,如范进暮年中举,任大好青春空蹉跎,岂不悲哉! 2.生存本就是竞争,但国民素养的缺失却打破了规矩,从而成了恶性竞争。(不否认“抢”的合理成分,从“打破规矩”入手,既讲思路引向深入,又表现了思维的辩证性)高考加分的丑闻近年来不断爆出,近期更是有“贵州射击队每一发子弹都射中靶心”的消息。而新疆大学在一年的调查后,发现全校有62名学生的入学信息涉嫌造假,抢占教育资源。这种恶性竞争的后果是可怕的:社会秩序因为“抢”而乱了套;不抢的人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反而助长了那些抢的人……国民素养在利益选择前变得如此无力,坚守的人在世道上举步维艰…… 3.日本地震引发核恐慌,有人谣传盐可以防辐射,一时间,超市中的盐脱销,商家趁机涨价,掀起了一股“抢盐潮”。有人甚至调侃,“日本实是大和民族,中国原为盐黄子孙”。 4.“抢”不但无可厚非,或许,历史也应给予些许赞赏。若没有人人勇于迈开勇毅的步子前进,浦东新貌,深圳速度该是“水中明月”;若没有抢为人先的概念,那吱悠吱悠转动着的人力三轮怕会盘根若虬,中国也会无缘高铁磁悬浮;若没有抢在时代浪尖的胆识与气魄,五百强名册中又怎会有中国人的身影,世博会,北京奥运,羊城亚运又怎会给世界带来众多的“中国惊喜”? 5.海蒂·拉玛,一位名噪一时的好莱坞女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银幕上跳脱衣舞的人。但她在自己事业有成颠峰之时,依然放手,不愿继续抢夺下一个电影的女主角的位置,这无休止的战争中,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她一次去看望一位刚刚生产完的朋友,看着小孩子握得紧紧的拳头是那样的可爱,但等她准备离开医院的时候迎面是一位抢救无效的商业大亨,已经盖上了白布,只有一只手无力地垂着,海蒂·拉玛一下子楞住了,随之而来的是顿悟,“不管你手里抢了再多的东西,哪怕是从出生开始抢,到死了,也只能无奈地松开双手。” 6.不抢并不代表一味的退让,消极于世,海蒂·拉玛在退出演艺圈后进行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终于她的“跳频”技术让世界记住了她。“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不要抢。”这是多么睿智的一句话,但可惜的是,又有多少人在自己的欲望之前迷失。 7.不争抢名利,赢得的是世人的尊崇。钱钟书因写下《围城》而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更有一位女读者强烈要求要拜访他。他却说;“夫人,你吃鸡蛋为何一定要看哪下蛋的母鸡呢?”这确实是不汲汲于名利的智慧,也正因为如此,他潜心写作,为我们留下了《管锥编》《谈艺录》等文学巨作,成为世人所景仰的文豪。 8.他,把学问放到了“抢”的天平上,造就了“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钱钟书,一生都在“抢”学问。他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并用实践去达到他的愿望。图书馆里有许多的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不求闻达,不“抢”名利,拒绝了许多人的来访,而独“抢”学问。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书袋子”,他科学地将中华文化进行分析、翻译,著成了令世人惊叹的《管锥编》,这本单是书证就几万条的著作被人认为“不是人类可以完成的”,然而,就是他,钱钟书,完成了。可见,在“抢”的天平上,他将学问放在了一头,将卓越和沉静的人格放在了另一头。 9.梭罗,28岁的他,毅然抛却尘世的喧嚣,为“抢”心灵的宁静,来到了瓦尔登湖畔。他,把心灵的宁静放在了“抢”的天平上,造就了举世无双的《瓦尔登湖》。 那黛绿的湖水荡漾着细细的柔浪,习习的南风轻轻吹拂。雾一般的春雨打破了水面的宁静,鱼儿自由地在水中摆着尾巴……在许多现代人看来,这是无聊透顶的生活。而梭罗居然去“抢”这种生活。是不为人所理解的,然而他有自己的世界。记得《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世事更替,一个又一个消失了,而湖水依旧清纯碧绿,一个春天也没漏。”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热衷于“抢”这种超然的宁静吧。 在“抢”的天平上,梭罗将心灵的宁静放在了一头,在另一头放上了超脱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