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博览群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9 20:55:28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博览群书
文/泽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读书使我们明智,读书使我们进步,读书使我们到达更高的境界,俯瞰更远的地方.读书也一直为圣贤们所推崇,所褒扬,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质量良莠不齐,读书层次也分三六九等,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所有的人都博览群书,好好上上这个“真正的大学”呢?泽华却认为这大可不必,至少有这几种人是不适合多读书的.第一种,不善思考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丘).读死书的人,也认死理.他们对圣贤之“金玉良言”,不加处理,不去分析,精华、糟粕一并笑纳;对别国或者他人之成功经验,不加思考,照抄照搬,生拉硬套.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不懂得结合实际,不晓得变通,这样死读书的人一旦掌权,其结果小则阻滞一个集体,大则影响整个社会,便是原地踏步走都已属十分奢望了.华盛顿曾说:“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我们整天面对着“废纸”嚷着“精忠报国”的话就自然让人不寒而栗.不错,这样的死读书本,只能让我们遭受桀难,只能让我们踯躅不前.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轲),古已有名言,我们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只可惜如今我们的许多大学生要么干脆不读书,唯以应付考试为能事,要么死啃书本,不会举一反三,其结果与不读书的人都一样会被社会所淘汰的,他们毕业了,只能是“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拿着一纸同样没有什么价值的毕业证在无数工作岗位面前恸哭“工作难找”了!第二种,过于聪明的人过于聪明的人,读书则有弊无益.现今有很多所谓的文化人,读了书却并不象是个文化人,瞧不起老百姓,看不上农民,抨击最底层的一切东西,而那些没读过几天书的,却一样成为富甲一方、造福乡里、利国利民的栋梁.这些人,则多半是天分较高的人.他们没什么科学文化,却能在生意场上比有文化的人更具有韧劲,他们没经过什么专业训练,却能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脑子里没什么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却能妥善把握人生的每一个航程,稳稳地掌握前进的航标.读书使人聪明,但读书同样能束缚人的个性和思考;读书能够把人的愚钝去除,但同样能够磨光人性的某些特有光芒.为什么学文学的却没有几个著名的作家,而半道出家或者那些业余从事写作的,反而却能一跃龙门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无非是学者们整天沉浸在历史的精华中,慢慢地就成了文化的俘虏,反而失去了自我创造、发展的机遇.第三种,心浮气躁的人心浮气躁的人不仅仅读不好书,也同样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读书又不同其它凡事,必须学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一个不去思考,不懂得认真研究,做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的主也一定无法深入书籍之中吸取文化的精髓.走马观花的人读点书只能在侃大山的时候增加自己的一点资本罢了,与其说他们在读书,还不如说他们在凑足自己的虚伪和面子.卡菜尔曾经说过:“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一个只知道不分三七二十一胡乱往自己怀里塞“书”的人,表面上墨水十足,但却是根本不可能深悟书中道理的,体味“书中自由千钟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感觉有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一样,就更别说达到王国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了.第四种,功利心强的人这种人多半会比较有选择性地读书,读他们在官场、交际场、生意场所能够使用和操纵的书籍.什么《三十六计》,什么《警世通言》,所有能够拿来利用的,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认真拜读,然后从中学得“精华”,为自己所用.有多少惨不忍睹的案例都是从法制等刊物上学得的“先进经验”,然后付诸实践,再大摇大摆地逃之夭夭.他们先前也一样会求知殷切,一样会“三人行必有我师”般向别人请教,但他们攻于心计,稳若泰山,城府极深.平常是任谁也难以看到他们的本来面目,只晓得他们好学上进,只晓得他们孜孜不倦,但一旦这些人掌握的本事,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坏,更懂得欺压百姓,鱼肉乡民.当他们漏出本来面目时,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控制得了的了.虽说善恶有报,但那已经是怎样的生命代价.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多读书还是大有裨益的.尝闻周恩来读书时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希望如今这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也能够正确读书观,真正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