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邵氏分类法说明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3 00:35:57
央企邵氏分类法说明了什么?
汪雷上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提出了一种新的央企分类法——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国资委这一表态可解读为,央企投身竞争性领域获得了更具实质性的支持.不过这也可能让我们对于国企定位产生更多的疑虑和困惑.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去年下半年,由于央企频繁制造“地王”,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此后不久,当时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在公开场合表态说,今后央企将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如今,既然国企可以是竞争型的,央企是否还要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委对此并没有更为清晰的阐释.但是很显然,我们需要更明确的答案:央企,或者更大范围地看,中国的国企将走向何方,这种表述是否意味着,未来国企尤其是央企的触角将向所有领域伸展?对于国企改革,大政方针早已明确.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对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依法转让”.但在此后这八年间,官方公开表态央企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李荣融是第一人.在即将离任之际能做出这样的表态,勇气可嘉,也可见是内心的真实想法.国资委官员此番将央企分为公益型(功能型)和竞争型两类,在我们看来,一方面固然肯定央企在某些涉及公益领域的垄断性,有间接为垄断辩解的意味;另一方面,则使央企在竞争性领域的扩张具有正当性.如果说此前央企在竞争性领域还是犹抱琵琶,这下或可以大显身手了.果真如此,民企被打得丢盔卸甲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而且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这往往与公平的市场竞争没有太大关系.国资委成立八年,主要成绩体现在国资保值增值上.作为出资人代表,为防国资流失,一直把保值增值作为政策红线,谁都不能碰.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不过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上看,这种目标的单一化和短视化,不仅导致国资委角色尴尬,也令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始终难以有大的突破.正因为如此,李荣融曾经如此发问,国企不赚钱你们骂我,赚钱了你们还骂我.国企应该怎么样呢?我们以为,李荣融疑问的实质,还是要解决国企到底应该做什么.我们始终坚持,国企应当从一切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只经营涉及国计民生和经济稳定的关键领域.这一提法也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延续,是众多经济学家、国资专家一贯的主张.从短期看,国企在竞争领域依仗自身的规模优势和政策优势,可以轻易决定一个行业的走向,扭曲市场经济秩序,挤压民企和外资生存空间.从长期看,国企在充分竞争领域不具备长久优势,这已为实践所证明.长此以往,中国整体经济活力将下降.1998年的国企脱困就是明证,我们应牢记经验教训.处于关键领域的国企,也就是所谓公益型或者功能型国企,往往具有垄断特性,石化、电网、电信都是如此.这类国企的改革方向是加强监管,公开成本,确定合理利润空间,把保障国民经济稳定作为第一目标.国际上也都是这么做的.可以说,国企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不是个复杂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关键还是改革动力不足.国企是政府权力之手伸向市场最便捷的路径.对国资监管者而言,国企挣钱总比亏钱更容易交差.问题是,当一个简单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当我们需要民企接过投资中国的接力棒时,谁还有足够的能量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