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耐力的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0/05 13:25:33
我想写一篇关于耐力的议论文,怎么写啊
关于耐力的议论文
解题思路: 耐力是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执著,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韧,是人成长和成才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解题过程:
耐力
在体育竞技或是日常工作中,耐力可与“让人持之以恒的能力”划等号,它是使人通向成功的助推器;然而有时,耐力却可以是“让人面临一系列打击仍‘处之泰然’,不思变革”的能力。这种另类耐力,不要也罢。
阿Q的耐力无疑是强的。他几次三番地被人欺负,遭到毒打,只是在心中报复一下,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这些事便算过去了。正因为如此,他特有的耐力便给人以“阿Q好欺负”的印象,于是他人越是欺负阿Q,阿Q的耐力便越强,而阿Q越是凭耐力去忍,别人就越乐意拿他开心。这样一来,阿Q的耐力便使他的生活进入到了一个恶性循环中,而在这样的循环中他仍固执地守着自己的耐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其结局不可谓不悲哀。试想,如果阿Q第一次挨欺负时便丢掉他的“耐力”,奋起反抗,那么即使在对抗中占不到便宜,周围人下次还会肆无忌惮地侵犯他吗?
阿Q的忍似乎让人看到了他生活的大背景——刚刚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靠着她惊人的耐力走完了几十年的屈辱历史。西方列强自鸦片战争中占得了个大便宜以后,便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没停下过侵略的步伐。签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以千计,而清廷却仍以这种耐力为荣,要“尽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这种让人听了觉得耻辱之极的话,来源便是对于侵略、欺凌生出的耐力。如果全体国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就自强求变,而非坚守所谓的耐力,我们近代屈辱的历史是不是可以缩短一些呢?
在今天,可悲的是,这种“耐力”似乎还有传承下去的趋势。我们已经从食品中学来了“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化学知识,又从有关部门那里学到了“躲猫猫”“喝开水”“鞋带上吊”等新型死亡方式。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也都表达了强烈的谴责,但这样的事还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公众还需拥有超强的耐力,继续沉默,或继续监督,继续呼吁,继续谴责下去。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单纯的监督、呼吁、谴责并非是丢掉这份耐力,真正放弃耐力,是采取实际行动,着手去改变一切,而非在表面隔靴搔痒式的批判。
你也许会反驳:说得简单,放掉这种耐力怎么可能这么轻松?的确如此,当坚守耐力已经成为习惯时,放下自然不是易事,但不能因为不易便不去做。阿Q不可能一日变得威风凛凛让人敬畏,近代中国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把列强制得心服口服,让商家流着道德的血液,政府工作人员把“对人民负责”刻在心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想,只要我们肯真正放下“忍受的耐力”,换上“进取的耐力”,实现这些便不是奢望。
耐力
想象力诞生了艺术,而耐力造就了最伟大的艺术。
——题记
当我们谈起耐力时,往往会联想起这样一些东西——体育运动、学习、工作。运动员没有耐力便无法到达终点,学习没有耐力可能虎头蛇尾,工作没有耐力便难以完成任务,但我们常忘了艺术。我们总把艺术与想象力、激情、灵感之类转瞬即逝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殊不知造就了最伟大艺术的正是耐力——肉体上的耐力,以及精神上的耐力。
创作伟大的艺术作品需要肉体上的耐力。
当米开朗琪罗有了一个庞大的艺术构想的时候,考验他身体耐力的时候也到了。他在罗马西斯廷大教堂的穹顶上挥洒作画,从《创世纪》到《末日审判》,从壮年到老年,从挺拔到弯曲,从健壮到病弱,扭曲的姿势和身体的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考验着他。在创作世界上最大的壁画的几十年时间里,米开朗基罗所承受的痛苦远远大于一个超越极限的运动员,但他身体的耐力终究超越了这些考验,它造就了这个名传千古的艺术大师,以及他那永远让人仰望的艺术杰作。
创作伟大的艺术作品更需要精神上的耐力。
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可以说非鲁迅莫属,而鲁迅文学创作的精华正在于自我剖析。当我们阅读鲁迅的文字的时候,总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通过解剖自我而洞悉人性的精神缩影。但是否有人想过这自我剖析的过程包含着多少痛苦?鲁迅的精神耐力总在透视人性的丑恶与猥琐中挣扎,总在直面惨淡而绝望的人生时抗争,这耐力与痛苦的斗争贯穿鲁迅作品的始终。在《风筝》的追忆与悔恨中,在《铸剑》的斗争与无奈中,也在《过客》孤绝的追求中,鲁迅以自己强大的精神耐力,抵住了现实无尽的肃杀,也“肩起了黑暗的闸门”,以自己伟大的文学创作给予后人无穷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启蒙。
耐力可以造就最伟大的艺术,相似的艺术家还有贝多芬、还有路遥、还有许多许多。他们以超凡的肉体耐力和精神耐力所成就的伟大艺术,不仅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为后人的耐力提供了基础,注入了力量,让人类的伟大创造代代相传,永不断流。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