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作家有什么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21:55:37
作家有什么意义
作家有什么意义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能够获得正规出版社的出版,并在市场上畅销,拥有一定的读者群.按照创作题材来看,作家主要有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杂文家等.
  最早的“作家”是管理家务的意思,此语入书见于《三国志·杨戏传》:“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晋书·食货志》载:“(汉)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这说明自三国至晋代“作家”系指“治家”而言.汉桓帝没登基时过着清贫生活.因不善治家理财,才弄得没有私蓄.
  “作家”一词转变成含意始于唐代.据北宋李日方撰《太平广记》载:“唐宰相王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酬金)者,误叩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这就是唐宋时期对在文学艺术上成绩卓著者称“作家”的来由.明代诗人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唐之盛时,称作家在选列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这说盛唐时选列出来的“作家”以陕西(秦)、山西(晋)人居多. 作家也有按写作内容划分的,有严肃文学作家,如铁凝、张贤亮,贾平凹、李吉顺,有通俗作家,如王朔,有情感作家,如巩玟语,有写言情小说作家,比如琼瑶.按写作倾向划分,有身体写作的作家,如卫彗,棉棉.按年代划分有70后作家,如安妮宝贝、李吉顺等.80后作家,如张悦然、韩寒、周嘉宁、林星、邓安东、李子悦 叶小峰等.按个性分,有“大巴山主峰神秘野美女作家毛竹”“泥娃娃作家老村”等.作家还有一定的组织,如作家协会,其最高领导机构为中国作家协会,各省市还设有分支协会,作家协会负责帮助和指导作家写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加上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80后特殊的生存环境,80后以其独特的文风在文坛独树一旗,以韩寒、张悦然、春树、郭敬明、邓安东、小饭、孙睿、韩寒、陆缄、周嘉宁、林星、李傻傻、袁博、枚庸、郭敖、屈涛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开始从全新的角度继续诠释和阐述着文学创作的含义,无论80后对错,将来都会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80后的成长,我们更应该鼓励和支持.
  作家划分
  按写作内容划分
  严肃文学作家,如铁凝、张贤亮,贾平凹; 通俗作家,如金庸,古龙,郭瑞琳. 另类作家,如王朔、王小波. 写言情小说作家,比如琼瑶.
  按个性划分
  “大巴山神秘野美人毛竹” “泥娃娃作家老村”等.
  按创作风格划分
  纯文学作家,如阿成、白天光、迟子建、李吉顺,杨志军,郭瑞琳,昌耀; 荒诞文学作家,如今何在、狂狷.
  按写作倾向划分
  有用头脑写作的,如二月河; 用情感写作的,如海岩; 用身体写作的,如卫彗,棉棉.
  按年代划分
  70后作家,如安妮宝贝、魏微、李吉顺、郭瑞琳; 80后作家,如李子悦、韩寒、郭敬明、王寒星、张悦然、春树、郑小琼等.
  编辑本段作家责任
  (以大江健三郎为例) 作为二战后登上文坛的存在主义作家,大江健三郎非常重视作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他的作品多以表现人在闭塞的社会空间中感受到的生存危机,和寻找失落的自我的状态为主,在表现形式和文学观念上,将重点放在整个社会的危机意识,以及新时代核武器对人类的威胁和残疾等新问题上,本着存在的本质观念,发挥文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积极追求“介入文学”. 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发表的鸿篇巨制《燃烧的绿树》,也是背负着沉重历史性和责任感的作品,并且,作家探讨的是其面临和关注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有关灵魂的主题,试图在自己的乡土上寻找灵魂的根本所在.作品描写了位于被森林环抱的山谷中一个新兴宗教的诞生、发展以及蜕变的全过程.《燃烧的绿树》这一题目取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动摇》中的一节,一棵树,一侧在熊熊燃烧,一侧却郁郁葱葱挂着露珠.这里暗喻的是:一半是志于升天的灵魂,一半是根植于现世的肉体,肉体与灵魂共生. 表面看来,作家是在描写古老的神话和现代的新兴宗教,而实际上则是在写处于核时代里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可以了解,现代的日本社会虽然物质生活丰赡充裕,但精神世界却匮乏贫瘠,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也在切实地体味着由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苦涩,人们普遍持有一种末世般的惶恐,纷纷去寻觅某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栖息之所.于是乎就有了如“奥姆真理教”之类的新兴“宗教”等社会现象的产生,并由此而引发出诸多社会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又是历史演绎的必然.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就有了大江的《燃烧的绿树》的问世.因此,该小说与当今日本社会的某些现象有相吻合之处,是顺理成章的. 大江在谈及这部作品的核心问题时说:该小说是就广岛及当今危及整个世界的核武器问题进行思考的小说,如果说当今人类需要有一个从“核冬天”向“生命之春”的信仰过渡的话,那么我等无信仰者不是也可从某些宗教传统的祈祷的人们那里获得借鉴么?或许是基于上述思考,大江在小说中使用了基督教的“救世主”、“教会”、“福音书”等,但需要明确的是,他们的祈祷并不是以传统的神的存在为前提的,而是自我造神,在完成了造神运动后进行“祈祷”.他们的祈祷不是为了“核冬天”,而是为了“生命之春”的永世长存.也就是说,大江是用宗教的形式来描绘当代日本社会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借用神话般的题材在探讨现代人生存出路,企图寻找一条解救人类危机的途径. 曾经有消息披露,大江健三郎将终止文学创作,《燃烧的绿树》将是他“最后的小说”.因为作家认为“再也没有可写的小说了”.也就是说,大江一生中所追求的主题在《燃烧的绿树》中已经得到淋漓酣畅的发挥.大江通过长期居住在森林山谷的大自然生活体验所培育出来的丰富想象力,通过调查广岛、长崎遭原子弹轰炸所获得悲惨见闻,以及经历儿子天生残疾而承受的痛苦体验,从而产生对生与死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关爱,树立起一种“战斗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三重体验及对其进行的深入思考,成为大江最主要的创作源泉和作品主题.令人钦佩的是,作家跳出了个人体验的小圈子,将个人的体验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作为文化整体问题来思考、概括、把握、升华.而这部“最后的小说”就是他对日本人的灵魂和精神进行思索的结晶,凸显了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值得庆幸的是,大江并没有信守自己“封笔”的诺言,在《燃烧的绿树》之后,他又受“奥姆真理教”施放毒气事件的震撼,创作了小说《空翻》,通过“奥姆真理教”的毁灭,揭示这一邪教产生的精神背景就是现代人信仰的危机,对现代人的信仰、灵魂和精神进行严酷的拷问,追求人类文明的延续.他说:“日本出现奥姆真理教这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邪教,就说明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有关灵魂和精神的问题,我只不过是在文学上将其反映出来罢了”.这或许就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作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