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05:41: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管仲论 苏洵 |
管仲相威公 ① ,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成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馀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馀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威公:即齐桓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霸诸侯, 攘 夷狄——攘:排斥、打击 B. 讫 简公,齐无宁岁——讫:终了,完毕 C.一乱涂地,无 惑 也——惑:疑惑,疑问 D.大臣之用心, 固 宜如此也——固:本来 2.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是说“管仲死而齐国乱”的原因是与管仲临死前没有 “荐贤以代”有关的一组是( ) ①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②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③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④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⑤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⑥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批评管仲临死之前未能向齐桓公荐举贤能之士以自代,以致死后桓公被竖刁、易牙、开方等小人包围,使齐国陷入混乱,无法再称霸诸侯。 B.作者还以晋国在文公死后有“老成人”执政为例来对照论述,以史鰌荐蘧伯玉、萧何荐曹参作对比证明。 C.历史上的管仲一向被当做贤臣的典范,本文却大做“翻案文章”,但言之有理,道前人所未道,以敏锐的眼光,委婉的语言,揭示了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一环一一推荐贤人的问题。 D.全文逻辑严密,有论有据,析理精细,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B
2.B
3.C
4.(1)那桓公是什么人呢?回头看来,使桓公能够重用这三个人的,正是管仲啊。
(2)如果他乘着齐桓公的问话,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
2.B
3.C
4.(1)那桓公是什么人呢?回头看来,使桓公能够重用这三个人的,正是管仲啊。
(2)如果他乘着齐桓公的问话,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