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和作家,怎样做到一流?——读《文学讲稿》序言《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0:00:18
读者和作家,怎样做到一流?——读《文学讲稿》序言《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有感
在这篇文章中,纳博科夫提出了优秀读者所具备的条件和优秀作家所应达到的要求.对于这些观点,我既有认同,也有一些异议和补充想法.我将在下文中进行浅显的分析讨论.
首先要谈一谈优秀读者.也许有人认为,读者有极大的自主权,既可以凭己所需去自由选择作品以充实自身,作品本身不会对读者有限制性要求.然而纳博科夫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有一些品质是必备的.
纳博科夫首先要求,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和欣赏细节,不要先入为主,而是要“研究这个新天地,研究得越周密越好”.他曾经一再对学生说:“拥抱细节吧,那些不平凡的细节.”这就是要求读者以一个纯净的,没有成见的姿态作好接受一部作品和作者理念的准备,接受不等同于认同,而是要尽力将自己置身作品,全面地,没有遗漏地去体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当一个人准备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往往排斥阅读那些与自己的观点或是阅读习惯冲突的文本,心里产生抗拒,拒绝心灵的投入,从而丢失了完善自我、享受不一样的世界的机会.但是,如果能够突破了心灵的束缚,去接触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将有可能进入到到一个未知的领域,感受另一番趣味.阅读要有胸襟去容纳.这是阅读作品的第一步,舍此,读者是无法体会作品的精髓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的.
纳博科夫认为,想从书中寻找情感的寄托,或者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一个人物,或想学会如何生存的阅读,都是下等的阅读.好小说都是好神话,我们无法指望从神话中彻底了解世界和时代.在我看来,要求每个读者都做到这样是有些困难的.我们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达到让人花大功夫去品鉴的水品,也并不是每个读者的每次阅读都能做到一丝不苟,某些情况下,阅读也许只是享受生活的一种途径,并非为了获取什么.我想,我们所应当成为的好的读者只是在阅读某些作品是能够足够冷静成熟.这便是所谓的“超脱”,要让内心与作者形成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平衡关系,不能过分沉浸于作品,更不必将自身带入作品人物.
同时,他又提出要善于享受,他提倡用脊椎骨阅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带来的兴奋与激动. 要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应该能够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艺术满足的颤栗,享受伟大作品的真谛.
总的来说,读者的最佳气质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既要有艺术家的热情,又要有科学家的韧性.对此,我非常认同.作为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把握好情感与理智的界限,理性而不麻木,投入而不沉迷.
在文中,纳博科夫具体提到了优秀读者的四个条件:有想象力,有记性,有字典,有一定的艺术感.
首先谈谈想象力. 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仅能感知或回忆,还能对未发生的事物进行想像.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作家,想象力在文学领域都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在文中纳博科夫提出:文学巨匠当初运用想象写出了一本书,后来读这本书的人也要善于运用想象去体会他的书才是.作家借助想象可以超越自身的经验以及视野的局限,不受时空和任何外部条件所限.借助想象的力量,作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完整的艺术创造于不完整的生活之上.而作为读者,要想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就必须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一来,想象力变得格外重要和必要.读者应该都明白作品的的创作并非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作者通过想象力创作出来的.我们要能想作者之所想,这样才能和作者进行更亲密的接触,对文本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纳博科夫认为,读者各不相同,因此想象力分为若干层次:最糟糕的是把自己当作书中的某个人物;还有一种比较低的层次是从书里寻找个人情感上的寄托,为书里某一个情节所深深打动是因为它勾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纳博科夫指导读者,要有不掺杂个人情感的想象力和审美趣味.然而,有价值的作品无不带有主观成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带有着自己的主观色彩,读者需要做的,是尽力去再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完整领悟作品.在需要运用想象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想象,这样有助于读者对文章更真切的理解.
至于记性和字典,强调了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事实上,想要会写作,成为一个好的笔者,必然要先成为一个谦卑的读者.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从一个会读书的读者做起的.对于记忆,应当是理解的记忆而非死记硬背,小和尚念经式的阅读绝不可能使人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
谈到艺术感,纳博科夫说,艺术感很重要,他自己也在不断培养并常常向人宣传.我认为这里所谈的艺术感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整体素养,与一个人所处的文化氛围也是分不开的.这种艺术感的培养,首先是要多读多写.同时,应当找机会多接触各方面的艺术,所有艺术都是水乳交融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会加强一个人在各方面的领悟力和鉴赏力.
在《文学讲稿》这部书的扉页上有纳博科夫的一句话:“我的课程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 这是纳博科夫本人的阅读方式:从作品的结构与风格出发来探索优秀作品. 他对于文章的解读建立在多次阅读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之上.他能够做到真正进入文本,而不是用各种理论对作品进行注释.很显然,他很好地实践了自己对优秀读者提出的要求.
关于怎样成为优秀读者,我还有一些补充的建议.首先,对于不好的文本,读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里 ,要能够筛选有价值的作品.所以,在阅读初始,不妨先浏览全文进行大概的了解,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值得玩味.同时,在阅读时,读者应注意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全盘相信.作者也是凡人,作家的观点同样有其局限性,好的读者不仅要能享受作品,还要学会对作品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在当今社会,随着读者自身个性的显现,读者已经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其对作家作品的反作用力正日益强大.与曾经的作家有着高人一等地位的时代相比,读者已渐渐转化为部分作家的主导者.现今有这样的说法流行:读者决定作品.读者决定作家.读者成就作家.这些言论中,有的未免太过绝对,然而不难看出,读者的地位正一步步上升,读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我看来,文学始终是发自作家主体的感受.当读者凌驾于作家之上时,文学便披上了功利性的外衣.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作家能否坚守自己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算是优秀的作家,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对此,纳博科夫的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伟大的作家集“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三者于一身,并且最要紧的是最后者.他称,最好的小说是最好的神话,他强调文学是创造,作家创造世界.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幅棱镜,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他反复重申,“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幻想,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这一观点似乎限定了好的作品必须虚构,这显然夸大了虚构的力量,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偏见.在作品创作中,想象力固然重要,但把小说家所应具备的条件使用所有作家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一个致力于纪实文学的写作的作家完全不顾现实而沉浸于自我的想象之中,只能说明他的道德沦丧而非水平高超.纳博科夫否认自己的创作有政治或道德的目的,对他来说,文学创作是运用语言进行的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他认为艺术应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迷惑性,所以他的作品致力于用语言制造有别于早已界定的内容的生活与现实.而在我看来,有很多创造,需要作家拥有还原现实的本领,完全不顾现实的、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艺术是不可能有巨大价值的.艺术产生于生活,其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是为现实生活而服务,或提供精神享受,或指引人类发展.因此我认为,作家的思想性是最重要的.
所谓思想性,并不是说一个作家必然要成为一个教育家,而是说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都该存在着思想上的闪光点,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并引导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社会中很多人无法正确将自己定位.作家如果把写作作为一种社会性职业,就有责任将人的处境进行反映和反省,并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引导一部分迷失的人.优秀的作家应总是站在思想的前沿,不仅能够感知,而且能够思考后表达.好的作家,不仅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更要能让自己与众人有所联系,让自己成为航标.当然,在成为航标这方面,作家的人格也很重要.
我认为写作虽须有价值,并不代表所有作品都要有明确的功利性目的.作家是人而非神,很少有作家是站在拯救人类的立场上去写作的.但如果退化为为了取悦读者而写作,写作的圣洁性就被完全破坏了.对于作家来说,应该明白文学创作不单单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更重要的是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作家必须甘愿承受孤独和误解,甘愿为自己的作品做出牺牲.把心交给读者,把灵魂留给自己.我以为,作家是要对人类的灵魂做一点贡献,负一点责任的.
首先要谈一谈优秀读者.也许有人认为,读者有极大的自主权,既可以凭己所需去自由选择作品以充实自身,作品本身不会对读者有限制性要求.然而纳博科夫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有一些品质是必备的.
纳博科夫首先要求,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和欣赏细节,不要先入为主,而是要“研究这个新天地,研究得越周密越好”.他曾经一再对学生说:“拥抱细节吧,那些不平凡的细节.”这就是要求读者以一个纯净的,没有成见的姿态作好接受一部作品和作者理念的准备,接受不等同于认同,而是要尽力将自己置身作品,全面地,没有遗漏地去体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当一个人准备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往往排斥阅读那些与自己的观点或是阅读习惯冲突的文本,心里产生抗拒,拒绝心灵的投入,从而丢失了完善自我、享受不一样的世界的机会.但是,如果能够突破了心灵的束缚,去接触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将有可能进入到到一个未知的领域,感受另一番趣味.阅读要有胸襟去容纳.这是阅读作品的第一步,舍此,读者是无法体会作品的精髓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的.
纳博科夫认为,想从书中寻找情感的寄托,或者把自己当作书中的一个人物,或想学会如何生存的阅读,都是下等的阅读.好小说都是好神话,我们无法指望从神话中彻底了解世界和时代.在我看来,要求每个读者都做到这样是有些困难的.我们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作品都能达到让人花大功夫去品鉴的水品,也并不是每个读者的每次阅读都能做到一丝不苟,某些情况下,阅读也许只是享受生活的一种途径,并非为了获取什么.我想,我们所应当成为的好的读者只是在阅读某些作品是能够足够冷静成熟.这便是所谓的“超脱”,要让内心与作者形成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平衡关系,不能过分沉浸于作品,更不必将自身带入作品人物.
同时,他又提出要善于享受,他提倡用脊椎骨阅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品带来的兴奋与激动. 要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应该能够在反复阅读中去感受艺术满足的颤栗,享受伟大作品的真谛.
总的来说,读者的最佳气质应当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既要有艺术家的热情,又要有科学家的韧性.对此,我非常认同.作为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把握好情感与理智的界限,理性而不麻木,投入而不沉迷.
在文中,纳博科夫具体提到了优秀读者的四个条件:有想象力,有记性,有字典,有一定的艺术感.
首先谈谈想象力. 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不仅能感知或回忆,还能对未发生的事物进行想像.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对于作家,想象力在文学领域都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在文中纳博科夫提出:文学巨匠当初运用想象写出了一本书,后来读这本书的人也要善于运用想象去体会他的书才是.作家借助想象可以超越自身的经验以及视野的局限,不受时空和任何外部条件所限.借助想象的力量,作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完整的艺术创造于不完整的生活之上.而作为读者,要想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就必须完全理解作者的想法,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一来,想象力变得格外重要和必要.读者应该都明白作品的的创作并非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作者通过想象力创作出来的.我们要能想作者之所想,这样才能和作者进行更亲密的接触,对文本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纳博科夫认为,读者各不相同,因此想象力分为若干层次:最糟糕的是把自己当作书中的某个人物;还有一种比较低的层次是从书里寻找个人情感上的寄托,为书里某一个情节所深深打动是因为它勾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纳博科夫指导读者,要有不掺杂个人情感的想象力和审美趣味.然而,有价值的作品无不带有主观成分,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带有着自己的主观色彩,读者需要做的,是尽力去再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完整领悟作品.在需要运用想象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想象,这样有助于读者对文章更真切的理解.
至于记性和字典,强调了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事实上,想要会写作,成为一个好的笔者,必然要先成为一个谦卑的读者.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从一个会读书的读者做起的.对于记忆,应当是理解的记忆而非死记硬背,小和尚念经式的阅读绝不可能使人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
谈到艺术感,纳博科夫说,艺术感很重要,他自己也在不断培养并常常向人宣传.我认为这里所谈的艺术感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整体素养,与一个人所处的文化氛围也是分不开的.这种艺术感的培养,首先是要多读多写.同时,应当找机会多接触各方面的艺术,所有艺术都是水乳交融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会加强一个人在各方面的领悟力和鉴赏力.
在《文学讲稿》这部书的扉页上有纳博科夫的一句话:“我的课程是对神秘的文学结构的一种侦察.” 这是纳博科夫本人的阅读方式:从作品的结构与风格出发来探索优秀作品. 他对于文章的解读建立在多次阅读和缜密思考的基础之上.他能够做到真正进入文本,而不是用各种理论对作品进行注释.很显然,他很好地实践了自己对优秀读者提出的要求.
关于怎样成为优秀读者,我还有一些补充的建议.首先,对于不好的文本,读者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赏里 ,要能够筛选有价值的作品.所以,在阅读初始,不妨先浏览全文进行大概的了解,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值得玩味.同时,在阅读时,读者应注意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全盘相信.作者也是凡人,作家的观点同样有其局限性,好的读者不仅要能享受作品,还要学会对作品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在当今社会,随着读者自身个性的显现,读者已经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其对作家作品的反作用力正日益强大.与曾经的作家有着高人一等地位的时代相比,读者已渐渐转化为部分作家的主导者.现今有这样的说法流行:读者决定作品.读者决定作家.读者成就作家.这些言论中,有的未免太过绝对,然而不难看出,读者的地位正一步步上升,读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我看来,文学始终是发自作家主体的感受.当读者凌驾于作家之上时,文学便披上了功利性的外衣.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作家能否坚守自己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算是优秀的作家,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对此,纳博科夫的有很多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伟大的作家集“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三者于一身,并且最要紧的是最后者.他称,最好的小说是最好的神话,他强调文学是创造,作家创造世界.他认为“狼来了”的故事就是绝妙的文学,因为在丛生野草中的狼和夸张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幅棱镜,从而形成一种艺术所需要的迷幻效果.他反复重申,“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幻想,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这一观点似乎限定了好的作品必须虚构,这显然夸大了虚构的力量,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偏见.在作品创作中,想象力固然重要,但把小说家所应具备的条件使用所有作家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一个致力于纪实文学的写作的作家完全不顾现实而沉浸于自我的想象之中,只能说明他的道德沦丧而非水平高超.纳博科夫否认自己的创作有政治或道德的目的,对他来说,文学创作是运用语言进行的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他认为艺术应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迷惑性,所以他的作品致力于用语言制造有别于早已界定的内容的生活与现实.而在我看来,有很多创造,需要作家拥有还原现实的本领,完全不顾现实的、为了艺术而艺术的艺术是不可能有巨大价值的.艺术产生于生活,其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是为现实生活而服务,或提供精神享受,或指引人类发展.因此我认为,作家的思想性是最重要的.
所谓思想性,并不是说一个作家必然要成为一个教育家,而是说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中,都该存在着思想上的闪光点,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并引导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社会中很多人无法正确将自己定位.作家如果把写作作为一种社会性职业,就有责任将人的处境进行反映和反省,并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引导一部分迷失的人.优秀的作家应总是站在思想的前沿,不仅能够感知,而且能够思考后表达.好的作家,不仅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更要能让自己与众人有所联系,让自己成为航标.当然,在成为航标这方面,作家的人格也很重要.
我认为写作虽须有价值,并不代表所有作品都要有明确的功利性目的.作家是人而非神,很少有作家是站在拯救人类的立场上去写作的.但如果退化为为了取悦读者而写作,写作的圣洁性就被完全破坏了.对于作家来说,应该明白文学创作不单单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更重要的是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作家必须甘愿承受孤独和误解,甘愿为自己的作品做出牺牲.把心交给读者,把灵魂留给自己.我以为,作家是要对人类的灵魂做一点贡献,负一点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