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名胜古迹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3:23:38
长城名胜古迹的作文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年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
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意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
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
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
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肩宽 28 米,眼长 3.3 米,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
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年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米,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米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米.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