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物种灭绝》,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02:59:23
阅读短文《物种灭绝》,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①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质史上又一次大灭绝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 ② 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 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也就是说一年可能会有27000个物种灭绝,而其中很多物种也许人类还闻所未闻便永远地消失了。 ③自然灾害是地质史上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当前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却是由人类所驱动的。 ④过渡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据统计,目前地球上超过四分之一的土地已被开垦,54个国家90%的森林已经消失。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雨林正在以每年24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这相当于每小时有六个天安门那么大面积的雨林在消失。 ⑤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美洲野牛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有3000万头,到1890年只剩下了750头;蓝鲸最初有30万头,大肆捕杀使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只剩下几千头。联合国声称由于过度捕捞,目前海洋中最主要的17种鱼类已有15种数量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 ⑥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国际贸易一年的净利润能达到100亿美元,它的规模超过了非法军火贸易,仅次于毒品交易。巨大的利益驱使一些盗猎的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如象牙贸易虽在1990年就被国际社会明令禁止,但时至今日每年仍有4000头大象遭到猎杀。 ⑦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重金属、阻燃剂、合成激素、杀虫剂等到处散播,无处不在;污水、酸雨、放射性废物、油污等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⑧可见,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不理性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面对当前的物种大灭绝,人类如果还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危机,还不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 今天的物种灭绝就会拉开明日人类终结的帷幕。 小题1:请简述不应删去第②段中“这仅仅是本次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一句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简要解释第⑧段画线句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面的链接【材料一】印证了人类哪些不理性行为?(2分) 【材料一】我国警方曾经在国际列车上破获了一起走私藏羚羊角的案件,数箱羚羊角被起获,一批与境外犯罪集团勾结的犯罪分子被抓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用文中的知识简要解释链接【材料二】的现象。(2分) 【材料二】大量砍伐原始森林使我国东北森林覆盖率剧减,昔日浩瀚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和张广才岭,如今只是低矮疏浅的人工林,原来众多的食草动物也罕见踪影,即使将人工繁殖饲养的东北虎放归山林,它们也难逃饿毙的命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1:(3分)承接上文第①段物种灭绝的具体内容,(1分) 引出下文物种灭绝更严重的现象。(1分)如果删去,上下文就不能顺畅地衔接。(1分)
(评分:三个要点各1分)
小题2:(2分)现在的物种灭绝就是将来人类灭亡的开始。(物种灭绝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物种灭绝将严重危及人类生存)
(评分:物种灭绝、人类(灭亡)生存,两个要点必须完备)
小题3:(2分)印证了:大肆地狩猎;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评分:两个要点各1分)
小题4:(2分)过渡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这就切断了生物链,若将东北虎放归山林,它们寻觅不到赖以生存的食物。
(评分:两个要点各1分)
点评:理解、分析句子的含义要审视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的中心,多角度多层面思考。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国际列车上”“走私藏羚羊角”“数箱”“一批与境外犯罪集团勾结”结合文章中的原句“大肆地狩猎、捕捞是物种灭绝的又一原因”“稀有物种的国际贸易对物种灭绝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行分析,可得到答案。
点评: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要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虽然探究性阅读追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
小题4:试题分析:从原文中找到“过渡地垦荒伐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系统。”和材料二中的“大量砍伐原始森林使我国东北森林覆盖率剧减”相照应,可以解释东北虎减少的原因。
点评:探究题的解题技巧:要紧扣文题要求,在文本中寻找依据。虽然探究性阅读追求个性化认识,但认识不能超出文本这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