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胡同名的来历有趣的,能在作文中多些的,好写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4:49:51
胡同名的来历
有趣的,能在作文中多些的,好写的
胡同名的来历有趣的,能在作文中多些的,好写的
形象的北京胡同名
北京胡同的叫法,最早出现在元朝的杂剧中.《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和梅香有一段对话,张问梅:“你家住哪里?”梅答:“我家住砖塔儿胡同.”这个胡同至今还在,就在今北京西四附近,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胡同中有一七层砖塔而得名,此塔至今仍在.不过经清、民国两代修葺,已由七层变为九层.据学者考证,胡同之称是由蒙古语中的“火疃”转化而来,元朝扩建大都时,城内居民按片分开,中间留有通道,这种通道蒙古语称“火疃”.后来,北京人把它读成了“胡同”.
崇文门附近有条胡同叫“口袋胡同”.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其地为圆形,内广而外狭,西通而东塞,很像一个米口袋,于是被称为“口袋胡同”.类似的胡同还有很多,如喇叭胡同、月牙胡同、耳朵眼儿胡同、九弯胡同等.
北京的寺庙多,源于寺庙的胡同名也多.如位于广安门附近的善果胡同,就因胡同内有善果寺而得名.西城区的石类胡同,是因胡同内有一座石类庵.南长安街路西的玉钵胡同,则是因胡同内有玉钵庵.
北京还有许多因井得名的胡同,像甜水赶时髦胡同、苦水井胡同、四眼井胡同、南井胡同、北井胡同、高井胡同、井儿胡同等.还有些胡同名是后改的.如将狗尾巴胡同改成了高义伯胡同,王寡妇胡同改成王广福胡同,大哑巴胡同改成大雅宝胡同,大脚胡同改成达都胡同,勾阑胡同改成钩帘胡同,劈柴胡同改成辟才胡同、鬼门关胡同改成贵人关胡同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164799.html?si=3
土儿胡同位于东四北大街西侧,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端北折.北起交道口东大街,西止交道口南大街,南有支巷通香饵胡同;全长560米,宽4米,沥青路面.
土儿胡同,明朝属教忠坊,称土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补儿胡同,宣统时称土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吉照胡同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畅游胡同,取毛泽东畅游长江意.后恢复原名.此胡同现已无存.
土儿胡同在清代有批发烟土的营生,不知和胡同名的起源有没有关系?这胡同在解放前出名就出在广德堂膏药店上,就是西口路南的那座小洋楼,以至胡同还有个别名,叫做“膏药铺”. 广德堂的善长是医治妇女病,驰名全中国,到处来订单.结果广德堂专门给自己在旁边设立了一个邮局,向四处邮寄膏药.老板姓祝,洋楼左手的三进四合院原来是他家人住的.“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也住土儿胡同,在61号.他有时被叫到中南海给毛主席治病,儿子也跟着去帮助熬药.
土儿76号曾是皇帝的一位钟表采办的府地,之后又住过一位有名的皮货商,土儿101号曾是一位盐商的宅子.
“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住土儿69号,名医孔伯华住土儿61号,茶叶大王吴裕泰住土儿83号 .
储库营胡同
位于宣武区西北部.东起金井胡同,西到下斜街.因皮库营转音得名.
明时称皮裤营,清时称皮库营,清末为储库营,延至民国,西段称悦生堂.1965年合并改称今名.
悦生堂为私人学堂.解放前改为至善小学,解放后为上斜街三小.这里的太原会馆规模宏大,有戏台,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乡贤祠和阎若璩寓所.阎为清经济学家,顾炎武、孙乾学等知名学者找他研究学问,请示指点.故他的遗像同顾炎武一起均在报国寺内供奉.他死后尚未即位的雍正皇帝亲自为之写祭文.其西院为会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高君宇与其女人石评棋逢对手相识于此,后为亲密的战友.会馆西隔壁为四川会馆,门牌十七号.
http://www.oldbeijingcity.com/news/htdj/htdj/2006-10-13/200610131145473864.htm
开封胡同
开封素有“七十二胡同”之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城的改造,道路的拓宽,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开封胡同的命名,大体有七种类型,其中以家族和作坊命名占多数.
以家族命名 以生产作坊命名 以景物命名 以吉祥仁爱命名 以堂庙命名 以官衙命名 反映时代的命名 此外还有以序号命名的胡同.
油坊胡同
在市区东部,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东段,北起东半截街西口,与南羊市街南口和裴场公胡同东口相接.长270米,南口宽5米,北口宽13米,沥青路面.清代年间,街北面有三圣庙,称南三圣庙街,属祥符县城第二隅.民国时期街南口有山西人在此开油坊,汴人故称油坊胡同.
太白胡同
位于市区东南部,南北走向,北起自由路东段,南至西蔡河湾街.清乾隆五十三年,巡抚毕沆在街北口建一“太白庙”,故名太白庙胡同.民国时更名太白胡同,沿用至今.
裴场公胡同
位于市区东部,东起油坊胡同,西至大袁坑沿街.长250米,东口宽10米,西口宽5米.沥青路面.北宋时,为祭祀 汉代汤阴县皮场镇人张森,为民杀蝎有功,而在此街建皮场土地祠,称皮场街,属东京城显仁坊.明代,该街建皮场公庙,清光绪年间称裴场公胡同,属祥符县第二隅,民国初谐音将“皮”字讹为“裴”,沿用至今.
南刘府胡同
位于市区东北部,在第一中医院东侧.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西部,北至双龙巷西部,长202米,宽3—5米,街中部两侧各有-东西向小巷,沥青路面.明末进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牌坊,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分南北刘府胡同,该街居南,故名.1935年曾称“法治南胡同”1937年后复称今名.
北刘府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双龙巷西部,北至双井街西口,长118米,宽3·6米,水泥方砖路面.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为区别南刘府胡同称今名.(名称来历同南刘府胡同)1935年曾名法治胡同,1937年复称今名.
北仁义胡同
在开封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南起西门大街北侧,北起开封市明胶厂,长300米,宽3-7米.相传,清代有张李两家邻居,在修墙时,你占我一寸,我挤你一尺,针锋相对,互不想让,一次李家向那边挤了几尺,把整个胡同占没有了,张家无奈,就给在京做官的儿子写了一封信,想用权势压倒对方.不久,张家接到儿子的回信,折信一看,却是一首诗: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而今只见城墙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看了儿子的来信后,深思良久,终于憣然悔悟,接着主动把墙让了几尺.李家为此深表感动,也主动向里挪了几尺,胡同又变宽了,两家重归于好.人们为了赞美张李两家知过能改,互谅互让的精神,便把这条胡同改称“仁义胡同”此段在北,故名北仁义胡同.
南仁义胡同
在市区西部,南北走向,北起西门大街,与北仁义胡同南口相对,长188米,宽3-6米,名称来历同北仁义胡同.
候家胡同
在市区东北部,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北至双龙巷,长200米,宽5米,沥青路面.因清初进士候良翰在此居住,乾隆年间称候家胡同.1935年称维新街,1937年复称今名.候良翰,祖籍兰考县,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仕途后居住该街.
双龙巷
相传有两说法,一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曾在此居住,因古代皇帝为真龙天子,故名.另一说法,相传该街有座龙王庙,街两端有两口井,出现两条龙,东青龙,西火龙.故名双龙巷.
双龙巷现还有比较好的四合院,以利于开封“胡同游”
卧龙街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前,被朝廷追杀,仓皇逃之此处,遇一破庙,藏匿其中.后成功逃之陈桥,黄袍加身,得成霸业.因皇帝为龙,如在此处没有脱逃,便没有大宋的基业,后故叫卧龙街!意龙在此处腾飞之意! 呵呵,胡乱写之,请众友批评指教!
蔡胡同
在市区西北部.由两条东西向街道和一条南北向街道组成.南北向街道在该街西部,北起砖桥街,南止解放胡同,长210米,宽4米,沥青路面.南北向街道中部向东通宋都御街,向东南通解放胡同,东西长335米,宽4米.明代,周王府菜园在此处,清代称菜胡同,后改为蔡胡同.
绣球胡同
在市区东部,相传有二说:一该街原住一富户,用抛绣球方式为其女择婿,故名.二是北宋时此处为苏府,因院中有绣球花,苏小妹爱此花,凡来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赋诗对答,后该街称绣球胡同.
司官口街
清代,布政司(藩台衙门)的捕厅(俗称右司馆)设该街南口东侧(双龙巷街西口)故名右司馆街,后称右司官口街.
没有听说有左司官口.
南教经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西止北土街.北宋时,有犹太人到开封居住,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在此建挑筋教礼拜寺.后街绕寺而建,故称挑筋胡同,沿用至清代.民国初改称教筋胡同,后曾名南大同胡同.1937年将两条东西走向平行的胡同分称,该街居南,称今名.
三民胡同
在开封市区中部.南鹚潞蠼郑敝列旄帧3?19米,南口宽2米,北口宽3米.水泥路面.明代称草三亭,清代称曹三厅,又称凤凰巷.1912年以后为纪念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改称三民胡同.此处回民居多.
相传三国时曹操曾在此喂马,盖了三个草亭,故得名草三亭.因为该巷似凤凰,故亦有凤凰巷之称.后人也有曹三厅之说,系草三亭之讹音.冯玉祥改草三亭为三民胡同,以纪念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建国大纲.日本入侵改为东光胡同,取大东亚共光共荣之义,日本投降后恢复为三民胡同.
大黄家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南口,西止南土街.明代称黄瓜胡同,清乾隆年间属第二隅,称黄家胡同,民国时期称大黄家胡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河南体育专门学堂校址设在该街.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曾在该街2号院居住,称吉公馆.
南刘府胡同
位于市区东北部,在第一中医院东侧.南北走向,南起财政厅东街西部,北至双龙巷西部,长202米,宽3—5米,街中部两侧各有-东西向小巷,沥青路面.明末进士,(清初工部尚书)刘昌曾在该街建造府第,并立有“四世宫保”牌坊,清乾隆年间称刘府胡同,光绪年间分南北刘府胡同,该街居南,故名.1935年曾称“法治南胡同”1937年后复称今名.
馆驿街
在市区西部,东起中山路中段,西至胜利街.唐、宋、明代均设驿站在此,专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因是招待宾客之所,故名驿站.宋时为小御巷,名妓李师师居此.路北有一胡同通省府前街,路南从东至西有:馆驿一道胡同、馆驿二道胡同、馆驿三道胡同、馆驿四道胡同.
东胡同
位于市区西部.该街位于商业大院东侧,街道狭窄,故名东胡同.街内21号院门前有一槐树,明初朱元璋驻开封时,常抱此槐锻炼身体,汴人称此树为“朱抱槐”或“朱槐”.
前炒米胡同
在市区东部.东西走向,东起南羊市街,西止大袁坑沿街.该街北宋时卖茶汤者居多,且茶汤为炒米所制,故名炒米胡同.清光绪年间,将东西走向且南北相通的两条胡同分别称名,该街居南,称前炒米胡同.街西部北侧与后炒米胡同相通.
镟匠胡同
在市区中部.明、清时,街内多镟匠经营手工木制品的店铺,故名.民国初期,北书店街北端打铜巷铜匠迁入街内,该街为木、铜制品店铺集中区,现为居民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701889.html?s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