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噬菌体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自己的DNA和蛋白质,最好马上给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11/10 18:54:08
噬菌体 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自己的DNA和蛋白质,最好马上给我,
噬菌体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自己的DNA和蛋白质,最好马上给我,
首先噬菌体的DNA中含有P,蛋白质中含有S,这是区别这两种物质的关键.
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首先是吸附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通过尾部将自己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并没有跟着进去哦~噬菌体DNA利用细菌细胞中的材料复制出新的噬菌体DNA,再通过转录翻译出噬菌体蛋白质,最后DNA和蛋白质组装,形成新的噬菌体,等到数目够多的时候,新的噬菌体就会撑破细菌细胞壁逸出来啦!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在肠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增殖.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内含有DNA.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分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对蛋白质和DNA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硫仅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99%的磷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Alfred Hershey和Martha Chase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T2噬菌体分别侵染上述大肠杆菌,从而制备出DNA中含有32P或蛋白质中含有35S的噬菌体.用这两种不同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细菌就可以根据其放射活性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被感染的细胞上定位.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些噬菌体注入细菌细胞内的是32P标记物而不是35S标记物.
第一个实验是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吸附几分钟后,离心除去没有吸附上的噬菌体,收集沉淀(噬菌体—细菌混合物),将沉淀悬浮后再一次离心,收集上清液和沉淀,分别测定放射性活性,发现80%的放射活性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中只有20%的放射活性,这是由于在在这期间大部分吸附的噬菌体已经将其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与细菌解离进入上清液,但仍然有少部分留在细菌细胞壁上,后来证明沉淀中的20%放射活性确实是由于尾丝与细菌表面结合太紧,以至于搅拌器也不容易把它除去.
用32PP标记的噬菌体和细菌混合,用上述方法同样处理后实验结果差别很大,70%的放射活性在沉淀里,而30%的放射活性在上清液里.在上清液的30%的放射活性可能是由于搅拌细菌时破裂产生的.(几年后发现有些缺损噬菌体粒子不能将其DNA注入到细菌中去).把这些沉淀悬浮在生长培养基中重新保温,发现能够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细菌同时也具有从亲代噬菌体转移32P到细菌细胞中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