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大学校园和谐的问答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8:48:08
求关于大学校园和谐的问答题~
我们班要做一次团会,但是有一个环节是要有关于大学校园和谐的问答或选择题,请大家帮个忙想下有什么好的题目啊,谢谢大家~~
是问答的形式的,如
1、“和谐”这个词是在哪一次大会上提出的,具体时间是何时.
2、和谐校园的含义。
3、党的十七大中对于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
我们班要做一次团会,但是有一个环节是要有关于大学校园和谐的问答或选择题,请大家帮个忙想下有什么好的题目啊,谢谢大家~~
是问答的形式的,如
1、“和谐”这个词是在哪一次大会上提出的,具体时间是何时.
2、和谐校园的含义。
3、党的十七大中对于教育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正愈来愈受到教育界的正视和重视。 可以说,先进的校园文化,定会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其走向更远。校园文化总是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的永恒主题。
一、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创建和谐社会主义工作的推进,高校创建和谐校园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而现实。校园文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构建大学校园的和谐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1、大学校园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大学校园和谐文化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大学校园和谐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校园和谐文化的特点
1、不再遗忘学困生
以前社会对好学校的评价,主要看这个学校出了多少高才生,这使得老师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潜力的学生身上。曾有这样一个镜头:某教育专家在一所高校听课后发现,整个课堂表面上进行非常顺利,内容充实,效率很高,但每节课与老师交流互动的都是优等生,学困生总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没有机会和老师交流,老师也很少考虑到为学困生的接受能力相应调整教学内容。老师教案中抽象的“学生”,多数是指优等生,而不是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无形中形成了教育的不平等。而和谐校园的评价机制能够兼顾学困生的发展能力,关爱弱势学生,实现差异发展,把他们的发展作为一个校园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2、不再把教育过程当目的
学生把学习本身当作目的,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有点悲哀。而和谐校园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学生两个方面的最大化:一个是在校发展最大化,另一个是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如果说和谐校园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那么教育的品质是内在决定因素比如对学生的关爱、教学生做人,知识的学习是外在辅助因素,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3、不再信奉为师者的绝对尊严
师道尊严是不变的理,天地君亲师是永久的格。这就使得旧时的师生关系相当的不平等。演变到现代,师生之间的冲突屡屡见诸于报章。而和谐校园提倡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平等。母国光院士今年4月在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演讲的演讲稿《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中提到的“现代社会的师生之间应该既是良师益友,又存在交换关系。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意志的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育就不能成功。
三、对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在考虑校园的基建计划时,要具有世界眼光和超前的意识,校园建筑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校园布局要将实际需要与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校园景观要将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通盘考虑,要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大学精神融入到景观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和老师留出更多的休息、休闲和娱乐的空间,使学生能通过凝固的建筑来感受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景观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2、学校的图书馆要丰富其功能并加强其现代化的程度,即一方面通过兴建专业图书馆满足教师和学生专业学习、专业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综合图书馆以藏书种类的丰富来满足学生涉猎多方面知识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图书馆设施的现代化来加强图书馆的工具理性,另一方面也通过专业化的图书管理员队伍来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学校应建造更多的艺术设施(应有老师和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和服务设施,给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业余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情趣。
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加强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不光要实现管理层次的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管理费用,而且要加强校园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的网络建设,使学生、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在网上畅游。(与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网上行为规范,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降低其不良效应)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在大学教育的目的上要进一步明确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的教育,应遵循青年中后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它所实施的是专门教育,以培养社会所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但是专门教育并不仅仅是专业教育,专门人才也不仅仅指专业人才,而是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大学教育目的应归纳为:一是促进社会发展功能,通过教育活动使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二是通过教育活动使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
(1)加强对教师的治学精神、个人品质的评价,选拔并培养更具有职业精神、科研实力、教学水平、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更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加盟大学。
(2)要将学校人才的培养标准与人才市场的的需要紧密相连,积极推进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重新规划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项目,并积极寻求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社会资源不断丰富素质拓展项目,并力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素质指导员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素质拓展项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丰富的素质拓展项目菜单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力求将素质拓展的评估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使学生在提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努力方向,也为用人单位在全面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更合适的员工创造便利的条件,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3)加强美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和美育师资队伍的充实,一方面丰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使德育更加人性,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德育不仅是规范行为的教育,还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美育是陶冶和感发的教育,目的是影响人的情感、趣味和气质,两者不能互相从属和替代,却能相互借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逐步改变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职工队伍。
(5)尊重学生的创造,不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个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更要在学校事务、学校管理中给学生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真正使学生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6)进一步给学生组织更大的自治权,并在政策上、经费上、设备上给予学生组织更大的支持力度,使学生组织成为服务学生和服务学校的一支重要的辅助队伍。
(7)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应给予学生工作更多的关注,定期的会谈制度和其他有效交流方式的采用将有助于管理者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提高管理的效用。
(三)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组织使命,并能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规划在预期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不应只局限于制度的制定,更应关注制度的监督以及执行效果的评价。
2、要进行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并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进行工作岗位和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和研究,重新设置工作岗位和设计具体的人力资源计划,从而建立职责明确、赏罚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3、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由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后交由具体的执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并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使意见、建议和相关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4、要致力于评估制度体系的建立,包括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评估,专门机构对教师讲课水平、科研作品的评估、下级对于上级的评估,还包括对财务、对管理效率的评估等,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历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的,因此,教育活动,包括高等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现代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基本性质是永恒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大学除了培养人才这一基本任务外,还承担着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和引导社会前进的历史重任,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而且需要有自如的有效的交际能力,以沟通情感并为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学生学识、修养兼备,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未来的竞争。
一、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随着创建和谐社会主义工作的推进,高校创建和谐校园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而现实。校园文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构建大学校园的和谐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1、大学校园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大学校园和谐文化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大学校园和谐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校园和谐文化的特点
1、不再遗忘学困生
以前社会对好学校的评价,主要看这个学校出了多少高才生,这使得老师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潜力的学生身上。曾有这样一个镜头:某教育专家在一所高校听课后发现,整个课堂表面上进行非常顺利,内容充实,效率很高,但每节课与老师交流互动的都是优等生,学困生总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没有机会和老师交流,老师也很少考虑到为学困生的接受能力相应调整教学内容。老师教案中抽象的“学生”,多数是指优等生,而不是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无形中形成了教育的不平等。而和谐校园的评价机制能够兼顾学困生的发展能力,关爱弱势学生,实现差异发展,把他们的发展作为一个校园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
2、不再把教育过程当目的
学生把学习本身当作目的,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有点悲哀。而和谐校园的本质是学生的发展,它可以促进学生两个方面的最大化:一个是在校发展最大化,另一个是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如果说和谐校园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那么教育的品质是内在决定因素比如对学生的关爱、教学生做人,知识的学习是外在辅助因素,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3、不再信奉为师者的绝对尊严
师道尊严是不变的理,天地君亲师是永久的格。这就使得旧时的师生关系相当的不平等。演变到现代,师生之间的冲突屡屡见诸于报章。而和谐校园提倡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在于平等。母国光院士今年4月在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演讲的演讲稿《我对大学教育的理解》中提到的“现代社会的师生之间应该既是良师益友,又存在交换关系。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而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意志的和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育就不能成功。
三、对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在考虑校园的基建计划时,要具有世界眼光和超前的意识,校园建筑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校园布局要将实际需要与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校园景观要将其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通盘考虑,要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大学精神融入到景观的设计中,要为学生和老师留出更多的休息、休闲和娱乐的空间,使学生能通过凝固的建筑来感受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景观所反映的精神内涵。
2、学校的图书馆要丰富其功能并加强其现代化的程度,即一方面通过兴建专业图书馆满足教师和学生专业学习、专业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综合图书馆以藏书种类的丰富来满足学生涉猎多方面知识的需要;一方面通过图书馆设施的现代化来加强图书馆的工具理性,另一方面也通过专业化的图书管理员队伍来加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学校应建造更多的艺术设施(应有老师和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和服务设施,给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业余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情趣。
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加强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不光要实现管理层次的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管理费用,而且要加强校园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的网络建设,使学生、老师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在网上畅游。(与此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网上行为规范,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手段降低其不良效应)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在大学教育的目的上要进一步明确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中教育基础上的教育,应遵循青年中后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它所实施的是专门教育,以培养社会所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但是专门教育并不仅仅是专业教育,专门人才也不仅仅指专业人才,而是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大学教育目的应归纳为:一是促进社会发展功能,通过教育活动使作为个体的人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二是通过教育活动使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2、将以“学生为中心”落到实处
(1)加强对教师的治学精神、个人品质的评价,选拔并培养更具有职业精神、科研实力、教学水平、更具有创新精神、和更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加盟大学。
(2)要将学校人才的培养标准与人才市场的的需要紧密相连,积极推进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重新规划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项目,并积极寻求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社会资源不断丰富素质拓展项目,并力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素质指导员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素质拓展项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在丰富的素质拓展项目菜单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力求将素质拓展的评估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使学生在提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努力方向,也为用人单位在全面了解学生整体情况的基础上选拔更合适的员工创造便利的条件,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
(3)加强美育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和美育师资队伍的充实,一方面丰富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也使德育更加人性,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德育不仅是规范行为的教育,还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美育是陶冶和感发的教育,目的是影响人的情感、趣味和气质,两者不能互相从属和替代,却能相互借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逐步改变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职工队伍。
(5)尊重学生的创造,不光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个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更要在学校事务、学校管理中给学生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真正使学生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归属感。
(6)进一步给学生组织更大的自治权,并在政策上、经费上、设备上给予学生组织更大的支持力度,使学生组织成为服务学生和服务学校的一支重要的辅助队伍。
(7)各层次的管理者都应给予学生工作更多的关注,定期的会谈制度和其他有效交流方式的采用将有助于管理者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提高管理的效用。
(三)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
1、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组织使命,并能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规划在预期的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不应只局限于制度的制定,更应关注制度的监督以及执行效果的评价。
2、要进行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并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进行工作岗位和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和研究,重新设置工作岗位和设计具体的人力资源计划,从而建立职责明确、赏罚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管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3、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由专门的部门、专业的人员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后交由具体的执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并增加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使意见、建议和相关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4、要致力于评估制度体系的建立,包括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评估,专门机构对教师讲课水平、科研作品的评估、下级对于上级的评估,还包括对财务、对管理效率的评估等,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历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的,因此,教育活动,包括高等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现代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基本性质是永恒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时代,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大学除了培养人才这一基本任务外,还承担着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服务和引导社会前进的历史重任,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而且需要有自如的有效的交际能力,以沟通情感并为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使我们的学生学识、修养兼备,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未来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