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11:35:28
张家港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初一历史
解题思路: 谢谢提问
解题过程:
张家港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初一历史(下)
注意事项:
①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全部闭卷。
②考前,考生在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
③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题,不能用铅笔或红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右图这条运河被赞誉为“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条运河开凿于 (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元世祖时期
2.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以下对盛
世的景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B.唐三彩风靡市场
C.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D.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和同为一家”体现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良好的民族关系? ( )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被称为 ( )
A.大秦 B.大食 C.波斯 D.天竺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的作者历史上被誉为 ( )
A.诗仙 B.诗圣 C.诗史 D.诗神
6.有一组学生对以下的两组书法展开了激烈地辩论:①两组书法是隋唐时期的书法精品 ②图一的字体被称为“颜体”,是颜真卿创立的③图二的字体被为“柳体”是柳公权创立的④两位书法家都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右图是某一洞窟的壁画被称为“飞天”,该洞窟堪称世界最大的
艺术宝库之一。该洞窟在今天的 ( )
A.甘肃敦煌
B.陕西洛阳
C.四川乐山
D.山西大同
8.在我国北方一段时问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强家军难!”
请你推断这句话,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什么时期? (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9.如果生活在两宋时期,下列无法做到的事情是
A.在江南地区可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在东京的某一剧场看京剧表演
C.到瓷都景德镇购买质地精美的瓷器
D.乘坐本国造的海船到广州经商
10.右图是我国早期纸币铜版拓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
A.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B.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C.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11.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
A.五代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以下对宋代社会风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服饰开放,东京城中出现中山装
B.饮食丰富,东京城里食品有二百多种
C.交通发达,城市中邸店很多
D.春节受重视,盛行燃放鞭炮
1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政权是 ( )
A.清朝 B.北魏 C.明朝 D.元朝
14.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5.小明和小红对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和地位展开了辩论:小明①印刷术首先发明于欧洲 小红②印刷术首先发明于中国 小明③活字印刷术首先出现在北宋 小红④活字印届I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宋元时期出现了灿烂的文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
①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②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 ③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元曲 ④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西班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18.“文字狱”是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清朝文字狱主要兴盛于 ( )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 B.顺治、乾隆、嘉庆三朝
C.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19.“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该诗
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清军入关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0.18世纪中后期,冲破沙俄围追堵截,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是 ( )
A.藏族的一支 B.维吾尔族的一支
C.蒙古族的一支 D.满族的一支
21.下图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疆域图,其中标注错误的是
A.外兴安岭 B.崇明岛 C.南海 D.葱岭
2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稀疏出现在
A.淮北一些地方 B.东北一些地方
C.江南一些地方 D.闽南一些地方
23.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长六干余公里 B.东起鸭绿江
C.西至阳关 D.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4.有一组学生对右图的专著作了如下总结,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历史著作
B.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C.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
D.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25.下图是取自我国一部文学巨著的插图(黛玉葬花),该巨著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赞誉唐玄宗的统治。 ( )
27.唐朝时玄奘东渡日本,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最好见证。 ( )
28.宋朝的建立是通过陈桥兵变实现的。 ( )
29.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 )
30.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资治通鉴》。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3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_________朝印制的《金刚经》。
3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___________之问的盟约。
33.北宋东京城中出现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__”。
34.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____。
35.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定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条约》。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开言路是重才用才的重要途径。魏征任谏议大夫后,他对唐太宗经常提出切中时弊的建议和批评,其中许多意见还很尖锐激烈。魏征死时,唐太宗痛哭流涕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魏征死后,遂亡一镜矣!”
材料二 “省”的本意为宫禁,引伸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
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事反映了唐太宗施行了什么政策?(1分)在他统治时期唐朝出现了什
么局面?(1分)
(2)元朝从哪个皇帝开始在地方设置“行省”?(1分)当时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当时台湾的名称叫什么?(1分)
(3)为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在地方机构上作了怎样的变革?(1分)他授权设置的特务机
构叫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机构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它的创设有何影响?(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也都会集中在这个城里,尤其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契丹各省和帝国其他地方,凡有值钱的东西也都要运到这里,以满足来京都经商而住在附近的商人的需要。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马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
一一摘自《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材料四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收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檀自出海贸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处当时是什么国家?(1分)当时邻国与唐朝加强友好往来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个城”指哪里?(1分)这个城市除了材料中所描绘的“商业大都市”外,它还是当时的什么中心?(1分)
(3)材料三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图中的“B”处是当时船队出发的地点,它是哪里?(1分)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实施的政策历史上称为什么政策?(1分)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
的口岸在哪里?(1分)该政策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
38.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最早开始于我国的什么时期?(1分)该时期诞生的
选拔官员的制度叫什么制度?(1分)
(2)该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列举完善该制度的三位关键人物。(3分)
(3)该制度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试据一例说明。(1分)
(4)明朝时我国的选官考试命题范围只允许在什么方面?(1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考
试现象称为什么?(1分)
(5)上述选官制度最终废止于什么时期?(1分)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张家港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初一历史(下)
注意事项:
①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全部闭卷。
②考前,考生在密封线内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
③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题,不能用铅笔或红笔。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右图这条运河被赞誉为“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
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条运河开凿于 (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元世祖时期
2.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以下对盛
世的景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
B.唐三彩风靡市场
C.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D.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和同为一家”体现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良好的民族关系? ( )
A.回纥 B.南诏 C.吐蕃 D.靺鞨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被称为 ( )
A.大秦 B.大食 C.波斯 D.天竺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的作者历史上被誉为 ( )
A.诗仙 B.诗圣 C.诗史 D.诗神
6.有一组学生对以下的两组书法展开了激烈地辩论:①两组书法是隋唐时期的书法精品 ②图一的字体被称为“颜体”,是颜真卿创立的③图二的字体被为“柳体”是柳公权创立的④两位书法家都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7.右图是某一洞窟的壁画被称为“飞天”,该洞窟堪称世界最大的
艺术宝库之一。该洞窟在今天的 ( )
A.甘肃敦煌
B.陕西洛阳
C.四川乐山
D.山西大同
8.在我国北方一段时问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强家军难!”
请你推断这句话,最有可能出现在我国古代的什么时期? (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9.如果生活在两宋时期,下列无法做到的事情是
A.在江南地区可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在东京的某一剧场看京剧表演
C.到瓷都景德镇购买质地精美的瓷器
D.乘坐本国造的海船到广州经商
10.右图是我国早期纸币铜版拓片,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
A.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B.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C.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D.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11.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
A.五代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2.以下对宋代社会风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服饰开放,东京城中出现中山装
B.饮食丰富,东京城里食品有二百多种
C.交通发达,城市中邸店很多
D.春节受重视,盛行燃放鞭炮
1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的封建政权是 ( )
A.清朝 B.北魏 C.明朝 D.元朝
14.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5.小明和小红对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和地位展开了辩论:小明①印刷术首先发明于欧洲 小红②印刷术首先发明于中国 小明③活字印刷术首先出现在北宋 小红④活字印届I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宋元时期出现了灿烂的文化,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 )
①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②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 ③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元曲 ④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西班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18.“文字狱”是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清朝文字狱主要兴盛于 ( )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 B.顺治、乾隆、嘉庆三朝
C.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19.“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该诗
记叙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清军入关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0.18世纪中后期,冲破沙俄围追堵截,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是 ( )
A.藏族的一支 B.维吾尔族的一支
C.蒙古族的一支 D.满族的一支
21.下图是我国清朝时期的疆域图,其中标注错误的是
A.外兴安岭 B.崇明岛 C.南海 D.葱岭
2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稀疏出现在
A.淮北一些地方 B.东北一些地方
C.江南一些地方 D.闽南一些地方
23.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长六干余公里 B.东起鸭绿江
C.西至阳关 D.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24.有一组学生对右图的专著作了如下总结,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历史著作
B.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C.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农学著作
D.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25.下图是取自我国一部文学巨著的插图(黛玉葬花),该巨著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赞誉唐玄宗的统治。 ( )
27.唐朝时玄奘东渡日本,成为中日友好交往的最好见证。 ( )
28.宋朝的建立是通过陈桥兵变实现的。 ( )
29.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 )
30.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资治通鉴》。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3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_________朝印制的《金刚经》。
32.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___________之问的盟约。
33.北宋东京城中出现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______”。
34.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____。
35.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定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条约》。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开言路是重才用才的重要途径。魏征任谏议大夫后,他对唐太宗经常提出切中时弊的建议和批评,其中许多意见还很尖锐激烈。魏征死时,唐太宗痛哭流涕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魏征死后,遂亡一镜矣!”
材料二 “省”的本意为宫禁,引伸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
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但他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也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转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事反映了唐太宗施行了什么政策?(1分)在他统治时期唐朝出现了什
么局面?(1分)
(2)元朝从哪个皇帝开始在地方设置“行省”?(1分)当时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1分)
当时台湾的名称叫什么?(1分)
(3)为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在地方机构上作了怎样的变革?(1分)他授权设置的特务机
构叫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机构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它的创设有何影响?(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凡是世界各地最稀奇最有价值的东西也都会集中在这个城里,尤其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契丹各省和帝国其他地方,凡有值钱的东西也都要运到这里,以满足来京都经商而住在附近的商人的需要。这里出售的商品数量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因为仅马车和驴马运载生丝到这里的,每天就不下千次。”
一一摘自《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材料四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收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檀自出海贸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处当时是什么国家?(1分)当时邻国与唐朝加强友好往来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个城”指哪里?(1分)这个城市除了材料中所描绘的“商业大都市”外,它还是当时的什么中心?(1分)
(3)材料三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1分)图中的“B”处是当时船队出发的地点,它是哪里?(1分)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实施的政策历史上称为什么政策?(1分)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
的口岸在哪里?(1分)该政策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
38.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最早开始于我国的什么时期?(1分)该时期诞生的
选拔官员的制度叫什么制度?(1分)
(2)该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列举完善该制度的三位关键人物。(3分)
(3)该制度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分)试据一例说明。(1分)
(4)明朝时我国的选官考试命题范围只允许在什么方面?(1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考
试现象称为什么?(1分)
(5)上述选官制度最终废止于什么时期?(1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