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若某刻全世界钟表都出错了,我相知道怎么办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11/17 05:10:51
若某刻全世界钟表都出错了,我相知道怎么办
我相知道钟表商是依据什么么校正时刻的?
若某刻全世界钟表都出错了,我相知道怎么办
先由技术人员通过计算得出时刻再发布
世界时:
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由英国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时.各国使用的标准时间虽然有差别,但很容易算为格林尼治时间.随着测量水平的提高,世界时的准确度也逐渐提高.1956年,国际上把由天文观测直接测定的世界时计量系统称为“UT0系统”,加上地极移动改正项的世界时计量系统称为“UT1系统”,再加上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改正项的世界时计量系统称为“UT2系统”,取代单一世界时.
UT2是一种比较均匀的时间系统.
在时间服务中测时和守时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两项工作,我们就不可能得到准确的时间.
世界时系统是根据地球自转建立起来的,天文台选择地球自转作为时间的客观标准.天文工作者把满天的星星,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像钟面那样编上数码,每颗星星代表着几时几分几秒.于是整个天空就成了一个天然的“标准钟面”.再在地面上竖起一根指针,这样,随着地球的转动,这根指针就能像钟表的指针那样指出时刻来,而充当这根指针的就是天文台的望远镜.
随着地球自转,望远镜也跟着转动,通过望远镜先后看到代表不同时刻的星星.为了提高观测精度,许多天文台的望远镜都要投入观测.在对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处理,消除或改正了一些误差和影响之后,才能得到标准的时刻.这称为“测时”.
由于测时只能在晴夜进行,为了随时得到准确的时刻,天文台就必须设有一组极为精确的天文钟来“守住”测定的时刻.但是天文钟不可能走得和地球自转完全一样,这就要通过天文测时的结果来经常校准它们,求出钟的改正值.知道了钟差的天文钟就能随时指出精确的时刻,这称为“守时”.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个无窗的方形小屋,里面有一架永远固定在一个垂直的方向上的特殊的望远镜,它惟一的工作是测定某些恒星经过天顶的正确时刻.这个奇怪的装置就是美国海军天文台的照相天顶间.用它拍摄的照片可以为地球的自转计时,并可提供美国标准时的绝对准绳.

太阳时系统包括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和区时.它和恒星时系统统称为世界时系统.
恒星时:
恒星时是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来定义的.对于某一地方的子午圈,当春分点刚好通过子午线(上中天)的时刻,定义为该地恒星时0h.因周日视运动,春分点绕天球一圈,又一次通过子午线时,定义恒星时为24h或次日恒星时0h.对任意时刻,将春分点的时角用时、分、秒单位来度量,定义为当时的恒星时.某一恒星正在上中天的时候,该恒星的赤经就是当时的恒星时.如果有一台按恒星时走动的钟表,再用一架望远镜瞄准子午圈,观测每一颗上中天的恒星,就可以用它们的赤经来校正钟表的时刻.这就是天文测时的基本原理.当然测出来的时间是恒星时.
平太阳时:
人们日常作息所用的时间不是恒星时,而是太阳时.太阳时是由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来定义的.与定义恒星时的作法类似,太阳刚好通过南方子午圈的时刻(太阳上中天)定义为太阳时12h.对任意时刻,将太阳的时角用时、分、秒为单位来度量,加上12h后定义为当时太阳时.因为太阳除了有周日视运动之外,还有周年视运动,所以太阳时与恒星时间隔不同.一个回归年有365.2422太阳日,却有366.2422恒星日,刚好相差一天,平均每天相差约3m56s,即太阳时24小时比恒星时24小时长约3m56s.恒星时是恒星周日视运动遵守的时间,太阳时是太阳周日视运动遵守的时间,日常生活使用太阳时.在寻找恒星的位置时,必须把太阳时换算到恒星时,才能与天球上的恒星位置相对应;天文测时通过恒星测量出恒星时,再经换算才能得到太阳时.
太阳时又分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用真实太阳的时角计量的时间称真太阳时,由于太阳周年视运动在黄道上,又由于椭圆轨道运动速度本身不均匀,真太阳的时角变化是很不均匀的.真太阳时像是一个蹩脚的钟表提供的时间,时快时慢,一年当中最大会差10多分钟,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天文学上设定一个假想的天体称为平太阳,它满足三个条件:1、沿赤道作周年运动;2、运动速度均匀;3、运动周期等于一个回归年.以这个假想天体“平太阳”的时角定义的时间称为平太阳时,简称平时.实质上,平时是以地球自转周期(比物理周期稍长的一个周期)为基准定义的时间.只是回归年保持稳定,地球自转周期也保持稳定,平太阳时就是理想的均匀时间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世界共同使用的标准时间计量系统就是平太阳时,由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各成员国用法律形式颁行的平太阳时的1秒为法定时间计量单位.人们曾规定太阳相继两次中天所经历的时段为一个太阳日,由于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不平均,一年中最长和最短的太阳日相差约51秒,所以取其平均值并称为平太阳日,1平太阳日被均分为24平太阳小时,1平太阳小时被均分为60平太阳分,1平太阳分被均分为60平太阳秒.这样,1秒的长度就是平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19世纪末,美国天文学家纽康编制了一份太阳历表.在表中,纽康按力学规律,用理想的均匀时间算出了每个时刻太阳的位置,这样反过来只要测出太阳的位置就可以么查出对应的时间.1958年国际天文学会以纽康有太阳历表为基础定义出一种理想的时间标准,这就是历书时间.时间刻度基准定为1900年的回归年,即1900年太阳从天空某一特定位置(春分点)出发再回到该点所经历的过程长短为标准,一秒被确定为回归年过程的1/31556925.9747.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改为铯原子定义秒.
平太阳是假想的,只有理论上的依据,无法直接观测.天文台用天文学方法测定的仍然是恒星时,然后通过理论换算为平太阳时,这一过程称为测时.维持一个走时非常准确的钟表(恒星时,平时都可以,通常二者兼备)不断地用测时结果来校正(当然,所谓校正并不是拨动钟表,而是记录下钟表的走时误差),同时用各种方法与其它天文台的钟表进行对比,随时可以提供全世界统一的、准确时刻,这一工作称为守时.把时间信号用通信设备,包括电台、电视台及其它专用设备向全世界发播,供民间和有关专业部门使用,这一工作称为授时.整个三部分工作统称为时间服务工作,是天文学为国计民生服务的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