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段曾经看过的用字母乱序的单词写的英文段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01:10:08
找一段曾经看过的用字母乱序的单词写的英文段落
就像是the写成teh,hello写成hlleo等,特点是首字母维持原位置
该段落原意思大概是,就算单词被写错了,只要首字母对,句子依旧能够被理解.
这段文字就是利用这个现象来解释了这个现象.
这是我在百科上看到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想找找不到了,大家有谁看过的帮我找找,
就像是the写成teh,hello写成hlleo等,特点是首字母维持原位置
该段落原意思大概是,就算单词被写错了,只要首字母对,句子依旧能够被理解.
这段文字就是利用这个现象来解释了这个现象.
这是我在百科上看到的,当时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想找找不到了,大家有谁看过的帮我找找,
你看这个行不行
【感想】汉字可以表音,英语也可以表意
刚刚看到一个blog内容都是和“语文”有关的,蛮有意思的(虽然评论里褒贬不一).下面引来供大家讨论.因为我贴的那篇Chinese literature里也有点这方面的意思,所以……
汉字可以表音,英语也可以表意
我和一位印度朋友谈论中西文字的比较,他认为汉字太难记难写,不能表音.我刚好读了北京方雨先生余秋雨对汉字和古埃及文字的错误认识一文,所以就借花献佛向印度人做了一点汉文化知识普及: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汉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它构成文字的方式,而且亦在某程度上表示语音;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意音(logographic)文字,有时也称为“表意文字”或“形意文字”(Ideograph),但不严格.比较严格的说法是: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书写系统的词素音节文字.西方文献也认为,汉字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由象形文字转变为意音文字.
那么英语能不能表意呢?国内有的英语教师常常举出“eye”这个例子,认为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鼻子两边一边一只眼睛.还有“bed” 也是,像一张中间可以睡觉的床.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巧合,而且数量屈指可数.
所以,我补充说汉字虽然难记,但是写出来以后好认.比如说,一个“哭”字,不管中国各地怎样发音,看一眼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哭”的形象,这就是“形意文字”的优点.对于我的这种看法,这位印度朋友不以为然,他认为英语虽然是拼音文字,但是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早已建立了原本单纯表音的单词与具体形象的联系.也就是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只要看到一个熟识的单词,也同样会在脑海中产生形象联想.比如,英国人看到smile这个词,也会联想到一个-:).而且,英语还有一个特点,只要是把一个单词的起始字母和末尾字母写出来,中间的字母顺序即便是前后颠倒(电脑输入手快一点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尽管无法发音,但也并不影响阅读理解,因为这几个字母已经与某个具体意义联系起来了.这也证明,英语也不纯粹是表音文字,也可以属于表意文字.不信,各位请看下文:
Aoccdrnig to rscheearch at an Elingsh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a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is at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oat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we do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t s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
各位读者朋友看懂了上面这段文字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来呢?
-------------------------------------------
下面是位网友的回复,也拿来参考:
(part1)我对博主文章说法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首先,我认为之所以会发生博主所列出例子的现象,并不是因为英语具有表意的功能而导致的.这是由于人们的一种视觉错乱现象.我姑且把它命名为“先入为主视觉现象”.
博主所列出的那一段话的“单词”的原本单词中,基本上都是一些平时我们司空见惯的单词(高中毕业应该都烂熟于心了吧),平时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这些英文单词的过程中,早已经把这些单词的整体形象记忆在我们的大脑中了,一但这些单词以你所说的错乱方式——“只要是把一个单词的起始字母和末尾字母写出来,中间的字母顺序即便是前后颠倒”组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第一个所做出的反应想到的是以前我们记忆在大脑里的正确单词.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并没有花费时间去记忆这些错乱的单词.也就是说,那个错乱的单词所起的是一个类似“引发剂”的作用,而并非英文单词具有表意的功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并不一定仅仅是这种“顺序错乱单词”的专利,当一些形象相似(即拼写相似)的单词出现时,也会引发这种现象.(本来想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但是俺的英语不好,英语4级考了4次.所以想不出来.但是我坚信这种现象在你我的生活学习中应该时有发生,这种事例就是我们平时出现看错、读错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前你看到的“此单词”引发了你脑海中某个的形似“彼单词”,而这个“彼单词”往往是你最为熟悉的单词,因此才会发生同一个“此单词”对不同的人来说往往引发出不同“彼单词”的现象.
(part2)
另外这种现象也并非英文所特有的,汉语也是有的.我有一次在泡一个医生服务坛子的时候,发现一个贴子“皮包手术的真相”,结果点进去才发现上当,里面写到“把皮包看成包皮的请顶一下”,这就是因为当我们进入医务论坛的时候,包皮这个词在我们的脑海了最为熟悉,先入为主,所以当看到皮包的时候就以为是包皮了.这个例子虽然和英文那个略有出入,但其理论是一致的.
其次,仔细观察你所例出来的单词,其实除了“只要是把一个单词的起始字母和末尾字母写出来,中间的字母顺序即便是前后颠倒”这样一个“显规则”之外,还有一个“潜规则”——在一个单词中起到主要发音作用的字母的顺序并没有改变,或者改变很小.注意,我说的是从前到后得发音顺序.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
Aoccdrnig
在这个“单词”中主要发音的字母为:“a c d”,这个顺序没有变吧,再加之上文提到的“先入为主的视觉现象”,这个词的读音和意思向单词according靠拢就不难解释了.试想这个“单词”如果单独出现,在没有前后文语境的情况下,面目变为ainrodccg、adniorccg或者其它,还有人看到它会想到according吗?其它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核对,大抵不会脱离这样的一个构词“潜规则”.有点小例外的是Elingsh,主要发音字母e g l sh,但只是作了小的变动,把g和l的顺序作了调动,单是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字母组合还在,如“ing”.结合上下文和加上“先入为主视觉现象”的原因,把它认为是English也不难.但是English这个单词之所以在我们脑海中印象深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开头的大写字母E,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把这个单词写成english,单独列出来拿给我认,我居然看了半天没有看出来.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也就更加证实了我前文提出的“先入为主视觉现象”的正确性.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现象,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学生,基本上看完全用大写字母的英语文章有困难,因为我们平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大部分的语言学习环境都是小写字母.所以看到大写字母时我们得还有一个转换为小写字母的过程.这些都无不证实了“先入为主视觉现象”对于我们大脑的影响是多么大.
另外,这一段错乱字母文章之所以不影响阅读,里面结合上下文判断和英文惯用短语的作用,不用我点明也是显而易见的吧!
(part3)
最后,博主文章中提到某印度朋友的观点:“英语虽然是拼音文字,但是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早已建立了原本单纯表音的单词与具体形象的联系.也就是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只要看到一个熟识的单词,也同样会在脑海中产生形象联想.比如,英国人看到smile这个词,也会联想到一个-:)”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印度朋友自己也承认了,发生看到smile就在脑海里产生形象笑脸的现象,来自于“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早已建立了原本单纯表音的单词与具体形象的联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种形象画面与英文单词建立联系的基础,是在长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长期的学习英文,并在英语的环境中长大,看到smile还是不会联想到形象的笑脸.也就是说,这是人为的因素,而并非语言本身具有的功能.这与汉字就不一样了,你拿一个“笑、哭”给没有学习过汉语的外国人看,他们并不需要长期的学习就可以与具体的形象建立联系.其原因就在于汉字本身的起源就是从形象化的图形中来的,换句话说这就是汉字本身的功能特点.
综合上述原因,我个人认为英语在各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过程中,会带来一些表意化的转变(比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TT表示郁闷眼泪流下;xD表示一张笑得眯上了眼的笑脸,但这些都只停留在网络上,而且没有发音,只能是符号不能是文字.可能还有更多其他方式的转变我不知道).但它本身是拼音文字,不具备字单从字形就可以表达含意的功能.更不能因为博主列出的那一段字母顺序错乱的单词构成的段落不影响阅读而说英语具有表意的功能.
【感想】汉字可以表音,英语也可以表意
刚刚看到一个blog内容都是和“语文”有关的,蛮有意思的(虽然评论里褒贬不一).下面引来供大家讨论.因为我贴的那篇Chinese literature里也有点这方面的意思,所以……
汉字可以表音,英语也可以表意
我和一位印度朋友谈论中西文字的比较,他认为汉字太难记难写,不能表音.我刚好读了北京方雨先生余秋雨对汉字和古埃及文字的错误认识一文,所以就借花献佛向印度人做了一点汉文化知识普及: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汉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它构成文字的方式,而且亦在某程度上表示语音;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意音(logographic)文字,有时也称为“表意文字”或“形意文字”(Ideograph),但不严格.比较严格的说法是: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书写系统的词素音节文字.西方文献也认为,汉字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就由象形文字转变为意音文字.
那么英语能不能表意呢?国内有的英语教师常常举出“eye”这个例子,认为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鼻子两边一边一只眼睛.还有“bed” 也是,像一张中间可以睡觉的床.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巧合,而且数量屈指可数.
所以,我补充说汉字虽然难记,但是写出来以后好认.比如说,一个“哭”字,不管中国各地怎样发音,看一眼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哭”的形象,这就是“形意文字”的优点.对于我的这种看法,这位印度朋友不以为然,他认为英语虽然是拼音文字,但是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早已建立了原本单纯表音的单词与具体形象的联系.也就是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只要看到一个熟识的单词,也同样会在脑海中产生形象联想.比如,英国人看到smile这个词,也会联想到一个-:).而且,英语还有一个特点,只要是把一个单词的起始字母和末尾字母写出来,中间的字母顺序即便是前后颠倒(电脑输入手快一点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尽管无法发音,但也并不影响阅读理解,因为这几个字母已经与某个具体意义联系起来了.这也证明,英语也不纯粹是表音文字,也可以属于表意文字.不信,各位请看下文:
Aoccdrnig to rscheearch at an Elingsh uinervtisy, it deosn't mttaer in waht oredr the ltteer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prmoatnt tihng is taht the frist and lsat ltteer is at the rghit pclae. The rset can be a toatl mses and you can sitll raed it wouthit porbelm. Tihs is bcuseae we do not raed ervey lteter by it slef but the wrod as a wlohe.
各位读者朋友看懂了上面这段文字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来呢?
-------------------------------------------
下面是位网友的回复,也拿来参考:
(part1)我对博主文章说法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首先,我认为之所以会发生博主所列出例子的现象,并不是因为英语具有表意的功能而导致的.这是由于人们的一种视觉错乱现象.我姑且把它命名为“先入为主视觉现象”.
博主所列出的那一段话的“单词”的原本单词中,基本上都是一些平时我们司空见惯的单词(高中毕业应该都烂熟于心了吧),平时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这些英文单词的过程中,早已经把这些单词的整体形象记忆在我们的大脑中了,一但这些单词以你所说的错乱方式——“只要是把一个单词的起始字母和末尾字母写出来,中间的字母顺序即便是前后颠倒”组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第一个所做出的反应想到的是以前我们记忆在大脑里的正确单词.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并没有花费时间去记忆这些错乱的单词.也就是说,那个错乱的单词所起的是一个类似“引发剂”的作用,而并非英文单词具有表意的功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并不一定仅仅是这种“顺序错乱单词”的专利,当一些形象相似(即拼写相似)的单词出现时,也会引发这种现象.(本来想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但是俺的英语不好,英语4级考了4次.所以想不出来.但是我坚信这种现象在你我的生活学习中应该时有发生,这种事例就是我们平时出现看错、读错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前你看到的“此单词”引发了你脑海中某个的形似“彼单词”,而这个“彼单词”往往是你最为熟悉的单词,因此才会发生同一个“此单词”对不同的人来说往往引发出不同“彼单词”的现象.
(part2)
另外这种现象也并非英文所特有的,汉语也是有的.我有一次在泡一个医生服务坛子的时候,发现一个贴子“皮包手术的真相”,结果点进去才发现上当,里面写到“把皮包看成包皮的请顶一下”,这就是因为当我们进入医务论坛的时候,包皮这个词在我们的脑海了最为熟悉,先入为主,所以当看到皮包的时候就以为是包皮了.这个例子虽然和英文那个略有出入,但其理论是一致的.
其次,仔细观察你所例出来的单词,其实除了“只要是把一个单词的起始字母和末尾字母写出来,中间的字母顺序即便是前后颠倒”这样一个“显规则”之外,还有一个“潜规则”——在一个单词中起到主要发音作用的字母的顺序并没有改变,或者改变很小.注意,我说的是从前到后得发音顺序.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
Aoccdrnig
在这个“单词”中主要发音的字母为:“a c d”,这个顺序没有变吧,再加之上文提到的“先入为主的视觉现象”,这个词的读音和意思向单词according靠拢就不难解释了.试想这个“单词”如果单独出现,在没有前后文语境的情况下,面目变为ainrodccg、adniorccg或者其它,还有人看到它会想到according吗?其它的大家可以自己去核对,大抵不会脱离这样的一个构词“潜规则”.有点小例外的是Elingsh,主要发音字母e g l sh,但只是作了小的变动,把g和l的顺序作了调动,单是一些具有特征性的字母组合还在,如“ing”.结合上下文和加上“先入为主视觉现象”的原因,把它认为是English也不难.但是English这个单词之所以在我们脑海中印象深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开头的大写字母E,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把这个单词写成english,单独列出来拿给我认,我居然看了半天没有看出来.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这也就更加证实了我前文提出的“先入为主视觉现象”的正确性.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现象,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学生,基本上看完全用大写字母的英语文章有困难,因为我们平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大部分的语言学习环境都是小写字母.所以看到大写字母时我们得还有一个转换为小写字母的过程.这些都无不证实了“先入为主视觉现象”对于我们大脑的影响是多么大.
另外,这一段错乱字母文章之所以不影响阅读,里面结合上下文判断和英文惯用短语的作用,不用我点明也是显而易见的吧!
(part3)
最后,博主文章中提到某印度朋友的观点:“英语虽然是拼音文字,但是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早已建立了原本单纯表音的单词与具体形象的联系.也就是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只要看到一个熟识的单词,也同样会在脑海中产生形象联想.比如,英国人看到smile这个词,也会联想到一个-:)”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印度朋友自己也承认了,发生看到smile就在脑海里产生形象笑脸的现象,来自于“从小就学习英语的人,早已建立了原本单纯表音的单词与具体形象的联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种形象画面与英文单词建立联系的基础,是在长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长期的学习英文,并在英语的环境中长大,看到smile还是不会联想到形象的笑脸.也就是说,这是人为的因素,而并非语言本身具有的功能.这与汉字就不一样了,你拿一个“笑、哭”给没有学习过汉语的外国人看,他们并不需要长期的学习就可以与具体的形象建立联系.其原因就在于汉字本身的起源就是从形象化的图形中来的,换句话说这就是汉字本身的功能特点.
综合上述原因,我个人认为英语在各个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过程中,会带来一些表意化的转变(比如现在网络上流行的:TT表示郁闷眼泪流下;xD表示一张笑得眯上了眼的笑脸,但这些都只停留在网络上,而且没有发音,只能是符号不能是文字.可能还有更多其他方式的转变我不知道).但它本身是拼音文字,不具备字单从字形就可以表达含意的功能.更不能因为博主列出的那一段字母顺序错乱的单词构成的段落不影响阅读而说英语具有表意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