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内容(希望把里面的文章介绍一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10:38:15
《傅雷家书〉的内容(希望把里面的文章介绍一下)
越多越好,我会追加分数的!
越多越好,我会追加分数的!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等等,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的再次出版恰恰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傅雷的高尚品质永远都会记在我们心里.
读傅雷家书有感
很久以前自己做学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一直以来一版再版.可见它确实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如今,再重新拿来读又会有更多的收获.
傅雷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大家,曾翻译了大量优秀的世界文学名著,例如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丹纳的〈艺术人生〉等,同时也写过不少的艺术和社会评论著作,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艺术造诣深厚.而这本〈傅雷家书〉是他诸多著作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
这本书是“单行道”,基本只有父母给子女的信,其中充满了父母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深厚大爱.虽以书信形式,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量、涉及的艺术领域例如;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戏曲、艺术品鉴赏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家书中也介绍了不少优秀作品,例如〈世界美术名著二十讲〉、〈艺术哲学〉、〈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值得大家好好阅读!
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20岁留学法国及在法国艺术和生活上的长进和成熟,在回国后选择的闭门译作,和后来在文革中受迫害和在1966年夫妇双双的含冤自杀.而在对于子女的施教,从傅聪孩提时受到父亲的严厉家教到在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到赴波兰留学等,其中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丰富的书.不同年龄层次,在以不同的阅读目的下,都能在此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联想到的另一位历史上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又以家书流传的伟人-曾国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儒家文化的追随者,而在各自的修身养性方面他们也确实是身体力行的.
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P32
是在儿子的恋爱问题上也以用自己的经历而非大道理的方法,更能让晚辈接受.P41
P190、P247、P281等
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上所说的“显微见著”、“水滴石穿”吧.P59、P138、P149、P181等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家书中可以看到,在1957年之前,傅雷着重的是为艺术而艺术,
1957年了解政治,并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1963年之后他思想的从容性、包容性,也在家书中他对待儿女的教育和对自己的检省中反映出来.
而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其中对人生伴侣的三个基本要求P246“最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而傅雷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并将经验分享子女P248
P142也谈到了婚姻和恋爱的区别,由此联想到的电视“谈话”节目中谈杨绛先生新作〈咱们仨〉,在节目最后当谈到与钱钟书的多年生活时,这位如此著名的文学翻译大家所谈起的却是学会煮粥、打毛衣的往事,是啊,生活本身往往就是这些细小之事组成,而恰恰是这种和平宁静的夫妻生活,造就了彼此的艺术成就.而这一点在傅雷和他夫人朱梅馥几十年的平静、含蓄而深厚的感情中也是得到证明了的.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的再次出版恰恰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淹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傅雷的高尚品质永远都会记在我们心里.
读傅雷家书有感
很久以前自己做学生的时候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一直以来一版再版.可见它确实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如今,再重新拿来读又会有更多的收获.
傅雷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大家,曾翻译了大量优秀的世界文学名著,例如罗曼罗兰的代表作〈约翰.克里斯朵夫〉、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丹纳的〈艺术人生〉等,同时也写过不少的艺术和社会评论著作,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艺术造诣深厚.而这本〈傅雷家书〉是他诸多著作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
这本书是“单行道”,基本只有父母给子女的信,其中充满了父母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深厚大爱.虽以书信形式,但其中所包含的知识量、涉及的艺术领域例如;文学、美术、音乐、戏剧、戏曲、艺术品鉴赏等等,内容相当丰富,家书中也介绍了不少优秀作品,例如〈世界美术名著二十讲〉、〈艺术哲学〉、〈约翰.克里斯朵夫〉等等.值得大家好好阅读!
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20岁留学法国及在法国艺术和生活上的长进和成熟,在回国后选择的闭门译作,和后来在文革中受迫害和在1966年夫妇双双的含冤自杀.而在对于子女的施教,从傅聪孩提时受到父亲的严厉家教到在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到赴波兰留学等,其中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丰富的书.不同年龄层次,在以不同的阅读目的下,都能在此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联想到的另一位历史上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又以家书流传的伟人-曾国藩,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儒家文化的追随者,而在各自的修身养性方面他们也确实是身体力行的.
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P32
是在儿子的恋爱问题上也以用自己的经历而非大道理的方法,更能让晚辈接受.P41
P190、P247、P281等
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上所说的“显微见著”、“水滴石穿”吧.P59、P138、P149、P181等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家书中可以看到,在1957年之前,傅雷着重的是为艺术而艺术,
1957年了解政治,并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1963年之后他思想的从容性、包容性,也在家书中他对待儿女的教育和对自己的检省中反映出来.
而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其中对人生伴侣的三个基本要求P246“最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而傅雷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并将经验分享子女P248
P142也谈到了婚姻和恋爱的区别,由此联想到的电视“谈话”节目中谈杨绛先生新作〈咱们仨〉,在节目最后当谈到与钱钟书的多年生活时,这位如此著名的文学翻译大家所谈起的却是学会煮粥、打毛衣的往事,是啊,生活本身往往就是这些细小之事组成,而恰恰是这种和平宁静的夫妻生活,造就了彼此的艺术成就.而这一点在傅雷和他夫人朱梅馥几十年的平静、含蓄而深厚的感情中也是得到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