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蛙声的道路 阅读题~蛙声的道路 ■ 刘学刚  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离开家乡当作有出息.我没出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回到我原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5:36:04
蛙声的道路 阅读题~
蛙声的道路
■ 刘学刚
  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离开家乡当作有出息.我没出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回到我原先的学校教书.这是我熟悉的校园,像我熟悉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三年的时间,能把石头变成金子吗?系着红领带,操着普通话,像一只城市飞来的鸽子,我停在许多仰望的目光里.
  我生活得很快活,活像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是青蛙.三年前,我是一只小小的蝌蚪,曳尾于这里,三年是一条河流,我丢掉了尾巴.我栽的月季还在,校园东北角那个树墩还在,它被书声打磨得光滑平整,那种形状叫圆满.池塘还在.
  校园的天空是高远的.它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的宁静与舒缓,使我沉溺上了它的黄昏.校园空荡荡的,在我走过之后更加空旷.蛙声响了,像一张经纬细密的网,覆盖了炊烟的吆喝还有晚归的牛哞.蛙声还是湿漉漉的,柔软而有韧性.少年的语言还在,我不过是讲台下面走到了讲台上.双手分开蛙鸣这茂盛的青草,我看到的是过去的沙砾和尘土.
  乡村的土地,不是想象中的坦荡如砥.刚搬进新校的时候,我们的课桌是杌子,坐在小凳子上偶尔看看窗外,是一些高低错落的土丘,像冬日一觉醒来门外的积雪.我们合上课本,开始一锨锨一筐筐一车车地运土,可怎么也添不平西面的土坑,索性把它的四围修砌平整,建成池塘.种上荷花,名字就是荷花塘,放上几尾小鱼,水面便摇曳多姿了.
  在校园的黄昏坐着,谁都会耳聪目明的.有一个夜晚我失眠了.我闭着眼,把每一根头发都竖成了耳朵,正与蛙声的高潮部分相遇.蛙声是一群欢快轻灵的雀鸟,即使栖落在细细的电线上,也是一些跳跃的音符.群蛙齐鸣,音节繁复,它的节奏不好把握,就像学生们的自由朗读,你接收的只能是一片琅琅书声了.每一声蛙鸣,都是一块吸足了水分的棉花,绵软湿润,韧性十足,落在草尖上,该是沁凉的露珠吧.
 在家乡的校园,我是唯一写诗的青年教师.我随便截取一段蛙声,就可以装进信封,寄到千里之外的都市发表.编辑来信说这是自然之声是纯粹之声,父亲说我是在学青蛙叫.诗成了我表达心灵的一种形式,诗让我保持着和外面世界的联系.常常在黄昏,我轻轻抚摩着信封左上方学校的地址,然后一眼就看到了池塘下面的青蛙,一蹦一跳的青蛙.打开报纸,一只大翅膀的鸟便降临了我的校园.
  蛙声响了.我习惯性地推开办公室的门窗.我的动作是一种仪式.一群精灵悄无声息地在光洁的桌面上游动.不是风声也不是树影,它们是一群灵巧鲜活的小蝌蚪.我听到了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蛙声的道路”为题有何妙处?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语义:
“少年的语境还在,我不过是从讲台下走到了讲台上.”如何理解“少年的语境还在”?
3.请品析第五自然段的:“蛙声是一群欢快轻灵的雀鸟,即使栖落在细细的电线上,也是一些跳跃的音符.”
4.文章结尾处写到“我听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你听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了吗?请写下来.
5.阅读完全文,回望开头,作者写道“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离开家乡当做有出息,我没出息……”你认为作者“有出息”吗?为什么?请谈谈你对“出息”的理解
蛙声的道路 阅读题~蛙声的道路 ■ 刘学刚  村里的年轻人都把离开家乡当作有出息.我没出息,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回到我原先
1 “蛙声的道路”(或者“蛙声”)既是文章的线索,更是作者成长过程的自比,一语双关,隽永有韵味.
2 指“我”少年时生活的环境没有变(或“我”对少年时的生活记忆犹新),更暗指“我”现在保留着少年时纯真的品格、追求没有变.
3 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诉诸于听觉的无形的声音转化为有形的视觉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蛙声的美感,也流露出作者对蛙声的喜爱与赞美.
4 ①对家乡校园的熟悉、热爱与依恋.②家乡校园培养了我,我学成回归,要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培育更多的孩子成才.③对精神生活的守望与追求.
5 有出息.作者在家乡的校园里安享精神的盛宴,教书育人,抒写自然,以自己的方式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最大的出息.一个人是否有出息与一个人的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并没有对等关系,只要在生活与工作中能以自己的方式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就是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