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起止划分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3:30:29
中国古代文学史起止划分时间
搜到的,贴给你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与神话
一、《尚书·尧典》、《吕氏春秋》、《毛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古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辞》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辞》:贲如,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话的性质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基本特征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被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释自然、社会,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只能产生于远古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比传说早.
神话是传说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而传说含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劳动起源说与宗教起源说:
不论神话如何神异,总是表现着劳动生活,或者与劳动生活有关.
原始宗教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初民从崇拜变成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就产生了.
六、我国神话的基本特点:
围绕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人物充满激昂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像力丰富.
集体创作.
七、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这一主题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征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
神话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在305之列.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出自汉代,见于《汉书》.
献诗说出自先秦,见于《国语》.
删诗说出自汉代,见于《史记》,不可信.
三、《诗经》的分类,系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
雅:京畿附近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四、《诗经》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时奏唱.
作为外交辞令.
教育.
五、《诗经》的流传:
秦火之后被毁,但因为是乐歌,在学者的记诵之中得以保全.
汉代有四家:鲁、齐、韩、毛.
毛苌晚出,且是古文经,未得立.东汉开,由于郑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诗独传.
六、社会政治诗.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如相鼠、伐檀、君子于役等.
官员表达不满的诗,如北山(对劳逸不均的愤懑)、正月(六月降雪、忧虑百姓、担心国运,说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园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恼)、黍离(叹西周沦亡)等.
称颂统治者的诗,如甘棠(对召公的怀念).
七、情爱诗.
有大胆直爽和温文典雅两种风格.
《将仲子》等诗说明: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
《氓》、《谷风》等诗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诗及其他.
五篇史诗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后稷出生、种植五谷等.
《公刘》:远祖公刘率族人迁居,开荒定居.
《绵》: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兴国.
《皇矣》:太王迁居、王季传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灭商.
史诗的特点:不叙述全部历史,而是有选择的描绘具体事件.写心理感受、欢快的场面.
农事诗.
《七月》内容梗概:全诗八章,按月歌唱,写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作.
《芣苢》艺术特点:词语简练浅白、反复吟唱、情韵悠长.
九、《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于:
情感真实.
表达感情坦率.
叙事饱含感情.
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
四言为主,参差变化.
节奏鲜明,音韵天成,灵活多变.
语言方面有:词汇丰富,多记山川草木之名.联绵词和叠字.
十、赋、比、兴.
朱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仲蒙:
赋:叙物以言情,情尽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兴:触物以起情,物动情.
先秦散文
春秋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初税亩等革新.农业发达带动工商业发达.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豪强兼并.
文化原因:贵族的垄断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读书人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君主或聚徒讲学.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一些读书人撰作史著,希望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造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二、《尚书》是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后来亡佚;古文尚书于出孔壁.《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是伪书.《春秋》为鲁国编年史.
三、《左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争议.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人物形象生动,有立体感.
场面描写生动,细节传神.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富理文美.
四、《国语》
国别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五、《战国策》
作者不可考.为刘向编定.
文学特色: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善用寓言.
六、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向: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加强.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庄子》
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庄子》中这类他人之言,大多是虚构的.庄子所谓寓言,与今义异,大抵是指有情节、有比喻寄托、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从今天的意思而论,有学者作过统计,《庄子》全书共有寓言181则,平均数百字中即有一则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征: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里.闻一多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学的美”.这些都说明《庄子》寓言的特色即是《庄子》的特色.
2、《庄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谲诡.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细腻逼真的描写.
谐趣与机刺横生.
九、《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的特点: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韩非子》
风格:犀利、冷峻、透彻、严密.
寓言:通俗浅白,故事加说理.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产生.
1、“楚辞”这一名称,从西汉时出现.刘向校理古籍,编屈宋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2、辞与赋的区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用兮字.句式长短不齐.
赋很少用虚字,句式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是主观的.抒情意味.
赋是客观的.缺乏抒情.
楚辞的产生.
与楚声、楚歌的直接联系.
与楚国民间“巫歌”的关系密切.
描写楚地风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响.
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要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类似于《诗经》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虚字.如《天问》、《橘颂》.这不是典型体式.
另一种则是“骚体”.骚体的特点:
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篇幅极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
多用方言、虚字(兮、些).
二、《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
激情和想象.
主人公形象.峻美纯洁、独立不屈.
比兴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征意义.
结构语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韵相间,主客问答,语言丰富.
四、《九歌》与《九章》及《天问》《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时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灵人格化,多写神灵相思、人鬼空恋,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异的风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4、《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有较大史料价值.
5、《招魂》的特点: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五、宋玉等.
1、“九辩”即“九遍”,是乐曲名.
2、《九辩》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辩》与《离骚》之比较.
先秦文学
上古歌谣与神话
一、《尚书·尧典》、《吕氏春秋》、《毛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古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而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辞》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贲辞》:贲如,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三、神话的性质
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基本特征有:
是想像的、幻想的.
是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被神化了的现实生活.
反映了初民解释自然、社会,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只能产生于远古时代.
四、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产生比传说早.
神话是传说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而传说含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五、神话的劳动起源说与宗教起源说:
不论神话如何神异,总是表现着劳动生活,或者与劳动生活有关.
原始宗教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初民从崇拜变成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就产生了.
六、我国神话的基本特点:
围绕人的生存这一主题.
人物充满激昂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以及英雄气概.
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像力丰富.
集体创作.
七、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提示了方向:
人的生存这一主题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
情感、形象、想像力方面的特征影响着后世文学发展.
神话故事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另有笙诗6篇,有目无辞,不在305之列.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采诗说出自汉代,见于《汉书》.
献诗说出自先秦,见于《国语》.
删诗说出自汉代,见于《史记》,不可信.
三、《诗经》的分类,系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风:地方音乐.
雅:京畿附近的音乐.
颂: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四、《诗经》在先秦的作用.
祭祀、宴享时奏唱.
作为外交辞令.
教育.
五、《诗经》的流传:
秦火之后被毁,但因为是乐歌,在学者的记诵之中得以保全.
汉代有四家:鲁、齐、韩、毛.
毛苌晚出,且是古文经,未得立.东汉开,由于郑玄作注而大昌,其他三家亡,毛诗独传.
六、社会政治诗.
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如相鼠、伐檀、君子于役等.
官员表达不满的诗,如北山(对劳逸不均的愤懑)、正月(六月降雪、忧虑百姓、担心国运,说明了政治昏暗)等.
抒发生活郁闷和人生忧伤的诗,园有桃(不被理解的苦恼)、黍离(叹西周沦亡)等.
称颂统治者的诗,如甘棠(对召公的怀念).
七、情爱诗.
有大胆直爽和温文典雅两种风格.
《将仲子》等诗说明: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
《氓》、《谷风》等诗说明:当时的婚姻制度男女不平等.
八、史诗及其他.
五篇史诗依次序是:
《生民》:周始祖后稷出生、种植五谷等.
《公刘》:远祖公刘率族人迁居,开荒定居.
《绵》:周文王的祖父公亶父率族人迁居、兴国.
《皇矣》:太王迁居、王季传位、文王伐密伐崇.
《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灭商.
史诗的特点:不叙述全部历史,而是有选择的描绘具体事件.写心理感受、欢快的场面.
农事诗.
《七月》内容梗概:全诗八章,按月歌唱,写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劳作.
《芣苢》艺术特点:词语简练浅白、反复吟唱、情韵悠长.
九、《诗经》的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基于:
情感真实.
表达感情坦率.
叙事饱含感情.
形式与语言方面的特点:
重章复沓.
四言为主,参差变化.
节奏鲜明,音韵天成,灵活多变.
语言方面有:词汇丰富,多记山川草木之名.联绵词和叠字.
十、赋、比、兴.
朱熹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李仲蒙:
赋:叙物以言情,情尽物.
比:索物以托情,情附物.
兴:触物以起情,物动情.
先秦散文
春秋时期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初税亩等革新.农业发达带动工商业发达.
政治原因:周室衰微,诸侯并起,豪强兼并.
文化原因:贵族的垄断打破,文化下移.
因此:
一些读书人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思想,游说君主或聚徒讲学.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另一些读书人撰作史著,希望为统治者提供政治借鉴,造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
二、《尚书》是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为伏生所传,后来亡佚;古文尚书于出孔壁.《逸周书》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是伪书.《春秋》为鲁国编年史.
三、《左传》
一般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尚存争议.
《左传》的文学特色.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
人物形象生动,有立体感.
场面描写生动,细节传神.
善于描写外交辞令,富理文美.
四、《国语》
国别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但不可信.文学成就不如左传.
五、《战国策》
作者不可考.为刘向编定.
文学特色: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
善用寓言.
六、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向:
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性不断加强.
七、《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雄辩.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善于抓住典型事例、多用比喻、寓言等.
八、《庄子》
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重言就是借重他人之言,但《庄子》中这类他人之言,大多是虚构的.庄子所谓寓言,与今义异,大抵是指有情节、有比喻寄托、言此意彼的故事.即使从今天的意思而论,有学者作过统计,《庄子》全书共有寓言181则,平均数百字中即有一则寓言.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征:把思想融入到寓言故事里.闻一多说“读《庄子》,本分不出哪里是思想的美,哪里是文学的美”.这些都说明《庄子》寓言的特色即是《庄子》的特色.
2、《庄子》寓言的特色:
想像奇幻谲诡.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细腻逼真的描写.
谐趣与机刺横生.
九、《荀子》和《韩非子》
1、《荀子》的特点: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
2、《韩非子》
风格:犀利、冷峻、透彻、严密.
寓言:通俗浅白,故事加说理.
屈原和楚辞
楚辞的产生.
1、“楚辞”这一名称,从西汉时出现.刘向校理古籍,编屈宋等人作品,命名为《楚辞》.
2、辞与赋的区别:
从体式上说,楚辞用兮字.句式长短不齐.
赋很少用虚字,句式整齐.
从性质上说,楚辞是主观的.抒情意味.
赋是客观的.缺乏抒情.
楚辞的产生.
与楚声、楚歌的直接联系.
与楚国民间“巫歌”的关系密切.
描写楚地风物,使用楚方言.
北方文化的影响.
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
要之,楚辞的产生,既源于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也接受北方文化的影响.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楚辞的文体特点.
楚辞有两种体式.一种类似于《诗经》而有所改造.四言,少用虚字.如《天问》、《橘颂》.这不是典型体式.
另一种则是“骚体”.骚体的特点:
诗风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篇幅极大增长,句式长短不拘.
多用方言、虚字(兮、些).
二、《离骚》的主题.
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九死不悔的品格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三、《离骚》的艺术特点.
激情和想象.
主人公形象.峻美纯洁、独立不屈.
比兴手法的拓展.使之具有象征意义.
结构语言方面:篇章宏大,句式自由,散韵相间,主客问答,语言丰富.
四、《九歌》与《九章》及《天问》《招魂》
1、《九歌》是祭祀曲,多涉神鬼事.
《九章》非一时一地所作.
2、《九歌》把神灵人格化,多写神灵相思、人鬼空恋,形成凄清幽渺、清新奇异的风格.
3、《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4、《天问》提出170多个问题,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有较大史料价值.
5、《招魂》的特点:
结构精密.
长于铺排.
五、宋玉等.
1、“九辩”即“九遍”,是乐曲名.
2、《九辩》是宋玉自悲生平之作.
3、《九辩》与《离骚》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