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英语翻译谁知道的告诉我,在此谢谢了.诗句和翻译都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9/21 03:29:43
英语翻译
谁知道的告诉我,在此谢谢了.诗句和翻译都要.
英语翻译谁知道的告诉我,在此谢谢了.诗句和翻译都要.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详细解释】   1.升至高处.《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明刘基《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清·田兰芳《蓬莱道院(袁可立别业)待月诗》:“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郁达夫《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冰心《寄小读者》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晋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桓温参军张望有《七日登高》诗,韩退之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   4.锦的别名.晋陆翽《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邺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平阳采桑之津,躬劳蚕月.”[1]   作品简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四句写江边秋景.首联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诗人的文字,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笼罩着浓浓的“悲秋”气氛,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两字,起句非凡,气势磅礴,令人敬畏;“猿啸哀”,则极度渲染“悲秋”气氛,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之意.仔细品味,首联十四字, 无一虚设,字字精练;用字遣辞,神斧鬼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极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地表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这一联,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颇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态势.我们可以体会出,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雄浑,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这一联对仗精工,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在前两联极力描写“悲秋”的景象,直到颈联,才点出“悲秋”两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比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临高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此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处,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加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使诗意更见深沉.这一联,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且对仗极其精确.八层意思,无不含“悲”:他乡作客,一可悲;长年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寒秋作客,四可悲;暮齿无为,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独登高,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首两联的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这一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三联表现情感,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第四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艺术地跃然纸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牌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有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绝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臣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哎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引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其中“冰下难”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请看版本的译文: ①作“冰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 ②作“水下滩”——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 ③作“水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 ④作“冰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琵琶曲《琵琶行》内容介绍:琵琶协奏曲,张晓峰作曲.表达的内容与白居易诗《琵琶行》一致. 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题,豪放洒脱.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 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 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④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 【司马青衫】 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 解 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 例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柳永《雨霖铃》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