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求《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两篇,要求1500-30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3 19:49:55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
求《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两篇,要求1500-3000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求《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两篇,要求1500-3000字.
第一篇 《生活中的经济学》序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什么是经济学呢?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有各种各样的回答.如经济学探讨生产什么物品,如何生产这些物品和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在名著《经济学》中萨缪尔森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我在《管理经济学》一书中从公平与效率、生产与分配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公平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目的的一门社会科学.”种种说法归结起来,总离不开这样一种思考,即经济学是使有限的资源被用于最合理的方面以便增加社会总的财富,使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
这种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分配方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机会均等的公正游戏规则,将实现由竞争带来的繁荣.
在短暂的200多年中,经济学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的逻辑系统.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论文,特别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人们不要指望能看懂那些权威的经济学学术刊物上的论文.经济学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阳春白雪”而难以普撒寻常巷陌人家.
世纪之交,经济改革成为全球性流行思潮.而随着原计划经济国家大幅度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这一思潮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学习、研究、传授和应用经济学则成了这一社会行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学人认真钻研经济学、大胆实践经济学、不遗余力地传播经济学,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经济管理人才,他们已经或正在成为跨世纪的市场经济主体.国内近百所大学开设经济管理专业,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各级各类的研究机构对经济理论的潜心研究和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宝库,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漫步街头巷尾的大小书肆,以经济命名的“大全”、“读本”、“丛书”挤满书架,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然而对这些出版物中所述种种,即便是著作者本人,心中也是不大有把握的.人们在百忙之中,选中几本去读以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可读后常大失所望.用抽象理论来阐述简单事实的做法往往是著作者为评定职称而加重砝码.这类书籍文章通常是写给学者们和校园里的莘莘学子看的,而不是写给大众百姓看的.即使硬着头皮耐心地看过了,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毫无帮助,除了花费时间几乎别无所获.经济学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但更需要对社会公众的启蒙教育和应用.纵观世界各国,国民的经济学素养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揭开经济学的神秘面纱,让经济学从经济学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
我国经济学泰斗陈岱孙教授说过“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但如何广泛传播经济学,使和寡的高曲成为流行的音符?这是我在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研究时常常浮现在大脑里的一个问题.在我评上教授职称之后,这一问题更是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特别是在我主持主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级一类优秀课程之后,我产生了撰写一本通俗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冲动.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来不及陶醉于烫金的证书之中,顾不上多呼吸几口悠闲的空气,便准备投入紧张的“业余”创作工作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这项工程的规划设计,试图结合身边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普及现代经济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等基础知识.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经济学的眼光,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和思考,而并非象教课书那样做系统的灌输.为了使我的研究生能将所接触和学习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自我欣赏,并成为经济学的精神贵族,在制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写作大纲之后,我便安排他(她)们进行写作内容的研讨和初稿的执笔.在初稿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修改、统稿和定稿,并将其命名为《生活中的经济学》.本书由许长新、刘俊等编著,参加编著的还有宋敏、郝琳、徐杏、王甲、庄惠娟、赵国蓉、尚静、金雯飞、张自斌、张孟硕.他(她)们的具体工作在相关篇章的后面都有明确的执笔者署名.
好友张军来电邀我将本书在中国知识经济出版社出版,考虑到普及经济知识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方面,于是我欣然应约.
本书定稿之时,日历已悄然指向1999年元旦,我也有了一定的解脱感.本书从写作到出版,得到多方面的协助与支持,谢意难以言表.由于初次涉足经济学启蒙读物的写作,书中定有多处缺陷,但我们希望能给读者多一些回味,少一些遗憾.当读者在百忙之中静下心来,读过本书以后,掩卷回首反思,但愿能豁然开朗:
“哦,这就是经济学.”
第二篇
家庭是微观经济活动的综合体, 既有消费的职能, 又有储
蓄、投资和获取收人的职能.作为消费者, 家庭行为的基本目的是咖的最大化, 用最少的花费获取最大数量的享乐与满足作为劳动者, 家庭又追求收人最大化, 是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报酬作为投资者, 家庭必须考虑如何将扣除消费后的收人剩余用在能生更多钱的地方.家庭可增值收人又是由前期收人水平决定的.除了劳动报酬、资产收人外, 家庭总收人的形成, 还有一个来源, 这就是转移收人, 它包括亲友的赠金, 父母留下的遗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部份收人占家庭总收人的份额也在逐渐提高.家庭收入最大化的主要行为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家庭劳动的时间资源, 用劳动换取收人, 劳动支出越多, 家庭收人越大.二是将消费后的剩余进行投资, 实现家底资产增值.这是指工薪家庭, 如果家庭同时又是一个企业, 如城市个体工商户或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 那么家庭收人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利润.但这时的家庭已经是集生产与消费于一身了.如果成了家庭企业, 就有了一个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了.人们为了家庭生活水平的更加美好, 总是千方百计挣钱, 争取更多的收人, 这就是经济学中收人最大化原理的自觉应用.对于家庭的正常运行而言, 钱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
的.一家几口, 衣食住行, 样样离不开钱.你要买辆漂亮的小轿车, 你要培养孩子上大学, 你要交朋结友, 你要游山玩水, 没有钱是不可想象的.家庭收人最大化的第一个措施是夫妻双方都能找到一份薪水比较高的工作, 也就是说首先要力争劳动报酬最大化.在目前情况下, 不同所有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是很大的, 同样辛勤工作一年, 其收人大不一样, 进行岗位收人比较与选择对于家庭收人的多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影响家庭收人的最大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资产收人.它包括房屋的租金、银行的存款利息, 购买证券所得到的分红等.资产收人的多少取决于资产规模, 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在应用经济学原理, 包括衣食住行、学习工作、教儿育女, 交朋结友、游山玩水方方面面, 如果运用得当, 人们的幸福指数将大幅提升.人们在购物时常常货比三家, 比质量, 比价格, 这就是经济学中价值规律的自觉应用.人们在比较中看哪一件物品更为适合, 更为合算.家庭主妇每天到菜市场上去买菜, 除了注意品种搭配, 营养结构多样化以外, 首先问的是多少钱一斤, 并讨价还价, 尽盆降到最低, 再就是仔细看秤, 看是否短斤少两, 当然对于质量问题是绝不会放过的, 有问题的食品是肯定不买的, 禽流感发生, 不买鸡鸭鹅, 聪明的主妇, 往往是等到下午去买菜, 等到季节变换时去购买衣服, 因为这时价格总是较便宜一些.如果是
购买比较昂贵的物品, 比如小轿车、电视机、电脑甚至商品房之类, 人们会更加慎重, 往往要请专家内行参谋, 进行成本核算, 更加注重质, 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人们在进行投资时, 总是要考虑投资回报和安全系数, 这就是经济学中投人产出原理的自觉应用.有的人不妙股, 不当股民, 或是因为没有钱妙, 或是因为对股市行情不熟悉, 或是认为炒股有风险, 把钱存放银行更为安全可靠.有的人人股合伙办企业, 首先考虑的是有多少利益回报, 同是要考虑的是投资项目有没有市场前景, 合伙人有没有诚信.不少人投资上当受编主要是被高回报或迷惑, 没有识别骗局的本本.人们把手头多余的钱用来买国债、买保险, 是认为买国债与买保险比银行存欲利息多, 划得来.有的人用手头多余的钱用来买彩票, 如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 目的是为了中奖, 原本就知道回报高风险大.有的
人甚至违法参与赌博, 愿望还是赌燕.人们往往十分注意和重视儿女的教育, 舍得教育投资, 这就是经济学中竞争法则的自觉应用.在重视教育的国家,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 挣钱多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据美国学者对美国、
英国、墨西哥和印度等国关于教育与收人关系的调查, 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一是教育程度越高, 早年薪水增长越快, 并且通常是开始的薪水就越高二是教育程度越高, 达到最大工薪的年岁越晚, 并且退休收人越高.在我国, 不但教育投资的私人报酬率还相对较低, 而且还存在“ 脑体倒挂”现象.在有的地方和行业, 大学生和中学毕业生的收人没有多少差别.为何还有那么多的人想读大学读研呢除了中国家庭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影响, 想让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外, 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未来教育投资报酬率有看高的预期.认为今后中国今后劳动者之间的收人差别将首先产生于教育程度的差别.现在中国摘的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竞争经济, 而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们盼望自己的儿女能有出息, 必须加大教育投资, 这对家庭大有好处, 对国家也大有好处.国家提出“科教兴国” , 湖南提出“教育强省” , 可见教育的本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