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螳螂捕蝉中,吴王明白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5:55:16
螳螂捕蝉中,吴王明白了什么?
螳螂捕蝉中,吴王明白了什么?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课文通过自读并从中明理并不难,但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形势缺乏了解,所以借“螳螂捕蝉”的故事使学生与课文中的吴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有关要求,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禀”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4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计
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准备了春秋诸侯争霸图、螳螂捕蝉的画面以及文中的有关语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目的是优化本课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首先,板书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谈谈对螳螂、蝉的了解,并相机出示图片,随后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一个故事.随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内容,相机指导学生进一步读好有关段落随机板书:
准备攻楚 不听劝阻
讲述故事 劝说吴王
恍然大悟 打消念头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有效地梳理了课文层次.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再次对课文质疑,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并从中遴选出直指课文重点的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重点谈)
一、复习导入 再次感知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 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悟第一段,了解故事起因
在学生交流了课文内容之后,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读读想想然后交流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大臣们的顾虑,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借助春秋诸侯争霸图了解当时的形势,并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读吴王的话体会吴王的执迷不悟.
(二)研读2——11节,感悟故事寓意.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为题,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读想想并在感受最深处写上一两句.读完以后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畅谈各自收获,只要尊重对文本的理解即给予一定的肯定.其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少年给吴王讲述的“螳螂捕蝉”的故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蝉、螳螂、黄雀的内心活动,一方面借助媒体的直观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隐伏着祸患”这一故事寓意.相机板书: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身后隐患
(三)引读12节,明白其中道理
在学生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后,我用引读的方式带学生进入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是揭示寓意的关键之处.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精读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先想想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并组织学生将所感所悟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点拨、引导、深化,使学生的认识不断走向丰满.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丰富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为阅读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联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