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5单元基础知识试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1 00:43:13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5单元基础知识试卷
自己出的,要有生字词,修改病句,仿写句子,文学常识等(不要课外阅读题)加一道作文,如果好再追加分!
下个星期4前过期不算!
初一上册(人教版)语文5单元基础知识试卷
第五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qiáocuì zhàn nèn tǎng
2.攥 虐 霎 叠
3.①忍受,艰苦支持.
②偷偷地笑.
4.①傲然 绝望 ②惊惶 瑟缩
5.①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②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6.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7.①不久,一会儿 ②大致,差不多
③约定 ④丢下,舍弃
8.①您爸爸在家里吗?
②谢安在一个寒冷下雪的日子里召集家庭聚会.
9.鹅毛、鸭绒、杨花、梨花、苇絮……凡具有轻盈、洁白特点的事物,形态上与雪花相近,大都可用来作比.
三、现代文综合阅读理解
(一)
10.尊敬老人(意思吻合即可).
11.他爱小孙子,不希望小孙子受委屈(意思正确即可).
12.①春天,充满生命活力,多美啊!②我们一家应该去感受春天的活力.③不让孩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多可惜呀.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3.①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②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答一处即可)
14.一是全家人不分开,一是母亲和儿子的愿望都能实现.
(二)
15.文章叙述了兄弟两个发现蒲公英傍晚花瓣合拢、日出重新开放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从此非常喜爱蒲公英的过程.
16.这是一个过渡句,在全文两个内容层次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连接作用.
17.应该画出的句子是:“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这些语句,描写了兄弟之间嬉戏玩乐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两小无猜、团结和谐的亲情.
18.拟人.蒲公英睡觉,是指它傍晚时花瓣合拢的现象;起床是指它日出后重新开放的现象.
19.并非一直最喜爱蒲公英.最初,只是兄弟间寻开心时才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后来,通过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第五单元检测题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憔悴 寒颤 嫩 芽 倘 若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
zuàn 着小刀 nuè 杀 shà 时 dié 纸船
3,解释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①熬:
②匿笑:
4.把下面四个词语按句子语义要求填人适宜的空格
瑟缩 惊惶 绝望 傲然
①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 走出,留他 地站在小屋里.
②便很 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着.
5.按课文原句填空: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母亲, ,不要惊讶他无端人梦.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6.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①兄女曰:“ .”公大笑乐.
②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7.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俄而( )雪骤.
②撒盐空中差( )可拟.
③陈太丘与友期( )行.
④相委( )而去.
8,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 尊君在不?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9.除去课文内的两种比喻,你认为“白雪纷纷何所似”?你只要注意雪花的形态、色彩及其飘落的特点,就可尽情发挥想像力,找到很多优美的比喻来描述纷飞的大雪.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散步》中的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0.“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
11,“我”的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时,为什么要“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12.文中划线的语句描写了“我”的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请你说一说,母亲看到这些景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3.文中的“我”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中年人.请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他这一特点的描写语句,并写在下面.
14.在第一段文字中,“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要的是哪“两全”呢?
(二)阅读下面选白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可真是关!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芙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上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15.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全面准确地叙述本文的主要内容.
16.第二段中划线的句子,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17.从文中画出表现兄弟亲情的句子.你读这些句子有何感受?
18.文章末尾说蒲公英“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蒲公英“睡觉”、“起床”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19.童年时的作者对蒲公英一直是最喜爱的吗?尽力从文中找一点文字作依据说明你的看法.
四、作文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亲人们无不对你倾注着关心和疼爱.请你在下面这个题目的空格上填人一个亲人的称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祖父、姥姥、叔叔、姑姑、小姨、大舅……),然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我和××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测试卷

一、选出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冼星海(xǐ) 颔首(hàn) 残垣(yuán) 瓦砾(lì) 唐弢(tāo)
B 胆怯(què) 抱歉(qiàn) 咳嗽(sòu) 倚靠(yǐ) 调集(diào)
C 胳膊(bō) 浸渍(zǐ) 押解(jiè) 雪蒿(hāo) 着落(zháo)
D 登载(zǎi) 胸脯(pú) 崭新(zhǎn)享受(xiǎnɡ)怪癖(pǐ)
二、写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鼻涕 马齿苋 嘎然颓唐 劣绅
B.虐待 署名 街巷瞌睡 腊纸
C.薄荷 不能自己 鞠躬 和睦 窖口
D.和煦 羞恼掰玉米破绽 稳妥
三、改正下列成语中的别字
1 认劳认怨( ) 2 病入膏育 ( ) 3 千军一发 ( )
4 直接了当( ) 5 一番风顺 ( ) 6 如火如茶( )
7 情不自尽( ) 8 汗流浃背 ( ) 9 永往直前 ( )
10 有侍无恐( ) 11 相题并论( ) 12 专心致至 ( )
四、选出短语结构完全不相同的一项( )
A.掌握规律 群众满意 参观展览 细心观察 B.阳光灿烂死海不死 苏州园林 音容笑貌
C.神色慌张宏观世界竞选州长团结涣散 D.精神振作振作精神 英雄人物十分美丽
五、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名词短语
1.今天老师讲了________. 2.________是美丽的.
3.我课余最喜欢听________. 4.________轻轻吹拂着.
六、把下列词扩展成短语并注明结构类型
1、学习 2、观察 3、春天
4、集体 5、爱 6、热烈
七、紧缩下列短语并指出短语类型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项重要实验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香山的令人留连忘返的红叶
多么精彩的文艺演出


八、把下列词语都用在“教师”前边,组成一个复杂名词短语
两位优秀 我们学校的有三十年教龄的
九、用符号法标出下列短语结构
1、认真讨论 2、技术资料 3、精通业务 4、精神振奋 5、身体健康
6、动荡不安 7、运载火箭 8、 改革工资制度 9、研究一下 10 排除纠纷
十、划出下列句中的形容词短语
1.我们要把话说得既明白又生动. 2.你要严肃认真的检查自己的错误.
3.节日的天空门广场庄严而美丽. 4. 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乐观的人民.
十一、选出全是形声字的一组( )
A 雾 山管 钢 B 采 纲 材河
C 背 园 梨 牧 D 揽病恃固
十二、改正用错的标点
1、谁也不知道那件事发生在哪一天?( )
2、今天上课写《作文》:我的一天.( )
3、请勿随地吐痰!( )
4、你就讲讲你是怎样坚持“课外阅读”的吧!( )
十三、阅读回答
(一)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
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寻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
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选出全是形声字的一组( )
A、劝 音 看 翻 B、瘦 有 本视 C、架 模钱 脸 D、袖 定 顿 安
2、文中“这本书”是指__________.
3、画线句子的本体是________,喻体_______.
4、我断定对方“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的依据是( )
A.一块钱卖给我两本. B.他的形象不同于其他人.
C.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
5、“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为什么“他”却知道“我”的钱不够?从文中找出两个依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瘦得教人担心”改成“非常的瘦”好不好?为什么?
7、“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很惊异的原因是( )
A、他知道这本书比那本好. B、他的外貌打扮不同于他人.
C、两本书他居然只卖一块钱. D、他不是书店的主人,却这样慷慨的卖书.
8、选文中的肖像描写在课文中是第__________次出现的.文中标点“;”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从哪几方面来刻画他的外貌: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后填表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似的,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
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糙的手指嗤啦嗤啦地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纸的封面:
“哪里贵?你看这纸……”
鲁迅先生团起浸湿的纸,揉烂了,把它放进炉子里,他擦干两手,将另外三张空白毛边纸收
起,小心地翻阅着墨笔写的文稿: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
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
选段 出处 作者文中的人物刻画的手法 揭示的思想性格 在文中作用
1
2
3
十四、作文
要求:
1、要运用恰当的动词,贴切的形容词来描绘下面提出的情况.
写完后用“_________________”将动词、形容词划出来.
动词、形容词各不得少于5个.
字数在300字以内.
根据所提情况,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
体育课前,王勇同学没做准备活动就“跳山羊”,结果把脚给崴(wǎi)了.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测试卷答案
一、D
二、D
三、1、任 2、盲3、钧 4、截5、帆6、荼7、禁 8、浃9、勇 10、恃11、提 12、志
四、C
五、略
六、略
七、1完成实验 动宾短语2提高能力 动宾短语3香山红叶 偏正短语4文艺演出 偏正短语
八、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教师
我们学校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优秀教师
两位我们学校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教师
九、1、〔认真〕讨论2、(技术)资料 3、精通业务 4、精神振奋 5、身体健康
6、动荡 7、(运载)火箭 8、改革工资制度 9、研究 10、排除纠纷
十、1、即明白又生动 2、严肃认真 3、庄严而美丽 4、勤劳、勇敢、乐观
十一、D
十二、1?改为.
2我的一天 作文
3 !改为!
4 “你就讲讲你是怎样坚持课外阅读的吧!”
十三、(一)1、C2、《铁流》3、手指、竹枝 4、C5、话声太低低头,不敢看他的脸
6、不好.原文能表现“我”对鲁迅先生的关心或对鲁迅先生健康的担心
7、C8、三;隔开并列的分句;脸色、头发、衣着、胡须、烟嘴;倔强,刚直不阿或正直
(二)
选段 出处 作者 文中人物 刻画手法 揭示的思想性格 在文中作用
选段1《一面》 阿累 内山完造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会做生意 烘托中心,为写鲁迅做陪衬
选段2《同志的信任》 唐弢 鲁迅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对工作认真谨慎突出中心,鲁迅是共产党人值得信任的同志
选段3 《第二次考试》 何为 陈伊玲 外貌描写 有活力、有朝气、热情 烘托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突出中心,引起下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