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真的有或有过龙这种生物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4:19:52
真的有或有过龙这种生物吗?
真的有或有过龙这种生物吗?
关于龙的的手法,我个人认为是个传说!
  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伏羲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
  从公元前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直到公元前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期,正是中华文明起源期的五千年,是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时代.同时,这也是原龙形态多元发生的时代,在六大文化区系之中,先后出现了九种原龙.
  东北红山文化中的马型原龙与猪型原龙
  在公元前4000年到前3000年前后,在环勃海一带的中国北方与东北地区,存在着新石器晚期的红山文化类型,与西北仰韶文化、山东大汶口——龙山文化,在中国北方基本上呈三足鼎立之势,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这一文化区系内出现了两种原龙:偏西部草原的内蒙古马型原龙与偏于东部的猪型原龙.
  这种玉雕马型原龙,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地拉村和1988年同一旗的广德公乡黄谷屯,两次发掘出来.其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一点,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1971年发掘的这条玉石马型原龙,用墨绿色的玉石雕成,马头蛇身;全身成C字型,接近于闭合的圆环;圆环的直径为26厘米左右,蜷曲的龙身长总体接近60厘米.
  这个地区虽然当时也有原始的北方旱作农业,但由于更接近于内蒙古草原地带,其原生的文化形态或许更接近于游牧文化,因而马是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而且对生产活动、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以马为通天神兽的龙的原型,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在辽河流域的辽宁凌源县牛河梁、内蒙古赤峰、辽宁丹东后洼文化遗址等地,多次发掘出了玉雕猪型原龙或猪型原龙纹,主体结构是猪头与蛇身的综合.
  判断这种原龙的原型主要是猪,有五个明显特征作为标志;
  整个头型近似于三角形,很像猪;
  长着猪一样的大耳朵;
  有近似于野猪那样的大獠牙;
  长着和猪一样的圆鼻孔;
  有的长吻上还有猪一样的环型纹.
  接近于辽河平原的红山文化,较早地从渔猎经济为主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猪从狩猎对象转化为驯养对象;随着贫富文化,猪又成为财富象征;在祭祀活动中,猪成了祭祀常物——于是猪成了原始崇拜的对象,通天神龙的原型.
  生态环境与劳动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原龙形态的多元化.
  西北仰韶、马家窑文化中的鱼型原龙与鲵型原龙
  在距今6000年至4400年,即公元前4000年至前2400年间,在黄河中上游的渭河流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豫西、晋南的西北一带,曾经广泛分布着以彩陶文化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虽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却属于仰韶文化尚未充分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生产方式,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主,同时还兼营采集和捕鱼,看来鱼在他们的生产与生活中,还占有相当重要的特殊地位.陶器上的纹样,以鱼型纹饰为数量最多,变化最大,文化内涵量为丰富.看来,鱼曾作为半坡氏族、半坡文化中的图腾标志.半坡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陶器上的人面鱼纹,鱼不但浮游在人四周,而且还有两条鱼衔住人的耳朵部位,与人形成一体,或者是作为天人合一的中介桥梁,起到通天神龙的神灵作用.正是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实践基础、文化理念,孕育了鱼型原龙.
  八十年代初期,陕西渭水流域的宝鸡市金陵河西岸的北首领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蒜头壶上,发现了以鱼为主的原龙形象,经测定年代距今六千八百至六千年,堪称是年代最早的中华原龙了.
  这条鱼型原龙,形似鱼而神似龙:
  鱼头,鱼眼睛,鱼鳃,鱼鳍,鱼身子,鱼尾巴,几乎是一目了然的;
  然而仔细端详,确实也有不同于鱼的不同凡响的地方,主要是鱼头呈长方型,鱼嘴显得十分巨大,可以说鱼头又有点象鳄鱼头,而身子又有点象近似于蛇,鱼鳃张开如角状物,显得很有气势,甚至似有出水腾空之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甘肃省甘谷县西坪文化遗址和武山县傅家门遗址这两个地方,先后发现了年代在五千年以上的鲵型原龙形象,以两栖动物大鲵为龙的主要原型.
  西坪鲵型原龙,断代在距今五千五百年.原龙纹像绘在一个高约80厘米的大型陶瓶上,龙高达40厘米,形似鲵而神似龙:圆型的头部很像人头,因而曾被称为“人面鲵鱼纹”,圆圆的眼睛睁得很大,眼球居中而显得格外有神,大嘴张开,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什么;整个身体如娃娃鱼,作V定型跃起之状,通体有鳞甲,身体上部两侧长有伸向上方的双臂,手臂顶端张开四趾,张开的双臂与张开的大嘴,似乎都在表示这是一条通天神龙,在向苍天与世人宣示什么,而不是一条凡鱼.如此高大的陶瓶,看来也并非日常生活用品,而是用作礼器与文化象征.
  傅家门鲵型原龙,断代在五千年前.它的形体与五百年前的西坪鲵型原龙大体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更加浓墨重彩,也更加突出了龙的神灵,头部长出六个分叉,如角状羽状之物,并由两肢增加为六肢,爪也更加突出,因而整体看来更增加了龙的神色.
  西北仰韶文化地处黄河中上游,又多高原山涧,因而在以北方粟作农业经济为主的前提下,较多地保持了渔猎经济;对鱼型原龙、鲵型原龙的崇拜,正植根于这种经济基础,并构成这一西北文化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