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关于晏子的简短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2:50:24
急求关于晏子的简短故事
晏子的故事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 秦穆公
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 电视剧《兵圣》中的晏子(午马饰)
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子,虽然两种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果实味道截然不同.这样的原因是啥,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辛勤劳动,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近百条晏婴劝谏齐景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他的思想里充满了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齐景公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可是晏婴在这里没有采取赞成齐景公,甚至帮助他说话,但实际上则是正话反说,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把齐景公要杀人的错误归入极端,使齐景公自己省悟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机智. 还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个最喜爱的姬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棺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齐景公因为死了爱妾而悲伤过度,失去了应该把持的理智,在这种场合,用正常的办法来劝他显然不行,因此充满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种“骗”的方法,先谎说医生可以使死人复生,哄骗齐景公离开,把死人入殓,然后去劝说他.这种方式虽然不够“诚实”,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方法,从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晏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忠臣,一个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思想敏锐,头脑灵活,处事机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不同的事件特点和君王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请看《内篇·谏下·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上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上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是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晏平仲舌战群雄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入朝时,为了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国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晏子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二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把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婴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扶佐君王呢?”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后来,晏子又与楚灵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话!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大臣中权力最大的官),他的名字叫晏(yàn)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专门记录了他的故事.现在介绍其中的一则.
鸟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zhúzōu)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规劝国君的一个故事.
华而不实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里边,有古铜色水流.在这红色水域里边,有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什么原因?”
晏子回答: “从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用黄布包裹着蒸枣.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抛弃裹枣的黄布,使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呈古铜色.又因枣被蒸过,所以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
景公不满意地说:“我装着问,你为什么对我胡诌?”
晏子说:“我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
晏子发笑
齐景公往牛山游览,向北登临齐国都城时,突然哭道:“人生怎么像奔腾咆哮的流水,离开这美好的山河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听了,也哭泣起来了.晏子却在发笑.齐景公怒问他为何发笑.
晏子回答:“如果使贤能的国君,长久地据守齐国,那么,太公、桓公将长久地据有齐国了;如果让勇猛的国君,长久地占有齐国,那么庄公,灵公将要长时间地享有齐国了!那么,您怎么能得到国君的宝座而立身于世呢? 而您偏偏独自因为这事流泪伤情,这是不符合仁义道德的.不仁道的国君我看到一个, 馅谀的近臣我见到两个,这就是我私自发笑的原因啊!”
晏子数罪
齐景公喜欢捉鸟玩,便派烛邹专门管理鸟儿,可是烛邹不慎让鸟飞逃了.景公大为恼火,下令杀死他.晏子说:“浊邹有三条罪状,让我数落他一番.然后再杀,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高兴地说: “好.”于是把烛邹叫进来.
晏子便一本正经地说:“烛邹!你知罪吗?你为国王管鸟却让它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国王为了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这事传出,让天下人认为我国重小鸟而轻士人,败坏我们国王的名誉,这是第三条罪状. 你真是罪该万死!”说完,马上请求景公下令斩杀.
可是景公却说:“不要杀他了,我接受你的指教了.”
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霸业因时而兴
晏相国来到了馆舍,楚国大臣为他洗尘接风,席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楚国下大夫首先发言道:“齐自太公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足可以与楚匹敌.为什么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后,昙花一现,再不能领袖诸侯了呢?以齐国国土之宽广,人口之众多,国家之富庶,加上晏相国您的才智,怎么就不能再崛起中原呢?反而向我楚国结盟,这太让人费解了.” 晏婴回答:“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先前自周失政于诸侯之后,诸侯连年征战,春秋五霸迭兴,齐国称霸于中原,秦国威振于西戎,楚国称雄于荆蛮之地,这一切固然有人为的因素,可大多数靠的是天意.先前以晋文公的雄才大略,尚且逃亡四方;秦穆公霸于西戎之后,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其死后子孙衰弱,再也难振往日之雄风; 秦穆公
就连你们楚国也自楚庄王之后,亦常受吴晋二国的骚扰,困苦不堪.难道只有齐国衰弱不成?今日齐国前来交好结盟,这只是邻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罢了.你作为楚国名臣,本应通晓‘随机应变’这四个字的含义,可怎么却也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呢?”
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
下大夫脸红着退了下来,身旁的上大夫不服气地质问道:“平仲您自以为是随机应变之士,然而齐自内乱以来,齐臣为君死的不可计数,而您作为齐国的世家大族,却不能讨伐叛贼,或弃官明志,或为君王而死,您不觉得羞愧吗?为什么还留恋名誉地位迟迟不肯离去呢?” 晏婴正色反驳道:“做大事的人,不必拘泥于小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只知道君主为国家的社稷而死时,作臣子的才应该与之同死,而今先君并非为国家社稷而死,那么我为什么要随随便便从先君而死呢?那些死的人都是愚人,而非忠臣,我虽不才,但又怎能以一死来沽名钓誉呢?况且在国家有变时,我不离去,乃是为了迎立新君,为的是保存齐的宗祖,并非贪图高位呀,假使每个人都离开了朝中,国家大事又有谁来做呢?并且国家内乱,哪一国没有发生过呢?你们楚国不是也有这种事吗?又何必责怪我们呢?”
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晏子使楚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 电视剧《兵圣》中的晏子(午马饰)
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子,虽然两种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果实味道截然不同.这样的原因是啥,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辛勤劳动,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类似上面晏子使楚的故事还很多.晏子凭自己的智慧,挫败了一些国家有辱齐国国格和晏子人格的阴谋,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春秋末期著名的外交家.
《晏子春秋》里记载了近百条晏婴劝谏齐景公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他的思想里充满了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 一次,齐景公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就下令把养马的人抓来肢解.这时晏子在场,左右武士正想动手,晏婴上来制止,对齐景公说:“杀人总得有个方法,请问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的什么部分开始?”尧舜是传说中的仁君,不会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自然也没有杀人肢解之法,齐景公知道晏婴的意思,就说: “那就不肢解罢,把他交给狱官处死算了.”晏婴又对齐景公说:“这个人的确该死,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请让我说说他的罪状,让他知道,然后死个明白,您说好吗?”齐景公说:“好啊,那你就说吧!”晏婴就开始数说他的罪状:“你犯了三条大罪:国君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一大死罪;所死之马又是国君最喜爱的,这是二大死罪;因为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百姓听说之后一定会怨他,诸侯听说之后一定轻视我国.你养死了国君之马,使百姓生出怨恨,使邻国轻视我们,这是第三大死罪.今天把你送到监狱,你知罪吗?”齐景公喟然而叹说:“请您把他放了吧!放了吧!不要伤了我的仁爱之名.” 齐景公因为一匹马而杀人,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可是晏婴在这里没有采取赞成齐景公,甚至帮助他说话,但实际上则是正话反说,用逻辑上的归谬法把齐景公要杀人的错误归入极端,使齐景公自己省悟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幽默中含有机智. 还有一次,齐景公的一个最喜爱的姬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守丧,三天不吃饭,坐在那里不离开,左右群臣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听.晏婴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术士和一个医生都说:‘听说婴子病死了,他们愿来救人.’”齐景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起来了,说:“她的病可以治好吗?”晏婴说:“这是客人说的,他一定是良医,请他试试吧.但是他们来救人时得请君离开这里,好好地去洗浴吃饭,他们还要在这里求鬼降神.”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就说:“好吧,我马上离开.”趁齐景公离开去沐浴吃饭之际,晏婴下令让棺人马上把死人入殓,入殓之后,他又对齐景公说:“医生治不了她的病,我们已经把她入殓,不敢不告诉您.”齐景公听了很不高兴,知道晏婴在这件事上骗了他,就说:“您以医生看病为由让我离开,然后把死人入殓又不告诉我.我这个当国君的,已经有名无实了.”晏婴说:“您难道不知道死人不能复生吗?我听说,君王臣从叫作顺,君僻臣从叫作逆.今日君不顺而行逆,对贤人礼遇很薄,对嬖妾却悲之甚哀.人死尸朽还想让她复生,哀伤害性,已经有失为君之道了.诸侯宾客听说您这样都不愿意出使我国,本朝大臣看到您这样也羞于当官.按照您的这种行为作事,不能引导好人民;顺从您的欲望,也不能保住国家.您这样是不对的.”齐景公说:“我不明白这些,请告诉我怎么做吧.”晏婴说:“国家的士大夫,诸侯四邻的宾客,都在外面等着见您,您要哭而节哀.” 齐景公因为死了爱妾而悲伤过度,失去了应该把持的理智,在这种场合,用正常的办法来劝他显然不行,因此充满智慧的晏子又采用了另一种“骗”的方法,先谎说医生可以使死人复生,哄骗齐景公离开,把死人入殓,然后去劝说他.这种方式虽然不够“诚实”,但是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却不失为一个最佳的方法,从这件事中最能看出晏子随机应变的能力. 晏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忠臣,一个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思想敏锐,头脑灵活,处事机敏的人,因而他能根据不同的时间环境、不同的事件特点和君王在不同时刻的不同心境而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请看《内篇·谏下·景公冬起大台之役晏子谏第五》: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晏婴这样做,是故意把“贤名”让给君王,把“恶名”留给自己.孔子对他大为欣赏,说他既纠正了君王的过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义. 人无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职位的人,他总有出错的时候.聪明的下属这时候就会为挽回上司的名声而不遗余力.如果犯错的是上司,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保全了上司对外的良好形象,对上司也好,对自己也好,甚至对整个团队的成员来说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于是上司会非常感激你的牺牲,总会找机会投桃报李的.在管理中总充满这样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实际你收获的更多.
晏平仲舌战群雄
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入朝时,为了嘲讽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国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罗列在两旁迎候,晏子对楚国陪同说:“我是为二国友好交往而来,并不是来与贵国交战的.把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尴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进入朝门,楚国几十员大臣等候着.楚郊尹斗成然首先发话:“听说齐国在姜公封国时,强于秦、楚,货通鲁、卫,而自从桓公之后,屡遭宋、晋侵犯,朝晋暮楚,齐君臣四处奔波臣服于诸侯.但凭景公之志、晏婴之贤,并不比桓公、管仲差呀,这是为什么?”晏子说:“兴败强衰,乃国之规律,自楚庄王后,楚国不是也屡次遭到晋、吴二国的打击吗?我们景公识事务,与诸侯平等交往,怎么是臣服呢.你的父辈作为楚国的名臣,不也是这么做的吗,难道你不是他们的后代?”斗成然羞愧而退. 楚大臣阳丐上前一步说:“听说你很善于随机应变、左右逢源,然而,齐国遭遇崔、庆之难,齐多少忠臣志士为讨伐二人而献出生命,你作为老臣,既不能讨贼,又不能退位,更不能以死相拼,你留在朝廷还有何用?”晏子说:“抱大志者,不拘小节;庄公之死有他自身的错误.我之所以留身于朝中,是要扶助新君立国、强国之志,而非贪图个人的性命.如果老臣们都死了,谁来扶佐君王呢?”阳丐自知无趣退下. 楚右尹郑丹上前逼问:“你说得太夸耀,崔、庆之难,高、陈等相并,你只是隔岸观火,并不见你有什么奇谋?”晏子答:“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庆之盟,我未干与;四族之难,我正在保全君王,这正是宜柔宜刚,怎么说是旁观呢?”郑无话可答. 楚太宰启疆闪出发问:“你贵为相国,理当美服饰、盛车马,以彰显齐国的荣盛.你怎么骑着瘦弱的马、穿着破旧来呢,还听说你这件狐裘,已经穿了三十年了,你是不是太吝啬了.”晏子笑答:“你太见小了,我自从居相位来,父辈有衣裘、母辈有肉食、妻族无饥荒,同时,依靠我救助的还有七十多家.我个人虽然节俭,而富于三族、解除群士之难,这不是更显示出君王的德正吗?”启疆叹服. 楚王车右囊瓦指问:“我听说君王将相,都是魁梧俊美之相,因而能立功当代、留名后人.而你身不满五尺,力不能胜一鸡,你不觉得羞愧?”晏子坦然自若地回答:“秤驼虽小,能压千斤;舟桨空长,终为水役.侨如长身而被鲁国所杀、南宫万绝力却死于宋国,你自以为高大,还不是只能为楚王御马吗?我虽然不才,但能独当一面,忠心为国效犬马之力.”囊瓦羞愧难当. 楚大夫伍举见大家难当晏子,忙解围说:“晏平仲天下奇才,你们怎么能跟他较劲呢,算了,楚王等着召见呢.”后来,晏子又与楚灵王斗智斗勇,另是一段佳话!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医疗条件极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时代,一个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龄,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晏子一生忙于政事,没有养生长寿方面的论述,但从有关典籍和家乡人们的传说中,可窥到这位政治家长寿之道的一斑.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找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他善良无私的胸襟和坦荡宽阔的心地,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生活简朴,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乐观豁达,处其自然.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不像有的王公贵胃祈求长生之术,求神灵保佑不死.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