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余秋雨散文读书笔记,有原文摘录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7:53:17
求余秋雨散文读书笔记,有原文摘录的
求余秋雨散文读书笔记,有原文摘录的
如果需要余秋雨的这篇文章,就追问哈
有感于《关于谣言》
最近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关于谣言》一文,有一点感想.
谣言即是一种谣传是虚假的信息.但这种虚假的信息并不全都是邪恶的.余先生说即使把谣言贬缩的谎言,也还有善意的和美丽的谎言,它不具有现实伤害性.比如说艺术虚构――戏剧,小说或者对病人仁慈的谎言.这是人们乐接受的.它反映了人类的一种幻想,一种渴望和向往,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可是另一种性质就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影响当事人的心情,旁人对他的看法,态度,甚至可能造成家庭破裂,决定人的一生.这样的谣言我们当然不要,希望它永远不要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人身上.可是,余先生说“处处合理,何谓生活?没有芜淖,何谓大也?没有谣言,何谓真实.”,而日本当代心理学家相场均先生甚至说“如果人类社会中完全没有谎言和谣言,世间将会因为病态的合理主义而毫无生趣.”因此,我们要像在对立中寻找统一,在纪律中寻找自由一样,从谣言中找寻真实.
谣言产生的动机有三种:一是恶意明显的,二是恶意有明显的,三甚至是特定形式下的“好意”.
恶意明显之谣言的制造者可能是由于嫉妒,或者是出于报复心理,或者以胡编乱造为能事.下面仅举一例:
晓义和另两位同学同时应聘进一单位.最初三人很亲热,可由于晓义工作上的成绩接连几次加薪,引起了另两位同学的嫉妒,便到处传言,说工作有虚假成绩.但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后来传言方向便转向了历史,说晓义大学时代是“恋爱狂”,有好几个男同学都受过她的骗,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话,种种暗示.这种传言牵涉历史,同事自然无法知晓真情.有的人更对晓义刮目相看了.
姑且不问晓义后来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我们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出晓义的两位同学就是嫉妒她的成绩而恶意中伤,扰乱她的生活,希望她在众人面前一无是处,甚至抬不起头.
而恶意不明显的谣言,其造谣者的心态趋于中性,他们并无心使人难堪,也不会故意贬低他人.有的人可能闲着无聊,就东家长西家短地说个不停.每经过一个人,他们都添点油加些醋.过几天等这些人重新听到时,已经面目全非,以为是另一个渠道传出来的,就更加深信不疑.有的人可能想制造新闻,引起轰动.这正适应了人们的一种求新心理.我想明星们的种种绯闻大概就是这样传出来的吧.
另有像“智者”的人,他们在旁听者钦佩的眼光中把判断的逻辑稍稍往前延伸.“他家那么穷,亲戚又不肯资助.最近却能盖那么漂亮的房子,钱肯定来路不明.”“我看那小子以前好吃懒做,出去打工更不会好到哪儿去.没准是去偷的.”“就是.我好像听人说他在外面还坐牢呢.”这种话语方式并不罕见.他们并不是故意造谣.但这种“智者”的推断却将一个人毁得一钱不值.说不定人家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呢.
还有一种谣言表达了人们的一种臆想.在他们心中,就希望事实是那样的.因此说出来的话就自然改头换面了.年过古稀的老人回忆往事的时候,我们不敢保证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千真万确.但是他并没有撒谎的动机.
有的人也许是出于好意,为了制止别人的某种行动,就散布阻止行为发生的谣言,以达到目的.
余先生说谣言的生命分作造谣和传谣两个阶段.如前所述,谣是造出来了,那么传谣是如何进行的呢?
有的人听到传言时毫不考虑,虽然他们对其中的内容不置可否,但也乐于传播这种能引起大学新奇眼光的消息.而有人甚至竭尽所能,恨不能把这个故事说得更离奇,更荒唐,以致取得更大的轰动效应.有人说“谣言不讲逻辑,反差越大越有传播力.”我想是非常正确的
但还有一种人,他们保持沉默.作为见证人,他们可以一句话就使谣言毫无生命力,但他“明哲保身”.实际上是以特殊的方式参加了造谣.这种人更阴险,更恶毒.余先生说“造谣的水平不能以语言的多寡来衡量.唯唯诺诺是一种软性态度.但这种软性能语言变得强硬.”
人多力理大.经过人们的传播,谣言会迅速地蔓延,以几何级数疯狂扩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圆,越滚越险.
谣言中有些妖诞的现象需要得到解答,这就会产生新的谣言去回答,而新的谣言又会引起新的问题.因此,一个谣言就会引起数十,数百,数千的谣言.这个雪球就会越滚越大,气势逼人.
既然是谣言,他总会有破绽,那就得七手八脚地去弥补,但弥补又会出现新的裂痕.于是再修理,再弥补,不断趋向圆满.
谣言的起因多种多样.但是多以软通俗的法则――以道德品质下功夫.结果,很多人受到严重的人格伤害,甚至身败名裂.更甚的可能会过早的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如此瘟疫般的谣言,我们真希望它从地球上消失.那么该如何辟谣呢?
最基本的方法是不理.
谣言是具有时效性的.从某种上说是人们看热闹的心理使它得以产生和传播.可人们不会一直对你感兴趣.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先秦诸子等哲 人都受到过谣言的侵扰,更何况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呢.等人们的新鲜,热闹劲一过.你又可以悠悠闲闲地过日子了.
当你众口难平,非常气愤之时,你不妨安慰自己:他们都是无聊之辈,只能以这种方式打发时间,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不是说“与谬误辩论,可以获得真理,而与无聊辩论,只能一起无聊”吗?你甚至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看这个问题,你像看马戏团里的小丑表演,或者是带着笑意欣赏小狗熊去追玩小皮球的憨态,时不时去逗一逗它,煞是可爱.更甚的是你好同情他噢,你觉得他活得真累,好可怜.不仅要为了生存拼命地工作,而且还要如此的关心你,太难为他了.也许你会说,这只是一种“阿Q”精神.但是在谣言对自己并无严重伤害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较平静的处理方式
我的一位女朋友毕业分配到一家生产钳子的小厂里工作.刚好对面坐的男同事也是刚来不久的大学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们接触的机会较多,没多久就听人家说他们谈恋爱.开始她不以为意,可后来语言越来越离谱,闹得满城风雨.她简直气愤之极,恨不能把那些人的嘴全用封口胶封起来.可是怎么可能呢?如果此时站出来解释的话,可能会被说成“做贼心虚”了.恐怕会将水越搅越浑,永远都清澈不了了.事实胜于雄辩.身正不怕影斜.就随他去吧,总有一天他们会觉得无趣,闹剧也就收场了.这段难熬的日子中,她就想:在这个手工作业的小厂里,中年妇女居多,而且又都没有什么文化,除了锤打铁块外,她们一整天不想不说这些,那脑子用来干嘛?真为她们感到悲衷.一生就只能找到这么一种乐趣,真不知活着有什么意义.或许这个朋友的想法有些清高,有些偏激,但是他能够寻求到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收等待真相大白.
有人故意造谣的目的,就是想引诱你出来和他辩论,显示他的口才,或者就是不要你过平静的生活.这种人,千万别理会.你一加入辩论,正中下怀.他好不得意.我就该想:哼,让我和你辩论,没门儿.就像足球赛战得正酣,从场外进来两个小朋友,硬要主裁判和他们一起比赛一样,简直滑稽荒唐.
前面所述方法只是针对无明显恶意的谣言,只是说个人,是一种最保守的方法.如果对有险恶用心的谣言来说,大家都以为沉默是金的话,那么谣言的雪球就真的越滚越大,越滚越圆,越滚越险.最后像群鸦一般遮天蔽日,恐怕大家会再无宁日了.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比沉默更高级的法则,那就是敢于说真话.
关于自己的谣言,自己虽说的全是事实,但说服力并不强.人家以为你是自我标榜呢.那就要请别人说真话.比如本文开头所举例子,晓义被“诬蔑”为恋爱狂.同事们不明真相,难免会将信将疑,甚至深信不疑.这就需借助人家的力量了.既然是关于大学时代的事,那何不把其他的大学同学请来证实呢.在适当的时候,知觉的场合,运用适当的方法,使真相大白.
而关于别人的谣言,则容易处理得多.人人都可以说真话,但未必都会说,都有勇气说.在六七十年代,有的人就怕说具话会连累自己,便明哲保身,以致于被谣者蒙冤受屈,甚至因此而亡.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里,最终只有孩童敢于道破真相,让皇帝不再在众目睽睽之下光着身子周游全国.
如果朋友受诬不挺身而出,自然于理不合;如果是不熟识的人,自己有反证能力却袖手旁观,实际上也是以沉默的方式参加了造谣,将会使谣言更具“真实性”.试想,假如受害的人是你,你希望其他人怎么做?
当然是说真话!
我们要敢于说真话.希望在谣言的雪球不断滚动时做一枚石子,阻止它的滚势;在谣言的群鸦四处乱飞时,做一个稻草人,扰乱它们的阵容.
余先生说“盛世不在手谣言”,既然谣言不可能彻底消除,那么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将谣言降低到最少;对无法消灭的谣言,安置到人们并不在乎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