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11:59:45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我到网上搜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文章,觉得下面这篇分析的很好,未经原作者允许和大家分享下.\x0d一、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x0d我们都知道,艺术和文学创作都必须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是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熟知所接受.其实,创新也是一样,创新的灵感从哪里来,它也必须从生活中来,它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更不可能是梦幻的虚无飘渺的东西.\x0d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你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艺术也一样是源于生活,这一点是相通的,不妨以艺术为例来证明这同一道理.\x0d注重现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衔接很重要.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创新,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不行,没有艺术的概括表现也不行.在西藏采风的时候,留意到了两个生活细节:一个是圣洁的哈达,它代表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的祝愿;再一个是,藏民在建筑劳动中的一种独特的扎夯方式.这样两个毫无联系的生活细节,要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却有着相当的难度.所以必须概括,必须进行必要的艺术衔接.因此,在作品《哈达献给解放军》中,洁白的长绢就成了一个超越生活细节的道具贯穿作品始终.在舞者手中,它可以成为扎夯的工具,也可以变换成希望小学的课桌、门窗、黑板,更可以是献给解放军战士的哈达,这样就赋予了长绢以更为深刻而广阔的艺术内涵.而将长绢如此的表现,就不仅仅是代表哈达的含义,而是将两个藏民生活的细节有机地、形象地联系在了一起,让观众有了更多的艺术收获,也使得作品具有了创新的可能.所以,艺术一定要源于生活,在生活之上去创新.\x0d二、正视创新内核:创新思维\x0d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x0d创新的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知识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谈教育时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劳厄的谈话绝不是否定知识,而是强调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大量的事实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维敏捷、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他们最善于利用头脑的力量.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还必须具有智慧.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一句话: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其实,他说的这个火把点燃的正是人们头脑中的创新的思维.\x0d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顽强精神、献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学精神).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创新能力只有少数人才具有,那么许多创新理论,包括创造学、发明学、成功学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人的创造性是先天自然属性,它随着人的大脑进化而进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创新潜能,不同人之间这种天生的创新能力并无大小之分.创新的可开发性是指人的创新能力是可以激发和提升的.将创新潜能转化为显能,这个显能就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后天的创新能力.潜能转化为显能后,人的创新能力也就有了强、弱之分.通过激发、教育、训练可以使人的创新能力由弱变强,迅速提升.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开展创新训练的实质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引导.有句慧语说:“有什么样的思路有就什么样的出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他将来的发展前途.有人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总是持怀疑态度,这严重的影响了创新潜能的开发.其实,早在1943年,我国的创新教育先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创新宣言》等论著中,就对“环境太平凡不能创新、生活太单调不能创新、年纪太小不能创新、我太无能不能创新”等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x0d三、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x0d培养创新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x0d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通过这种日常的自我训练,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大脑灵活性.\x0d参加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班,学习一些创新理论和技法,经常做一做创造学家、创新专家设计的训练题,能收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x0d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人类才有了无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最终确立和完善.人们越是积极地从事创新实践,就越能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创新是通过创新者的活动实现的,任何创新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创新成果.因此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创新的基本要求.\x0d四、\x0d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x0d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x0d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