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蚯蚓把卵产在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12:15:45
蚯蚓把卵产在哪里?
蚯蚓把卵产在哪里?
土里.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在茧中受精.蚯蚓继续后退,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00多种,1837年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蚯蚓在中药里叫地龙(开边地龙、广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中文学名: 蚯蚓 拉丁学名: Earthworm 别称: 地龙、曲蟮、坚蚕、引无、却行、寒欣、鸣砌、地虫 二名法: Pheretima  门: 环节动物门 纲: 环带纲 亚纲: 寡毛亚纲 目: 单向蚓目 中文学名:环毛蚓   拉丁学名:Pheretima   英文名:Earthworm   俗称:地龙、曲蟮、抽串、鸭虫、坚蚕、引无、却行、寒欣[1]、鸣砌、黄犬开边地龙、广地龙 、尿虫   中医名字:地龙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生动物,1,800余种,尤指正蚓属(Lumbricus)的种.在美国有17个本地种及13个从欧洲引进的种,其中陆正蚓(L.terrestris)最为常见.亦称钓鱼虫(angleworm).蚯蚓几乎见世界各地所有湿度合适并含足够有机物质的土壤.一种澳大利亚蚯蚓可长达3.3公尺(约11呎).   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是无脊椎动物.陆正蚓长约25公分(10吋),浅红褐色,之所以带浅红色,是因为血中含血红素.某些蚯蚓(如原产英国的浅黄绿并唇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为绿色.    蚯蚓的躯体分为多数体节(陆正蚓多达150节).某些内脏器官(如排泄器官)见於每一体节.第32~37节稍粗,无节间沟,色稍浅,在生殖季节能分泌黏稠物质,形成蚓茧,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躯体前後两端渐细,尾端稍钝.蚯蚓无视觉及听觉器官,但能感受光线及震动.以土壤中腐烂的生物体为食,进食同时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据估计,蚯蚓每日的进食量及排遗量与其体重相等.    蚯蚓为雌雄同体但需行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蚯蚓互抱,并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精子输入对方受精囊内.交配後两个个体分开,形成蚓茧,蚯蚓自蚓茧向後退出,茧前移至第14体节时成熟的卵落入,经过第9~10体节时,受精囊内来自对方的精子逸出,使蚓茧中的卵受精.交配後24小时,蚓茧从蚯蚓的头端脱出,留在土壤中.通常於2~4周後形似成体後微小的幼体自蚓茧钻出.60~90天后性成熟,约一年後发育完成.    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於气候干旱时或冬季可钻入2公尺(7呎)深处.有一个亚洲种於暴雨後能爬树以防淹溺.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於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蚯蚓又可作为鱼饵,故俗称钓鱼虫.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   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intersegmental fu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peristomium)及其前的口前叶(prostomium)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Pperichaetine).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Pheretima hupeien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clitellum).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cocoon).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seminal receptacle opening)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dorsal pore),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cuticle).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上皮细胞基部有短的底细胞,有人认为可以发育成柱状上皮细胞.感觉细胞聚集形成感觉器,分散在上皮细胞之间,基部与上皮下的一薄层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相连.此外尚有感光细胞,位上皮的基部,也与其下的神经纤维相连.   上皮下面神经组织的内侧为狭的环肌层与发达的纵肌层.环肌层为环绕身体排列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埋在结统组织中,排列不规则.纵肌层厚,成束排列,各束之间为内含微血管的结缔组织膜所隔开.肌细胞一端附在肌束间的结缔组织膜上,一端游离.纵肌层内为单层扁平细胞组成的体腔上皮.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引起蚯蚓运动.   蚯蚓为次生体腔,很宽广,内脏器官位于其中.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含有淋巴细胞、变形细胞、粘液细胞等体腔细胞.当肌肉收缩时,体腔液即受到压力,使蚯蚓体表的压力增强,身体变得很饱满,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且体表富粘液,湿润光滑,可顺利地在土壤中穿行运动.   体腔被隔膜依体节分隔成多数体腔室(coelomic compartment),各室有小孔相通.每一体腔室由左右二体腔囊发育形成.体腔囊外侧形成壁体腔膜,内侧除中间大部分形成脏体腔膜外,背侧与腹侧则形成背肠系膜和腹肠系膜.蚯蚓的腹肠系膜退化,只有肠和腹血管之间的部分存在;背肠系膜则已消失.前后体腔囊间的部分,紧贴在一起,形成了隔膜(septum).有些种类在食道区无隔膜存在.   体壁内的壁体腔膜(parirtal peritoneum)明显.而肠壁的脏体腔膜(visceral peritoneum)退化.中肠的脏体腔膜特化成黄色细胞(chloragogan cell).可能有排泄作用.编辑本段消化系统  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管壁肌层发达,可增进蠕动和消化机能.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喉、食管、砂囊、胃、肠、肛门等部分.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咽部肌肉发达,肌肉收缩,咽腔扩大可输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咽后连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gizzard),内衬一层较厚的角质膜,能磨碎食物.自口至砂囊为外胚层形成,属前肠.砂囊后一段消化管富微血管,多腺体,称胃.胃前有一圈胃腺,功能似咽腺.胃后约自第15体节开始,消化管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typhlosole),使消化及吸收面积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要在肠内进行.肠壁最外层的脏体腔膜特化成了黄色细胞.自第26体节开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caeca),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胃和肠来源于内胚层,属中肠.后肠较短,约占消化管后端20多体节,无盲道,无消化机能.以肛门开口于体外.蚯蚓的消化系统由较发达的消化管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道由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胃、小肠、盲肠、直肠和肛门等部分所组成.   口腔和咽构成了蚯蚓的取食通道,口腔为口内侧的膨大处,较短,位于围口囊的腹侧,只占有第二或第一至第二体节.腔壁很薄,腔内无颚和牙齿,不能咀嚼食物,但有接受、吸吮食物的作用.   口腔之后为咽,咽壁具有较发达的肌肉层,它向后延伸到约第六体节处.口腔内壁和咽的上皮均覆盖有角质层.咽外部具有很多辐射状的肌肉与体壁相连,咽腔的扩大或缩小或外翻均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便于蚯蚓取食.所以,一般蚯蚓喜欢吞食湿润、细软的食物,而干燥、大而坚硬的食物较难以食取.一些大型陆栖蚯蚓,如正蚓科环毛属和异唇蚓属的种类,在咽背壁上有一团灰白色、叶裂状的腺体,即咽腺,它可分泌含有蛋白酶、淀粉酶的消化液.可见咽除具有摄食、贮存食物的功能外,还具有消化作用.   咽的后面为窄长的管状食道,在食道上有一对或几对钙腺位于食道两侧,是由食道壁内陷形成的一种腺体,它可分泌钙质,以减少体内随食物进入的过多的钙,并通过控制离子的浓度以维持体液与血液的酸碱平衡.   嗉囊为食道之后一个膨大的薄壁囊状物.它有暂时贮存和湿润、软化食物的功能,也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还能消化部分蛋白质.某些种类缺乏嗉囊和砂囊.   在嗉囊之后,紧接的是坚硬而呈球形或椭圆形的砂囊,即所谓的“胃”.有些蚯蚓仅具1个砂囊,占1或多个体节.通常陆栖蚯蚓均具砂囊.砂囊具有极发达的肌肉壁,其内壁具有坚硬的角质层.在砂囊腔内常存有砂粒,因砂囊的肌肉强收缩、蠕动,可使食物不断地受到挤压,加上坚硬的角质膜和砂粒的研磨,食物便逐渐变小、破碎,最后成为浆状食糜,便于吸取.砂囊的存在,是蚯蚓为适应在土壤中生活的结果.砂囊之后,便是一段狭长而多腺体的管道,称为胃(被心脏和贮精囊包围着,有时又称为小肠).因胃壁上具有腺体,能分泌淀粉酶和蛋白酶,故胃是蚯蚓重要的消化器官.   胃之后紧接一段膨大而长的消化管道是小肠,有时又称为大肠,是一段膨大而长的消化管道.其管壁较薄,最外层为黄色细胞形成的腹膜脏层,中层外侧为纵肌层,内侧为环肌层,最内层为小肠上皮.这些上皮细胞由富有颗粒及液泡的分泌细胞和长形、锥状的消化细胞组成,可以分泌含有多种酶类的消化液,并吸收消化后的营养.小肠沿背中线凹陷形成盲道,这有助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大部分的食物消化和吸收都在肠中进行.   小肠后端狭窄而薄壁的部分为直肠,直肠一般无消化作用,其功能是把已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变成蚓粪经此通向肛门,排出体外.编辑本段循环系统  蚯蚓很特别,如同它的身体分节而没有明显的归并那样,它的心脏也随身体前部的若干节分成了若干个,一般为4~5个,呈环状,好像膨大的血管,所以也有称环血管的.环状心脏的背面接自后向前的背血管,腹面接自前向后的腹血管,腹血管还有分支连通着自前向后的神经下血管.环状心脏比起血管来,肌肉壁比较厚,能搏动,里面还有单向开启的,保证血从背血管流向腹血管的瓣膜.大体说来,靠这数个各自独立的环状心脏的搏动给血流以动力,血流的方向是自后向前(背血管中)、自背向腹(环状心脏)、自前向后(腹血管和神经下血管).编辑本段呼吸与排泄  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溶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由血浆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体内各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吸作用.有人认为蚯蚓也能在水中进行呼吸或行泛氧呼吸.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具一对典型的后肾管,称为大肾管.环毛属蚯蚓无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目管:体壁小肾管(parietalmicronephridium)位体壁内面,极小,每体节约有200一250条,内端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隔膜小肾管(septal micronephridiumm)位第14体节以后各隔膜的前后侧,一般每侧有40一50条,有肾口呈漏斗形,具纤毛,下连内脏有纤毛的细肾管,经内腔无纤毛的排泄管,开口于肠中.咽头小肾管(pharyngeal micronephridium)位咽部及食管两侧,无肾口,开口于咽.后二类肾管又称消化肾管.各类小肾管富微血管,有的肾口开口于体腔,故可排除血液中和体腔内的代谢产物.肠外的黄色细胞可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体腔液中,再入肾口,由肾管排出.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3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脑)及位于第3和第4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自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条腹神经索,于每节内有一神经节).外围神经系统有由咽上神经节前侧发出的8一10对神经,分布到口前叶、口腔等处;咽下神经节分出神经至体前端几个体节的体壁上.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均发出3对神经分布在体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e system).   外周神经系统的每条神经都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有传导和反应机能.感觉神经细胞,能将上皮接受的刺激传递到腹神经素的调节神经元(adjustor neuron),再将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细胞,经神经纤维连于肌肉等反应器,引起反应,这是简单的反射弧.腹神经索中的3条巨纤维(giant fiber),贯穿全索,传递冲动的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应迅速.   感觉器官不发达,作壁上的小突起为体表感觉乳突,有触觉功能;口腔感觉器分布在口腔内,有味觉和嗅觉功能;光感受器广布于体表,口前叶及体前几节较多,腹面无,可辨别光的强弱,有避强光趋弱光反应.编辑本段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对,很小,由许多极细的卵巢管组成,位第13体节前隔膜后侧,卵漏斗(oviduct funnel)一对,位第13体节后隔膜前侧,后接短的输卵管(oviduct).两输卵管在第14体节腹侧腹神经索下会合,开口于此腹中线,称雌生殖孔.另有纳精翼(seminal receptacle)3对(P. differingens为4对,P. aspergillum和P. californica为2对),位第7.8.9体节内.纳精囊由坛(ampullaa)、坛管和一盲管(diverticulum)构成.为储存精子之处.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面两侧.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2对,很小,位第10及11体节内的精巢囊(seminal sac)内,精漏斗 2对,紧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细的输精管.2管于第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开口于第18体节两侧,为雄性生殖孔.前列腺(prostate gland)一对,位雄生殖孔一侧,前列腺管开口于输精管末端,分泌粘波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精巢囊与其后第11及12体节内的贮精囊(seminal vesicle)相通,贮精囊内充满营养液.精巢产生精细胞后,先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经精漏斗由输精管输出.   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交配时两个个体的前端腹面相对,头端互朝相反方向,借生殖带分泌的粘液紧贴在一起.各自的雄生殖孔靠近对方的纳精囊孔,以生殖孔突起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二蚯蚓即分开.待卵成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殖带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子其中.当蚯蚓后退移动时,纳精囊孔移到粘液管时,即向管中排放精子.精卵在粘液管内受精,最后蚯蚓退出粘液管,管留在土壤中,两端封闭,形成卵茧、卵在卵茧内发育.卵茧较小,如绿豆大小,色淡褐,内含1~3个受精卵.   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受精卵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发育成有腔囊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有人报道环毛蚓有孤雌生殖.编辑本段蚯蚓品种简介  在蚯蚓养殖中,要根据所需蚯蚓用途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蚯蚓品种,才能收到预期的养殖效益.介绍几种不同用途的蚯蚓:   作中药材 适宜养殖的蚯蚓品种主要是参环毛蚓,又名广地龙.该品种个体较大,长120毫米~400毫米,直径6毫米~12毫米,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喜南方气候,食肥沃土壤.   产粪肥农田这种用途的蚯蚓品种主要有白茎环毛蚓,体长80毫米~150毫米,直径2.5毫米~5毫米,背部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腹面无刚毛,喜南方气候和在肥沃的菜地、红薯田中生活,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   作水产饵料 代表品种有湖北环毛蚓等.该品种长70毫米~220毫米,直径3毫米~6毫米,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三节,乳黄或棕黄色,喜潮湿环境,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时间长,不污染水质.   林业用蚯蚓 该类蚯蚓主要有威廉环毛蚓,长90毫米~250毫米,直径5毫米~10毫米,背面青灰、灰绿或灰黄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 生产蚯蚓肉、蚯蚓粪 这种蚯蚓为爱胜属类,较常见的是赤子爱胜蚓,全身80个~110个环节,环带位于第25节~33节.自4节~5节开始,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愈老愈深,体扁而尾略成钩状,适宜我国多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南美蚓  拉丁学名:Typhlonectes.sp   科:盲螈科   分布:南美北部   分布于南美热带区的盲螈科,含4属.在这当中,以南美蚓螈(Typhlonectes属)最常出现在宠物市场中.外观上虽然与同属的带子蚓螈(Chthonerpeton属)十分相似;但是南美蚓螈的触觉是位于鼻孔附近,至于带子蚓螈则位于鼻孔至眼部间的中间位置.南美蚓螈目前所知有7种,而被当做宠物贩售的,多为T.compressicauda及T.natans2种.此两种蚓螈均属水生,栖息于温暖、流速缓慢且水浅的底岩下方.喜群居,以水中生物为食.由于欠缺尾部,因此体长即为其全长;T.compressicauda的全长500mm,至于T.natans则450-595mm.两者均为胎生,每胎可产4-6只的幼体.奇异的蚯蚓  1.最短的蚯蚓:据目前所知,只有0.5毫米长.   2.最长的蚯蚓:1937年,有一则报道:人们在非洲一个叫屈兰斯瓦尔的地方捕到一条长6.71米的巨蚯蚓.   3.能吃金属的蚯蚓:2008年,科学家在英国一处废弃的矿井中发现了一种能吃金属的蚯蚓.   4.有香味的蚯蚓:2006年,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州发现有百合花香的巨蚯.编辑本段怎样繁殖后代繁殖方法  蚯蚓卵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