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龙年话龙魂500字 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4:12:21
龙年话龙魂500字 作文
龙年话龙魂500字 作文
今天,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早已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龙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代表.今年是 中国农历庚辰年,俗称龙年,这是一个三千年一遇的金龙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龙与凤的结合是吉 祥的象征.在婚庆的日子,人们习惯将龙凤祥图案的礼物赠予新人,借以祝福新人美好吉祥.在博大丰厚 的中华民族习俗中,为什么有如此美好奇妙的文化现象和习俗?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为什么会把龙作为举国信奉的图腾和民族象征;这种信奉又为什么会 传承如此久远,经久不衰,且是那样的深入和广乏;然这种源远流传、广为尊奉的图腾却是自然界根本没 有的事物,而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从对自然界的感悟、抽象、概括中逐渐构建而成的祟拜物; 人们为什么会把这种用思维构造的祟拜形象命名为龙,而不是别的什么名儿?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和玩 味的. 龙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什么呢?据考证,它是以大蛇为其躯干,取马的头,牛的尾,鹿的角, 取鱼鳞与须,狗的爪拼合体而成的.那么,古人又为什么这样来设计供人们尊祟信奉的图腾呢? 我们设想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原始落后,交往勾通困难,不象现今这样发达、方便. 那时在广瞀的中国大地上,活动着以不同物种为其生存对象的族群,比如游牧民族,以马牛羊为其生存活 动的对象,自然他们对马牛羊印象最深,感知最多,最祟敬,认识也最具体;而食水民族生存活动的对象 却是以捕鱼为主业,同样,他们对鱼类的印象最深,感知最多,最祟敬,认识最为具体;有专门以狩猎为 主业的族群,当然他们对蛇、鹿之类动物的印象最深,感知最多,最祟敬,认识当然也最体;相比之下还 有一类更大的群体,他们从事着原始的农耕业,他们以种植为主业,并兼饲养马牛羊、猪鸡鸭等家畜家禽, 农闲时亦从事鱼业和狩猎活动.这群人对自然间各物种的认识要比前述几类族众的认识都要全面得多、深 刻得多、丰富得多.再加之,随着历史的演化、推进,其它诸业相继向农耕业的转化,就如同今天的城市 化进程一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无论那时的交通和勾通是如何的困难和不便,但族群间总会进行一些必要的联系、交换和交流.在联 系、交换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规模大小不等的迁从、包融和同化,甚至发生大规模的迁从和同化.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发展,将不同的族群联系到了一起,这时,不同区域和不同种业的族群原来所信 奉的图腾,自然就要跟着发生改变,变得更有包容性和更具代表性.不同族群间,经过多次的共商、切搓 和磨合,待事情进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有睿智者站出来,宗合各族群间各次共商、切搓的共识和相关的意 见,集其大成,取蛇蟒为其躯干,取游牧族群所祟拜的马头为其首,取农耕族群熟习的牛尾作其尾,取游 猎族群祟拜鹿的角状其角,取鱼猎族群熟习的鱼鳞和须为其鳞、须,取各族群都熟习的狗的爪代其爪,结 合对自然天象,风电雷雨等重大现象的联想,再将农耕族群,关于农的主体思想贯彻其中,设计构画出了 有别于各族群原先祟拜的自然物种——龙的全新形象,作为各族群共同祟拜的图腾,借以统一通过不断融 合、扩大、同化后的大族群的精神和意志.并将龙逐渐塑造成威严、力量和智慧相结合的象征. 至于为什么只取这五动物的一部份构画出全新的图腾——龙,可能还喻含有五业兴旺,五谷丰登的愿 望吧.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取蛇蟒形体作为龙躯干,而不是别的什么物种,如水中的鳝或鲢类的躯 形来作龙的躯干不也相近吗? 这也许是因为,虽然以不同物种为其生存活动对象的族群,有其各自所熟习和祟拜的图腾对象物,但 是山川、河流却是各族群所共同熟知和必须依靠的共同生存活动对象,而蛇也是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族 群所常见的自然物种,特别是将山川河流抽象后,与蛇蟒的躯体又有天然的形似和巧合,自然就容易引起 不同族群的共鸣,易连接不同族群的共识,当然也就易为不同的族群所接受了. 再有就是:为什么把这种人造物种——拼合的图腾命名为龙,而不是其它别的什么名儿,比如蟒、马 什么的? 人们知道,古人对自然物种的抽象和命名,源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这或许一方面是源于农耕族 群在大融合后族群中的主体地位和绝对优势;另一方面是源于农耕活动本身.“弄弄”在农耕活动中是干活 散文 龙年话龙 第 2 页 共 2 页 或做事的意思,今天叫某人把某事弄弄,就是把某事干了.“弄”跟“农”字谐音.再有就是劳动创造美,也许 有人在干农活时,融进了自己对事物的美感,不是单纯地把种子播撒到地里就了事,而是事先开沟、隆埂, 然后在沟或埂上挖坑下种,弄得沟端埂直的,看起地来很美很好看.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隆”字,也跟“农” 字谐音.在农活里,把培土叫做垅地.这个“垅”也跟“农”字谐音.耕作活动的“弄弄”,开沟“隆”埂和“垅”地, 或许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耕作业叫农业,把从事耕作活动的族群叫农民.农民的“农”字也跟“龙”字谐音.农 时,农活,农忙,农业.,太多的“农”意“农”音了,占族群主体的农民所祟拜的图腾里,怎么没有农意农 音嘞?再说“农”与“龙”字谐音.人们被说服了,因而赞许说,就叫这个共敬的神物为“龙”吧.但愿它能给人 们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吉祥. 其简化的演进过程是:弄弄(隆-垅)——农——龙. 从远古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人们经历了对性的崇拜过程,先民们懂得阴阳合而生万物的道理,认为 天是阳,地是阴,天地合生万物.这种认识也反映在想象的神物上.龙亦如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有雄 雌之分,伏羲和女娲,如同西方的亚当与夏娃一样被称为人类始祖,把伏羲描绘成人首龙身,把女娲描绘 成人首蛇身,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巨大的龙蛇,其他先祖也有被描述成龙蛇的,这是早期关于龙的婚配 描述,可以说,我国远古时期雌雄相配是龙的姻缘主流. 龙本来是我国古代先民共同的崇拜物,但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特别是周代以后,由于皇权的膨胀, 皇家逐渐将龙据为己有. 《吕氏春秋》中,将晋文公比喻成龙,后又将秦始皇比作祖龙,汉唐之后则屡屡称 皇帝为“真龙天子”,是龙的化身,这种观点至元、明、清发展到极致.这不但是农本思想或民本思想的充 分反映,同时也是龙源名于农的最好佐证. 社会最高的代表者皇帝占有了龙,皇后就必然要占有凤.凤也是自然界所没有的神物,也和龙一样, 是为满足人们的祟拜需要,人为地创造的完美信奉物.据说凤的雏形是鸡. 皇家将龙凤定为祥瑞的象征,形成了龙的异类相配.可见,龙凤相配的观念是在统治者意志影响下逐 步形成的,虽然龙生龙,凤生凤才符合常理,但是,经过长期的演变,龙凤呈祥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将凤塑造成宽大、怀柔和美丽的结合体.这种文化的认同,对于我们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来说,自然具有很强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