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引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6:32:56
怎样才能引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产生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编辑本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特征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类型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产生
泰国的金融危机事发于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动乱.首先是外汇市场的美元收缩冲击,使得泰铢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贬值,进一步影响了泰国的股票市场和金融体系,东南亚的金融市场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捆绑经济,而且各国的货币不统一,在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上美元最终成为交易单位.间接的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助动力.
所以,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来自于外汇市场的冲击,货币危机又成了金融危机的附属.
编辑本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概况】
·概况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
(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
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本段【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刺激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sm).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编辑本段【新世界性金融危机】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外.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海三国,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