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和兼爱各是那家思想?有何相同相通差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1:10:44
博爱和兼爱各是那家思想?有何相同相通差异
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对人类普遍的爱.
“博爱”一词,最早是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家提出的,是法国1789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博爱”的本意总的来说是,人类的爱是超越阶级和种族等界限的,因而是应该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因此人类应该互助友爱.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理论而已,实际上,真正的博爱并没有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成功而得到实现.因为,就算是“博爱”一词的创造者,他们的思想里也是有着阶级性和种族性的,因此在他们的思想里,他们“爱”他们觉得比他们卑微的阶级、卑微的种族的人,是一种施舍.
一切貌似美好的理论都是不能只看表面的,得看这些理论的前提,否则,这个世界早就已经是天堂了.就如孔子说过的“仁者爱人”,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孔子的理论的前提是“礼”,也就是制度,等级制度!所以孔子的爱是分等级的,所谓“仁者爱人”,“仁者”的爱也是一种施舍而已.
所以,不要把“博爱”之类的词想象得太美好,看看身边的世界你就知道了.
当然,现在说“博爱”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并不是其原来的意思了,而是被一些近于猥亵的人,用来指同时喜欢多个异性.也就跟“同志”被用来指同性恋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兼爱
墨子 兼爱 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
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
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
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
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
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
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
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恶施不孝(3)?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有(4).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
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
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
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
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1)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2)当:读为“尝”.(3)恶(wū):何.(4)亡:通“无”.
墨子 兼爱 中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
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
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
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1)?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
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
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
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2),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3).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
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
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
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
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
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
也(4).”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
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5),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
皆牂羊之裘(6),韦以带剑(7),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
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8),故灵王之臣,皆以
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
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
乱行(9),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
“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
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
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
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10).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
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
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
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
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11)、嘑池之窦,洒为底柱(12),
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13),防孟诸之泽,洒为
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
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
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
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
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14),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
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15):“泰
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16)、夏、蛮夷丑貉.
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
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
不务为也.”
注释——————————
(1)“崇”为“察”字之误.(2)“敖”通“傲”.(3)“行”为“仁”字之误.(4)“于”为“迂” 之假借字.(5)“说”通“悦”.(6)牂羊:母羊.(7)韦:熟牛皮.(8)细要:细腰.(9)“碎”疑为“阵”字之误.(10)“士”为“上”之误.(11)“后”为“召”之误.(12)“底”为“厎”之误.(13)“之”为“大”之误.(14)“连”为“矜”之假借字.(15)“隧”疑为“遂”字之误.(16)祗:拯救.
墨子 兼爱 下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
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
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
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
“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
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
别非也.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
救火也(1),其说将必无可矣.”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
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虽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
哉(2)?为彼者,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
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
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
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
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
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
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曰(3):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
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4),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
(5)!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6)!而有道肆相教诲(7),是以老而无妻子者,
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
为正,即若其利也.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
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尝
两而进之(8).谁以为二士(9),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
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
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
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
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
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
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当使若二士者(10),言必
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有平
原广野于此,被甲婴胄,将往战,死生之权,未可识也;又有君大夫之远使
于巴、越、齐、荆,往来及否,未可识也.然即敢问:不识将恶也家室,奉
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不识于兼之有是乎?于别之有是乎?我以为当
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
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11).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
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意可以择士,而不可以
择君乎?”姑尝两而进之.谁以为二君(12),使其一君者执兼,使其一君者
执别.是故别君之言曰:“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
情也(13).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是故退睹其
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
若此.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
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
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然即交若之二
君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常使若二君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
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岁有疠疫(14),万民多有勤苦冻
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不识将择之二君者,将何从也?我以为当其
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择即取兼,
此言行拂也.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也,犹未止也,曰:“兼即仁矣,义矣;虽
然,岂可为哉?吾譬兼之不可为也,犹挈泰山以超江、河也.故兼者,直愿
之也,夫岂可为之物哉?”子墨子曰:“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
生民而来,未尝有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
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
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
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虽子墨
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
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众,咸
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
(15),以征有苗.”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
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
焉.
且不唯《禹誓》为然,虽汤说即亦犹是也.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
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
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
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词说于上帝鬼神.
即此汤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汤取法焉.
且不惟誓命与汤说为然,《周诗》即亦犹是也.《周诗》曰:“王道荡
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厎(16).君子之所
履,小人之所视.”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贵贤罚暴,
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17).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
武取法焉.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犹未止.曰:“意不忠亲之利,而害为孝乎?”
子墨子曰:“姑尝本原之孝子之为亲度者.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
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所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
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
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
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
先从事爱利人之亲者与?意以天下之孝子为遇,而不足以为正乎?姑尝本原
之.先王之所书,《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
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不识天下
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意以为难而不可为邪?尝有难此而可为者,昔荆灵王好小要,当灵王之
身,荆国之士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故约食为其难为也,
然后为,而灵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18).昔者
越王句践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进
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死有不可胜数也(19).当此之时,不鼓而退也,
越国之士,可谓颤矣(20).故焚身为其难为也,然后为之,越王说之,未逾
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上也.昔者晋文公好苴服.当文公之时,晋国
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练帛之冠,且苴之屦,入见文公,出以践之朝.
故苴服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文公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
乡其上也.是故约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难也,然后为而上说之,未
逾于世而民可移也,何故也?即求以乡其上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
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说
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
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
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
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
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注释〕
(1)“以水救火”当作“以水救水,以火救火.”(2)“虽”为“谁”字之误.(3)“乡”:即“向”.(4)此句疑“正”字当删,“与”为“兴”字之误.(5)“与”为“为”字之误.(6)“毕强”即“毕劼”,“动”为“助”字之误.(7)“而”疑为“是以”之误.(8)“进”为“尽”之假借字.(9)“谁”为“设”字之误.(10)“当”如“尝”.(11)“费”通“拂”.(12)“谁”为“设”字之误.(13)“泰”通“太”.(14)疠疫:瘟疫.(15)“若”疑为“兹”之误.“既”为“即”假借字.“群对诸群”当为“群邦诸辟”.(16)“厎”即“砥”.(17)阿:私.(18)“乡”通“向”.(19)“有”为“者”字之误.(20)“颤”读为“惮”. ;
“博爱”一词,最早是法国大革命前的思想家提出的,是法国1789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博爱”的本意总的来说是,人类的爱是超越阶级和种族等界限的,因而是应该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因此人类应该互助友爱.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理论而已,实际上,真正的博爱并没有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成功而得到实现.因为,就算是“博爱”一词的创造者,他们的思想里也是有着阶级性和种族性的,因此在他们的思想里,他们“爱”他们觉得比他们卑微的阶级、卑微的种族的人,是一种施舍.
一切貌似美好的理论都是不能只看表面的,得看这些理论的前提,否则,这个世界早就已经是天堂了.就如孔子说过的“仁者爱人”,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孔子的理论的前提是“礼”,也就是制度,等级制度!所以孔子的爱是分等级的,所谓“仁者爱人”,“仁者”的爱也是一种施舍而已.
所以,不要把“博爱”之类的词想象得太美好,看看身边的世界你就知道了.
当然,现在说“博爱”的时候,用得最多的并不是其原来的意思了,而是被一些近于猥亵的人,用来指同时喜欢多个异性.也就跟“同志”被用来指同性恋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兼爱
墨子 兼爱 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
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
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2)?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
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
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
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
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
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恶施不孝(3)?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有(4).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
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
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
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
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注释——————————
(1)兼爱是墨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2)当:读为“尝”.(3)恶(wū):何.(4)亡:通“无”.
墨子 兼爱 中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
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
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
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1)?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
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
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
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
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
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2),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
以不相爱生也.是以行者非之(3).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
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
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
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
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
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
也(4).”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
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5),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
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
皆牂羊之裘(6),韦以带剑(7),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
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8),故灵王之臣,皆以
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
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
乱行(9),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
“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
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
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
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10).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不可行之物也.
譬若挈太山越河、济也.”子墨子言:“是非其譬也.夫挈太山而越河、济,
可谓毕劫有力矣.自古及今,未有能行之者也;况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
此异,古者圣王行之.”何以知其然?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
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11)、嘑池之窦,洒为底柱(12),
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13),防孟诸之泽,洒为
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
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
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
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
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14),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
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15):“泰
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祗商(16)、夏、蛮夷丑貉.
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维予一人.”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
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
不务为也.”
注释——————————
(1)“崇”为“察”字之误.(2)“敖”通“傲”.(3)“行”为“仁”字之误.(4)“于”为“迂” 之假借字.(5)“说”通“悦”.(6)牂羊:母羊.(7)韦:熟牛皮.(8)细要:细腰.(9)“碎”疑为“阵”字之误.(10)“士”为“上”之误.(11)“后”为“召”之误.(12)“底”为“厎”之误.(13)“之”为“大”之误.(14)“连”为“矜”之假借字.(15)“隧”疑为“遂”字之误.(16)祗:拯救.
墨子 兼爱 下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
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
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又与为人君者之
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姑尝本原若众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爱人、利人生与?即必曰:
“非然也.”必曰:“从恶人、贼人生.”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
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与?是故
别非也.子墨子曰:“非人者必有以易之,若非人而无以易之,譬之犹以水
救火也(1),其说将必无可矣.”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别.”然即兼之可
以易别之故何也?曰:藉为人之国,若为其国,夫虽独举其国以攻人之国者
哉(2)?为彼者,由为己也.为人之都,若为其都,夫谁独举其都以伐人之都
者哉?为彼犹为己也.为人之家,若为其家,夫谁独举其家以乱人之家者哉?
为彼犹为己也.然即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此天下之害与?天下之
利与?即必曰天下之利也.
姑尝本原若众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恶人贼人生与?即必曰:“非
然也.”必曰:“从爱人利人生.”分名乎天下,爱人而利人者,别与?兼
与?即必曰:“兼也.”然即之交兼者,果生天下之大利者与?是故子墨子
曰:“兼是也.”且乡吾本言曰(3):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别之所生,天下之大
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别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4),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
(5)!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6)!而有道肆相教诲(7),是以老而无妻子者,
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
为正,即若其利也.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
子墨子曰:“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姑尝
两而进之(8).谁以为二士(9),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
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
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
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
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
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
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当使若二士者(10),言必
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有平
原广野于此,被甲婴胄,将往战,死生之权,未可识也;又有君大夫之远使
于巴、越、齐、荆,往来及否,未可识也.然即敢问:不识将恶也家室,奉
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托之,不识于兼之有是乎?于别之有是乎?我以为当
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必寄托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
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11).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
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犹未止也,曰:“意可以择士,而不可以
择君乎?”姑尝两而进之.谁以为二君(12),使其一君者执兼,使其一君者
执别.是故别君之言曰:“吾恶能为吾万民之身,若为吾身?此泰非天下之
情也(13).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是故退睹其
万民,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君之言若此,行
若此.兼君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明君于天下者,必先万民之
身,后为其身,然后可以为明君于天下.”是故退睹其万民,饥即食之,寒
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君之言若此,行若此.然即交若之二
君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常使若二君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
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岁有疠疫(14),万民多有勤苦冻
馁,转死沟壑中者,既已众矣.不识将择之二君者,将何从也?我以为当其
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者,必从兼君是也.言而非兼,择即取兼,
此言行拂也.不识天下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士,非兼者之言也,犹未止也,曰:“兼即仁矣,义矣;虽
然,岂可为哉?吾譬兼之不可为也,犹挈泰山以超江、河也.故兼者,直愿
之也,夫岂可为之物哉?”子墨子曰:“夫挈泰山以超江、河,自古之及今,
生民而来,未尝有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六王者亲行之.”
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
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泰誓》曰:“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此言文王之兼
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虽子墨
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
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众,咸
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
(15),以征有苗.”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以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
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
焉.
且不唯《禹誓》为然,虽汤说即亦犹是也.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
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
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
即此言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词说于上帝鬼神.
即此汤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汤取法焉.
且不惟誓命与汤说为然,《周诗》即亦犹是也.《周诗》曰:“王道荡
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厎(16).君子之所
履,小人之所视.”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贵贤罚暴,
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17).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
武取法焉.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然而天下之非兼者之言,犹未止.曰:“意不忠亲之利,而害为孝乎?”
子墨子曰:“姑尝本原之孝子之为亲度者.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
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所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
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
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
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
先从事爱利人之亲者与?意以天下之孝子为遇,而不足以为正乎?姑尝本原
之.先王之所书,《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雠,无德而不报.投我
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不识天下
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意以为难而不可为邪?尝有难此而可为者,昔荆灵王好小要,当灵王之
身,荆国之士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扶垣而后行.故约食为其难为也,
然后为,而灵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18).昔者
越王句践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进
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死有不可胜数也(19).当此之时,不鼓而退也,
越国之士,可谓颤矣(20).故焚身为其难为也,然后为之,越王说之,未逾
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上也.昔者晋文公好苴服.当文公之时,晋国
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练帛之冠,且苴之屦,入见文公,出以践之朝.
故苴服为其难为也,然后为,而文公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
乡其上也.是故约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难也,然后为而上说之,未
逾于世而民可移也,何故也?即求以乡其上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
其有利,且易为也,不可胜计也,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说
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
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
故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
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
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故君子莫若欲为惠君、忠臣、慈父、孝子、
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
注释〕
(1)“以水救火”当作“以水救水,以火救火.”(2)“虽”为“谁”字之误.(3)“乡”:即“向”.(4)此句疑“正”字当删,“与”为“兴”字之误.(5)“与”为“为”字之误.(6)“毕强”即“毕劼”,“动”为“助”字之误.(7)“而”疑为“是以”之误.(8)“进”为“尽”之假借字.(9)“谁”为“设”字之误.(10)“当”如“尝”.(11)“费”通“拂”.(12)“谁”为“设”字之误.(13)“泰”通“太”.(14)疠疫:瘟疫.(15)“若”疑为“兹”之误.“既”为“即”假借字.“群对诸群”当为“群邦诸辟”.(16)“厎”即“砥”.(17)阿:私.(18)“乡”通“向”.(19)“有”为“者”字之误.(20)“颤”读为“惮”. ;
孔子的"仁"与墨子的"兼爱"与西方的"博爱"思想的比较
四大文明古国的医学思想有何相同和不同?
请问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之间有何关系、有哪些相同和差异点呢?
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还是兼爱非改?
拥有和把握有何智慧差异?
冲击平原和冲积平原有何差异
孔子“德政”、孟子“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观点有何突出的共同点?这种共同点产生的社会
朱自清的 和陆蠡的 有何相同与差异之处.请指教.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几个物体有相同的位移时,他们的路程也一定相通 B 直线运动的
巴金的《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博爱和滥情之间有区别吗?
17-19世纪,中国政治、思想文化与欧洲各国有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