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不小作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20:02:40
小事不小初中作文
解题思路: 这里的“小”,是指茫茫人海中的寻常百姓,大干世界中的普通事物。“小事不小”,是说善于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重大的意义来写,即由一个平凡小人、一件普通小事、一件普通物品,而折射大道理,大主题,进而弘扬时代主旋律。
解题过程:
【立意】
作为中学生,我写这篇作文想表现什么主题呢? 可以是“爱”,包含父母长辈之爱,老师之爱。 可以是“友情”,朋友真情,同学、同桌之情。
可以“赞美”,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好的文明习惯,好的精神品质,一切你认为真善美的事物。
可以“批评“,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不好的风气,陋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切假恶丑的事物。
可以从小事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受到启发。
【选材】
我们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离不开三个地方:学校,家庭,社会。所有选择的材料都应该是这些地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事不小”呢?怎样围绕中心去选材呢?我们可以从“两个一”上去下功夫,即:
一个中心:从日常生活中,从众多的素材中,通过观察、提炼,最后确定一个鲜明的中心。
一组材料:围绕中心,精心选择一组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材料。经历过的事情很多,我们则必须用心灵的筛子细细筛选最符合题目立意的,你最有感触的事情来写。
【构思】
开头 总写: 不要啰嗦冗长,尽量能开篇点题“小事不小“。如果认为自己驾驭文字功底过硬,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特别是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点出中心。
中间 分写: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部分要详写。在这一部分中还要详略得当,能表现主题的情节一点要详写,无关紧要的切记不可啰嗦。
写事可以写一件事情表现主题,有时为了使内容更丰满,主题更突出,可以写二、三事。
写事要写好,细节描写不可少,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可以使叙事生动真实。
结尾 总写:结尾可以抒情,亦可议论。这个时候水到渠成,你可以将你的立意,也就是主题总结出来,收束全文。
范文
小事不小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一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我最近看到的一件小事却突然改变了我的观点。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到玉渊潭公园游玩。那天我俩一进门就兴冲冲地朝船坞奔去,到那儿一看,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买船票的队伍老长老长,而且售票口旁围了一群人,想必是插队的。
队伍像条长蛇缓缓地蠕动着,等了半天,我们却只向前移动了几步。爸爸等得不耐烦了,让我排队,他去前面看看。不一会儿,他摇着头回来了。我忙问他怎么回事,他气愤地说:“真可恶,有几个人在前面插队。劝他们,他们却说这就叫本事。什么本事!”我听了,也十分生气;前后的人也不住地数落着:“真不讲理!”“怎么这样呀?”“把咱们北京人的脸都丢光了!”很快,整个队伍充满了斥责的声音,可那几个插队的人却像聋子一 样无动于衷。
这时,忽然从队尾跑来一个小同学,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从那焦急的目光里,我看得出,他一定是在找他的家长。他从队尾跑到队头,又从队头找到队尾,这样找了几个来回以后,他站住不动了,嘴一咧,哭了,还一边哭一边叫着:“爸爸,爸爸!”只见 售票口前一阵骚动,一个男人挤了出来,直奔那孩子而来,一看便知,他也是一名插队者。
他到孩子面前,一把抱起孩子,说着:“正正,爸爸在这儿。”那孩子马上破涕为笑,惊奇地问:“爸,刚才你还在后面,怎么一会儿就没影啦。”“我到前边去啦,这样咱们马上就可以上船了。”他爸爸得意地说。谁知那孩子眉头一皱,收敛了笑容说:“爸,你这是插队吧。”他爸爸一征:“什么加塞不插队!有便宜不占。才是傻瓜哩。”“不,你就是插队,老师说插队最可耻。”他爸爸简直有些气急败坏了,顺手给了孩子一巴掌,恼羞成怒地说: “好哇,你敢顶你爸?!我叫你顶!”奇怪,那孩子只是流泪,并不哭,还一个劲地嘟哝着:“你坏,你就不该插队!”那人正待发作,猛然看见几十双 气愤的眼睛盯着他,他的脸渐渐地红了。二话不说,悻悻地走了。
当我和爸爸荡舟在碧波粼粼的八一湖上时,我却无心观景,眼前总浮现着那孩子天真纯洁的笑脸和他爸爸吹胡子瞪眼睛的丑态。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我不禁脱口说出:“有其父,未必就有其子!”
小事不小,家长们,爱孩子需要从小事做起。
小事不小
记忆的长河中,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已随风逝去,唯有一件小事,永远铭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的心里一想起它,便如微风吹过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它激励着我,使我不屈不挠。
颓然
漫步在草地上,空气氤氲,已近黄昏,想起那一个个的大叉,一句句的责备,一声声的叹息,我怅然若失,那难以入目的分数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时之间,潸然泪下,切实地体会到了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怅望灰天,雷鸣如斥,虫吟如泣,我颓然坐在地上,掩面痛哭,再不能自已。
思索
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如黛,浓云如墨,重重竹帘外,落叶,斜风,细雨,组成了一幅别样的风景画,竹影摇曳多姿,翩然如梦。
哭过之后,仿佛没那么难过了,雨落在脸上凉凉的,翠竹那纤弱的身影在朦胧中显得那么美,那么婀娜,忽然,老天爷翻了脸,滚来几朵乌云,雨,大了。雨,密了。我天真的以为,这竹也像我一样,要独自凋零了。可谁知,翠竹在狂风中跳起了舞蹈,一片一片的竹叶一起演奏出动听的音乐,美得惊心动魄,美得不拘一格。竹越舞越秀,雨珠从竹尖飞泻而下,为竹谱写一曲又一曲的赞歌。竹在此时越发显得清丽脱俗,与众不同。望着这秀美的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后退,还是前进。
振作
“寒梅生傲骨,雪压溢清香。”我怎能轻言放弃呢?难怪竹是“四君子”之一,正是因为它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啊,我还有什么理由一蹶不振呢?若杜甫没有广大的胸怀,怎能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呢?若司马迁不忍辱负重,又怎会写出“究天人之际,通今古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呢?对,只有从脆弱变得坚强,才能够取得成功。败,仍滴水穿石,坚持不懈,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秉性。终于,我振作了起来,一步一步向家走去。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那雨中的翠竹,我便坚定地向前,向前。那件小事始终激励着我,伴随我走过人生道路,不屈不挠,一路勇往直前。
小事不小
一把扫帚放在教室门槛上,从早到晚一整天,竟然没有一个同学随手拾起——这是一位班主任接班的第二天所做的一项试验。有人不免疑惑:把一把扫帚放在该放的地方,举手之劳,小事一桩,还值得做什么试验?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真是小事吗?不错,比起舍己救人、抗洪抢险、冲锋陷阵、发明创造之类的事来,的确很小,简直不值得一提。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又绝非小事。且不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圣训,也不提“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伟人之言,也不提“千里之堤,溃于穴蚁”这些人人尽知的道理,仅下面这个典故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东汉有个叫陈蕃的少年,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的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问问得好,问出了“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
“扫天下”必须从扫一室开始,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做而梦想做大事,岂不荒唐。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把扫帚放在门槛上,出来进去,视而不见,这反映出有些学生不爱劳动的思想,对集体漠不关心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恶习。由小见大,见微知著。试想:一个学生连把扫帚都不愿拾起,“大嫂”遇雨他也不会递上雨衣;儿童落入冰窟,他也不会扑进寒流;森林起火,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时,他也不会挺身而出;外敌入侵,他也不会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实现四化,建设祖国,他更不会自觉呕心沥血,勇攀高峰……
所以,我们还是别忽视拾起一把扫帚的小事,时时处处从小事做起。
小事不小
生活中的小事里往往藏着大道理,得靠我们去发现、领悟。这不,我就从一件小事中悟出一个道理。
记得在四年级时,我与小伙伴相约到立交桥城南的那一头玩。我俩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城南。咦?我意外地发现草丛中隐隐约约透着点儿淡红色。我拉着伙伴好奇地往里探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朵大朵的红花,有些挨在一起,好像情同手足的两姐妹;有些东一朵西一朵,又像闹矛盾的姐妹,但它们都喷发着活力与美丽。花瓣上挂着几颗小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光,像璀璨的钻石。里面的花蕊带着点花粉,是淡黄色的,闻一闻,呀,清香扑鼻。它们的颜色是红中带橙,既显出华贵又显出清新。我惊得目瞪口呆,伙伴更是呆若木鸡。我扯扯伙伴的衣服,给她使了一眼色。她没弄明白。我趴在她耳边悄声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笨呀!摘几朵回家放到房间里装饰啊,反正没人看见,白摘不摘,去哪能找到这么漂亮的花呀!”伙伴像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说完,我朝四周望了望,发现没人,飞快地揪住花枝,再瞄瞄旁边,用力一扯。哎呀!花掉了!我蹲下来,装作系鞋带,其实是把花塞进包里。接下来,伙伴也是用各种办法把花摘下来。呼——摘完几朵花我们早已紧张得要命,擦擦满是汗的手,我小心地对伙伴说:“不在这儿玩了,好不好?我觉得心慌慌的……”伙伴想想,说:“好吧,我觉得也是。”说完,我环顾四周,拉着伙伴飞快地跑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花,眼前的样子让我惊呆了:花瓣皱了,有了黑黑的裂痕,有些花瓣掉了,看样子十分可怜。闻一闻,有些酸酸的味道。我愣了,怎么会这样?和之前的样子简直是天壤之别!它们好像在数落我:“你看你,把我们摘下来折磨……难道你们老师就没有讲过爱护花草树木吗?”我突然有一点责怪自己,怪自己摘花,怪自己出的馊主意。我看了看伙伴,伙伴有些哀愁地盯着花儿。她一定是后悔摘花了,我也后悔了……
回想那次摘花行动,我就觉得有些惭愧,那么美丽的花儿葬送在我的“毒手”下,我能不惭愧吗?摘花这小事让我明白了要爱护花草树木,这小事不小,不小哇……
解题过程:
【立意】
作为中学生,我写这篇作文想表现什么主题呢? 可以是“爱”,包含父母长辈之爱,老师之爱。 可以是“友情”,朋友真情,同学、同桌之情。
可以“赞美”,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好的文明习惯,好的精神品质,一切你认为真善美的事物。
可以“批评“,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不好的风气,陋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切假恶丑的事物。
可以从小事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受到启发。
【选材】
我们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离不开三个地方:学校,家庭,社会。所有选择的材料都应该是这些地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事不小”呢?怎样围绕中心去选材呢?我们可以从“两个一”上去下功夫,即:
一个中心:从日常生活中,从众多的素材中,通过观察、提炼,最后确定一个鲜明的中心。
一组材料:围绕中心,精心选择一组最能表现这个中心的材料。经历过的事情很多,我们则必须用心灵的筛子细细筛选最符合题目立意的,你最有感触的事情来写。
【构思】
开头 总写: 不要啰嗦冗长,尽量能开篇点题“小事不小“。如果认为自己驾驭文字功底过硬,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特别是排比等修辞手法,可以点出中心。
中间 分写: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一部分要详写。在这一部分中还要详略得当,能表现主题的情节一点要详写,无关紧要的切记不可啰嗦。
写事可以写一件事情表现主题,有时为了使内容更丰满,主题更突出,可以写二、三事。
写事要写好,细节描写不可少,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细节描写,可以使叙事生动真实。
结尾 总写:结尾可以抒情,亦可议论。这个时候水到渠成,你可以将你的立意,也就是主题总结出来,收束全文。
范文
小事不小
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一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我最近看到的一件小事却突然改变了我的观点。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到玉渊潭公园游玩。那天我俩一进门就兴冲冲地朝船坞奔去,到那儿一看,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买船票的队伍老长老长,而且售票口旁围了一群人,想必是插队的。
队伍像条长蛇缓缓地蠕动着,等了半天,我们却只向前移动了几步。爸爸等得不耐烦了,让我排队,他去前面看看。不一会儿,他摇着头回来了。我忙问他怎么回事,他气愤地说:“真可恶,有几个人在前面插队。劝他们,他们却说这就叫本事。什么本事!”我听了,也十分生气;前后的人也不住地数落着:“真不讲理!”“怎么这样呀?”“把咱们北京人的脸都丢光了!”很快,整个队伍充满了斥责的声音,可那几个插队的人却像聋子一 样无动于衷。
这时,忽然从队尾跑来一个小同学,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从那焦急的目光里,我看得出,他一定是在找他的家长。他从队尾跑到队头,又从队头找到队尾,这样找了几个来回以后,他站住不动了,嘴一咧,哭了,还一边哭一边叫着:“爸爸,爸爸!”只见 售票口前一阵骚动,一个男人挤了出来,直奔那孩子而来,一看便知,他也是一名插队者。
他到孩子面前,一把抱起孩子,说着:“正正,爸爸在这儿。”那孩子马上破涕为笑,惊奇地问:“爸,刚才你还在后面,怎么一会儿就没影啦。”“我到前边去啦,这样咱们马上就可以上船了。”他爸爸得意地说。谁知那孩子眉头一皱,收敛了笑容说:“爸,你这是插队吧。”他爸爸一征:“什么加塞不插队!有便宜不占。才是傻瓜哩。”“不,你就是插队,老师说插队最可耻。”他爸爸简直有些气急败坏了,顺手给了孩子一巴掌,恼羞成怒地说: “好哇,你敢顶你爸?!我叫你顶!”奇怪,那孩子只是流泪,并不哭,还一个劲地嘟哝着:“你坏,你就不该插队!”那人正待发作,猛然看见几十双 气愤的眼睛盯着他,他的脸渐渐地红了。二话不说,悻悻地走了。
当我和爸爸荡舟在碧波粼粼的八一湖上时,我却无心观景,眼前总浮现着那孩子天真纯洁的笑脸和他爸爸吹胡子瞪眼睛的丑态。多么鲜明的对比呀!我不禁脱口说出:“有其父,未必就有其子!”
小事不小,家长们,爱孩子需要从小事做起。
小事不小
记忆的长河中,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已随风逝去,唯有一件小事,永远铭记刻在了我的心中,我的心里一想起它,便如微风吹过湖面,漾起层层涟漪。它激励着我,使我不屈不挠。
颓然
漫步在草地上,空气氤氲,已近黄昏,想起那一个个的大叉,一句句的责备,一声声的叹息,我怅然若失,那难以入目的分数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一时之间,潸然泪下,切实地体会到了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怅望灰天,雷鸣如斥,虫吟如泣,我颓然坐在地上,掩面痛哭,再不能自已。
思索
薄暮冥冥,细雨纷纷,,远山如黛,浓云如墨,重重竹帘外,落叶,斜风,细雨,组成了一幅别样的风景画,竹影摇曳多姿,翩然如梦。
哭过之后,仿佛没那么难过了,雨落在脸上凉凉的,翠竹那纤弱的身影在朦胧中显得那么美,那么婀娜,忽然,老天爷翻了脸,滚来几朵乌云,雨,大了。雨,密了。我天真的以为,这竹也像我一样,要独自凋零了。可谁知,翠竹在狂风中跳起了舞蹈,一片一片的竹叶一起演奏出动听的音乐,美得惊心动魄,美得不拘一格。竹越舞越秀,雨珠从竹尖飞泻而下,为竹谱写一曲又一曲的赞歌。竹在此时越发显得清丽脱俗,与众不同。望着这秀美的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后退,还是前进。
振作
“寒梅生傲骨,雪压溢清香。”我怎能轻言放弃呢?难怪竹是“四君子”之一,正是因为它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啊,我还有什么理由一蹶不振呢?若杜甫没有广大的胸怀,怎能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呢?若司马迁不忍辱负重,又怎会写出“究天人之际,通今古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呢?对,只有从脆弱变得坚强,才能够取得成功。败,仍滴水穿石,坚持不懈,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秉性。终于,我振作了起来,一步一步向家走去。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那雨中的翠竹,我便坚定地向前,向前。那件小事始终激励着我,伴随我走过人生道路,不屈不挠,一路勇往直前。
小事不小
一把扫帚放在教室门槛上,从早到晚一整天,竟然没有一个同学随手拾起——这是一位班主任接班的第二天所做的一项试验。有人不免疑惑:把一把扫帚放在该放的地方,举手之劳,小事一桩,还值得做什么试验?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真是小事吗?不错,比起舍己救人、抗洪抢险、冲锋陷阵、发明创造之类的事来,的确很小,简直不值得一提。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又绝非小事。且不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圣训,也不提“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伟人之言,也不提“千里之堤,溃于穴蚁”这些人人尽知的道理,仅下面这个典故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东汉有个叫陈蕃的少年,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的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问问得好,问出了“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
“扫天下”必须从扫一室开始,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做而梦想做大事,岂不荒唐。
作为一名中学生,一把扫帚放在门槛上,出来进去,视而不见,这反映出有些学生不爱劳动的思想,对集体漠不关心的态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恶习。由小见大,见微知著。试想:一个学生连把扫帚都不愿拾起,“大嫂”遇雨他也不会递上雨衣;儿童落入冰窟,他也不会扑进寒流;森林起火,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时,他也不会挺身而出;外敌入侵,他也不会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实现四化,建设祖国,他更不会自觉呕心沥血,勇攀高峰……
所以,我们还是别忽视拾起一把扫帚的小事,时时处处从小事做起。
小事不小
生活中的小事里往往藏着大道理,得靠我们去发现、领悟。这不,我就从一件小事中悟出一个道理。
记得在四年级时,我与小伙伴相约到立交桥城南的那一头玩。我俩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城南。咦?我意外地发现草丛中隐隐约约透着点儿淡红色。我拉着伙伴好奇地往里探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朵大朵的红花,有些挨在一起,好像情同手足的两姐妹;有些东一朵西一朵,又像闹矛盾的姐妹,但它们都喷发着活力与美丽。花瓣上挂着几颗小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光,像璀璨的钻石。里面的花蕊带着点花粉,是淡黄色的,闻一闻,呀,清香扑鼻。它们的颜色是红中带橙,既显出华贵又显出清新。我惊得目瞪口呆,伙伴更是呆若木鸡。我扯扯伙伴的衣服,给她使了一眼色。她没弄明白。我趴在她耳边悄声说:“哎呀,你怎么这么笨呀!摘几朵回家放到房间里装饰啊,反正没人看见,白摘不摘,去哪能找到这么漂亮的花呀!”伙伴像小鸡啄米似的点点头。说完,我朝四周望了望,发现没人,飞快地揪住花枝,再瞄瞄旁边,用力一扯。哎呀!花掉了!我蹲下来,装作系鞋带,其实是把花塞进包里。接下来,伙伴也是用各种办法把花摘下来。呼——摘完几朵花我们早已紧张得要命,擦擦满是汗的手,我小心地对伙伴说:“不在这儿玩了,好不好?我觉得心慌慌的……”伙伴想想,说:“好吧,我觉得也是。”说完,我环顾四周,拉着伙伴飞快地跑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花,眼前的样子让我惊呆了:花瓣皱了,有了黑黑的裂痕,有些花瓣掉了,看样子十分可怜。闻一闻,有些酸酸的味道。我愣了,怎么会这样?和之前的样子简直是天壤之别!它们好像在数落我:“你看你,把我们摘下来折磨……难道你们老师就没有讲过爱护花草树木吗?”我突然有一点责怪自己,怪自己摘花,怪自己出的馊主意。我看了看伙伴,伙伴有些哀愁地盯着花儿。她一定是后悔摘花了,我也后悔了……
回想那次摘花行动,我就觉得有些惭愧,那么美丽的花儿葬送在我的“毒手”下,我能不惭愧吗?摘花这小事让我明白了要爱护花草树木,这小事不小,不小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