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的观后感,10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23:15:27
走向共和的观后感,1000字左右
一一点点想法 花了几天时间把争议颇大的《走向共和》看完了,59 集啊,除了四大名著外,我看过 最长的电视剧了. 看着看着就慢慢的自己也好像生活到那一段所有中国人都觉得耻辱的历史 中去了.悲其之悲,喜其之喜.但是回味之时,却又有很多的感触.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感 受吧. 走向共和,是一群悲剧式的历史人物组成的一段让人深思的历史. 在这一段历史中,第一位值得评论和争议的人物恐怕就是李鸿章了.以往的教科书中, 对他的评价不提大家也都知道,那会在学历史教科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真是一个卖国贼, 他还能做到那么大的官吗?如果他真的出卖主权, 皇帝为什么还会让他去出卖呢?这样没道 理啊.这个怀疑直的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得到了解释,也证明了我当初的怀疑是正确 的,教科书上的历史并不客观.在这一部电影中,这一点得到了很大的纠正,我个人觉得拍 的很客观真实,也把李鸿章的内心真实的展示出来.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年轻之时就 曾经做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觅封侯. ”如此 豪迈的诗.后面执掌北洋,直隶总督,是洋务运动的领袖.其对中国当时国情的把握不可谓 不深,只是身不逢时.在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片段,伊藤博文与五大臣之一的载泽关于自己 与李鸿章对比的对话,是借用梁启超的书中语了:"伊藤不才,然何其幸哉,能驻足日本之 地,此乃立宪国之地,且举国人才辈出;李鸿章大才,然何其不幸,为政于中国,此乃绝对 专制之地,故而有才而化无才,且举国人才,一遇专制俱为奴才."一言道破了李鸿章的时 代悲剧. 第二位要说的人物就是慈禧太后.以往书中也说,她是如何如何的仅为自己私欲,不惜 卖国,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以前我也有怀疑.作为一国之主,她就真的这 样愿意让自己脸面无存, 愿意让别人把自己家里的东西都拿走吗?这一电视剧也算真实反映 了其痛苦的内心挣扎.一方面她让光绪维新自强,顺应时代,以保大清王朝万世不易,另一 方面她又维护其权力不被剥夺. 她的所有决策都在这一矛盾中挣扎而得, 因此她这一世也是 悲剧的.是旧时代与新时代斗争的一个缩影. 走向共和,是一群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寻找不同出路的试验史 在这一段历史中,在不同的历史人物带领下,中华民族尝试了不同的自强出路.总的来 说也就三条道路吧. 第一条就是在李鸿章带领下的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通过学习西方技艺来自 强.在鸦片战争之后,开明的清朝官僚在于洋人交涉的过程中,认清了西方的工业革命所带 来的技术飞跃, 使得其炮利船坚. 因此期望学习西方的工艺技术. 李鸿章是其中代表. 但是, 在这样的过程中, 李鸿章难道真的就没有发现其他的东西值得学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还发 现了西方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他为什么不学呢,在电视剧中,我觉得有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心 声: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其他的事,留给后人吧.听得我心酸,多么无奈的心声. 正是因为其看到了所处的时代环境还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理智的决定先易后难, 此乃 大智慧. 第二条就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历史描述就不需要我赘言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 败,日本胜.泱泱大国居然被撮尔小国打败,其对清朝举国上下之震撼可想而知.君主立宪 的潮流就形成了.康有为作为呼吁君主立宪的领袖,要求进行变法维新,其心虽好,但是后 面的发展就走样了,因为他介入了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其结果注定要失败.以国 家之发展参与皇家家事之争,大不智之举.真正明白此理的李鸿章、荣禄每当遇到此事要不 不发表看法,要不就躲得远远地,方为上策.只可惜康有为一介书生,不懂朝政,书生意气 用事,最终换来一个流亡海外,弄了个奉衣带诏鼓吹救光绪,杀慈禧.其理想最终还是变质 了. \x0c第三条就是革命了.代表人物就是孙中山.革命未胜 20 年前,便立志推翻封建专制, 穷其一生精力追寻共和,其信仰之坚定,天下为公之心,无出其右者.孙中山坚信,在清王 朝的基石上,不可能立起共和制大厦,君主立宪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在这种认识下,他 坚持鼓吹革命论,强调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并为之奔波.最终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专制政体,建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只能说是他在 国外呆的太久了, 对国内的情况不太熟悉. 虽然他也说旧制度下的官僚都非常会玩政治手段, 但是却没能够成功阻止. 根源是当时的共和也仅仅是新瓶装旧酒, 除了那些有西方教育背景 的知识分子知道什么是共和、什么是民主之外,那些普通大众谁懂这些,他们关心的是谁能 让其穿暖吃饱,谁能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虽然他们不懂,但是却知道不能回复到帝 制, 这也是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很快就走向灭亡的原因. 孙中山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帝制推 翻了,宣传了共和,虽然懂得不多,但是最起码知道共和比帝制好. 走向共和,还有很多其他的解读,还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和细节.自己写上面这些的 时候还是比较激动,思绪比较乱,没有多少条理.所以很多的看法还是初步的,而且还有很 多的感受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 只是意会. 上面的文字就当做是这几天看电视 剧的一点成果吧,聊以自慰,不至于说是浪费时间. \x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