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内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14 02:11:55
辩证法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现代唯物辩证法
即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根本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9世纪
40年代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剥去了它的神秘形式,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空前的变革.恩格斯说:"辩证法在黑格尔看来应当是'思想的自我发展',因为事物的辩证法只是它的反光.而实际上,我们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进行的、并服从于辩证形式的现实发展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0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论证了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不是像黑格尔那样把思维的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是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而不是相反.由于出发点和基础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由于唯物辩证法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的科学理论,所以它既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即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即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的前进运动.同时,唯物辩证法还有诸多范畴,例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客观事物自身的本质关系的反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联系;人们借助这些范畴能正确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
唯物辩证法作为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由上述基本规律和诸多范畴按其内在联系而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全集》第38卷,第
241页).毛泽东也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其他规律和范畴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不同方面的展开和表现形式.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事物现象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辩证法的诸多范畴虽然反映现实的方面和侧重点不同,但又都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即辩证联系的再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内容即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因此,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成了正确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所有范畴的"钥匙".另一方面,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诸多范畴又都具有对立统一规律容纳不了的各自的独特的内容,是全面把握事物、现象间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形式.列宁说:辩证法"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6页).正是事物的这种内部矛盾性决定了事物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辩证法揭示了过程的这种内在本质及其规律,所以唯物辩证法又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在讲到这一学说时指出:"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的、革命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到质的转化;对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在某个社会内部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造成发展的内因;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这就是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比通常的)发展学说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唯物辩证法是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反映客观现实的,反映的方面不断地增加着,这就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科学的开放性的体系.人们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唯物辩证法并没有穷尽真理,它只是为人们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唯物辩证法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时所谓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应当历史地观察自己的对象,研究并概括认识的起源和发展即丛不知到知的转化"(《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阐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唯物主义基础上阐述了三者的一致,使这种一致获得了科学形态,同时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具体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个范例.
在斗争中发展
唯物辩证法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直在同那些与唯物辩证法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其中包括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反对P.J.蒲鲁东把辩证法庸俗化;批判E.杜林歪曲和攻击唯物辩证法,企图混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之间的原则界限等等.19世纪90年代,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E.伯恩斯坦、K.考茨基等人以庸俗进化论冒充、偷换革命辩证法,阉割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企图把它歪曲成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列宁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捍卫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近几十年来,现代西方哲学一些流派从各个方面歪曲辩证法,有的提出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所谓"真正对立论";有的提出绝对否定的、否定一切的"否定辩证法";有的把辩证法归结为"人学辩证法",在否定唯物主义的前提下谈论辩证法,根本否认辩证法的客观性,否认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把辩证法仅仅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等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一方面要同上述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各种歪曲辩证法的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对它们所提出的问题作批判性的考察;一方面在提出的许多新问题面前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不断总结社会历史运动提供的新情况、新经验,使自己的理论内容越来越丰富.
唯物辩证法眼中的新旧事物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只能是看这个事物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这个标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任意确定的.识别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必须从本质上,而不是从形式上或表面上看问题,必须把它同具体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考察,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才能辨别清楚.
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样的新事物一经出现,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成长壮大.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一口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泊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总之,新事物在和旧事物的斗争中,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因此,我们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这并不是说,新事物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
①新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与其对立的旧事物则还保持着较为强大的力量,处于支配的地位.
②旧事物为了维持其自身的主导地位,总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它成长壮大.
③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还有经验不足的问题.
然而,只要是新事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都是暂时的,最终必定犷胜利.事物发展的道路虽然笼曲折的,但发展的总趋势则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就是一切新李物发展的途径.[2]
编辑本段相关图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毛泽东:《矛盾论》,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1部分第2篇大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陈世清:《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普若提诺:《九章集》I.3 论辩证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编辑本段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6、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规律与规划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性质不同.联系:正确规划根据规律制定并反映规律.
9、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客观性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10、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即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形态的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中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根本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9世纪
40年代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发展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剥去了它的神秘形式,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空前的变革.恩格斯说:"辩证法在黑格尔看来应当是'思想的自我发展',因为事物的辩证法只是它的反光.而实际上,我们头脑中的辩证法只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进行的、并服从于辩证形式的现实发展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第20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论证了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不是像黑格尔那样把思维的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是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而不是相反.由于出发点和基础的不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由于唯物辩证法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的科学理论,所以它既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一致的,所以唯物辩证法,必然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即量变和质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矛盾引起的发展,即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的前进运动.同时,唯物辩证法还有诸多范畴,例如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客观事物自身的本质关系的反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联系;人们借助这些范畴能正确地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
唯物辩证法作为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由上述基本规律和诸多范畴按其内在联系而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根本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列宁全集》第38卷,第
241页).毛泽东也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其他规律和范畴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不同方面的展开和表现形式.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对事物现象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辩证法的诸多范畴虽然反映现实的方面和侧重点不同,但又都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即辩证联系的再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内容即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因此,对立统一的基本观点成了正确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所有范畴的"钥匙".另一方面,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诸多范畴又都具有对立统一规律容纳不了的各自的独特的内容,是全面把握事物、现象间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形式.列宁说:辩证法"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毛泽东指出: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6页).正是事物的这种内部矛盾性决定了事物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辩证法揭示了过程的这种内在本质及其规律,所以唯物辩证法又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列宁在讲到这一学说时指出:"发展似乎是重复以往的阶段,但那是另一种重复,是在更高基础上的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发展是飞跃式的、剧变的、革命的;'渐进过程的中断';量到质的转化;对某一物体、或在某一现象范围内或在某个社会内部发生作用的各种力量和趋势的矛盾或冲突造成发展的内因;每种现象的一切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形成统一的、有规律的世界运动过程,──这就是辩证法这一内容更丰富的(比通常的)发展学说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唯物辩证法是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反映客观现实的,反映的方面不断地增加着,这就使唯物辩证法成为科学的开放性的体系.人们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唯物辩证法并没有穷尽真理,它只是为人们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唯物辩证法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学.".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时所谓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同样应当历史地观察自己的对象,研究并概括认识的起源和发展即丛不知到知的转化"(《列宁选集》第2卷,第584页).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阐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的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唯物主义基础上阐述了三者的一致,使这种一致获得了科学形态,同时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具体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个范例.
在斗争中发展
唯物辩证法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40~9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一直在同那些与唯物辩证法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其中包括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反对P.J.蒲鲁东把辩证法庸俗化;批判E.杜林歪曲和攻击唯物辩证法,企图混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之间的原则界限等等.19世纪90年代,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E.伯恩斯坦、K.考茨基等人以庸俗进化论冒充、偷换革命辩证法,阉割唯物辩证法的革命精神,企图把它歪曲成为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列宁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捍卫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近几十年来,现代西方哲学一些流派从各个方面歪曲辩证法,有的提出矛盾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所谓"真正对立论";有的提出绝对否定的、否定一切的"否定辩证法";有的把辩证法归结为"人学辩证法",在否定唯物主义的前提下谈论辩证法,根本否认辩证法的客观性,否认自然界的辩证发展,把辩证法仅仅局限于社会历史领域,等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一方面要同上述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各种歪曲辩证法的思想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并对它们所提出的问题作批判性的考察;一方面在提出的许多新问题面前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不断总结社会历史运动提供的新情况、新经验,使自己的理论内容越来越丰富.
唯物辩证法眼中的新旧事物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日趋灭亡的东西.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只能是看这个事物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这个标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任意确定的.识别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必须从本质上,而不是从形式上或表面上看问题,必须把它同具体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考察,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才能辨别清楚.
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样的新事物一经出现,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成长壮大.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新事物是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一口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泊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总之,新事物在和旧事物的斗争中,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因此,我们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这并不是说,新事物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
①新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与其对立的旧事物则还保持着较为强大的力量,处于支配的地位.
②旧事物为了维持其自身的主导地位,总要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它成长壮大.
③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还有经验不足的问题.
然而,只要是新事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都是暂时的,最终必定犷胜利.事物发展的道路虽然笼曲折的,但发展的总趋势则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就是一切新李物发展的途径.[2]
编辑本段相关图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毛泽东:《矛盾论》,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66.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1部分第2篇大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陈世清:《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2第2版
普若提诺:《九章集》I.3 论辩证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1版
编辑本段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方面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联系.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3、联系的有条件性:事物的联系不是绝对不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并不是任何若干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它是有条件的,且随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5、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6、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两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处于统率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功能有三种情形,一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二是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三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一是两者不可分割;二是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8、规律与规划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一是含义不同;二是性质不同.联系:正确规划根据规律制定并反映规律.
9、规律客观性的基本含义: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客观性集中表现为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10、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首先,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其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再次,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