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爱心人物故事2到3则简短一点,100~2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大师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4 18:50:36
爱心人物故事2到3则
简短一点,100~200字左右
爱心人物故事2到3则简短一点,100~200字左右
饶小平:苦心经营“留守儿童第一校”
本月,新洲区邾城四小校长饶小平双喜临门:一是该校刚从北京捧回了“全国特色学校”的奖牌,二是她本人荣获“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昨天面对记者,她实话实说:“学校能够绝处逢生并走到今天,一是老校长张雷英打下的基础,二是全校90多名教师的共同努力.”

  1996年,24岁的饶小平从仓埠街一所小学调进村办的邾城四小,不久,师范毕业的她担任教导主任.2002年,该校面临撤并,在校生锐减至200多人,最困难的2004年,一年级新生仅招到40名,学校何去何从的问题难住了大家.
  绝地突围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2004年秋冬之际,为了办一所在全区招生的寄宿制学校,30余名教师各自回到原籍招收适龄学童,回想那段“回乡游说”的日子,饶小平笑称“乡亲们都把我们说成了人贩子”.经过努力,生源增加了104名.
  为了不负留守儿童家长的信任,该校教师集资30万元,盖起了学生宿舍和食堂,还聘请了生活老师管理孩子们的食住.
  从“上山下乡拉生源”到远近家长慕名找上门,时间还不到一年,生源一跃达500多,下一年超过800名.如今,该校学生已达2086名学生,寄宿学生占到80%,其中留守儿童逾千人,成了新洲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第一校”.
  根据实践,饶小平近年撰写了多篇有关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论文,其中《寄宿制学校自主发展模式的探索》一文刊发在《现代教育科学》杂志上.去年接任校长后,她将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纳入学校的实践内容.眼下,一幢包括亲情交流中心在内的综合楼正在建设.


王桂珍:乡村女教师用“责任”关爱留守儿童
在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大圈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谋生,他们被留在故乡,与祖辈一起生活,过早地体会着独立生活与求学的不易.这时候,一位镇人大代表、大圈实验学校的女教师王桂珍满脸笑容站在了这群孩子的面前,她说:“我所做的不过是一位人民教师的职责,但我想最大程度地给予他们父母一样的关爱.”
  “他们比较敏感,对他们的教育要从‘哄’开始”
  “1999年,我被调到大圈学校教书.发现班上的一些学生在生活、学习习惯上与其他学生不一样.他们穿的衣服比较旧、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而且比较敏感,性格比较内向.”王桂珍说,经过后来的家访才知道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比较敏感,但他们也有上进心和表现欲,所以对他们的教育要从‘哄’开始.”王桂珍说.一次,她发现班级里有位12岁的学生,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头发长了虱子.周围的同学都远离她,孩子自己很难过,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王桂珍就私下里帮该学生洗头,还笑着问学生:“洗过头是不是感觉舒服了很多,以后要经常洗头,好不好?”孩子很聪明,帮她洗过几次后,后来都是孩子自己洗头,个人卫生也很好,而且在学习上也更主动了.
  “听见她们做梦叫奶奶,就觉得特别心疼”
  据了解,大圈实验学校里平均一个班有四五十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20多名.因为家中没人照顾或离家远等原因,这些小学生大多选择住校.按照学校规定,每个老师每周都需要在学校值班,陪学生在宿舍睡觉,夜晚给他们盖盖被子,指导个人卫生.一次值班时,王桂珍发现一个女学生蹬被子,并把被子压在了身体下面.于是她抱起学生,想拉出被子,却听到学生在半梦半醒间叫“奶奶”,而不是“妈妈”.当时,她就觉得特别心疼:孩子这么小,大多数还是向父母撒娇的年纪,却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王桂珍介绍,许是因为这份心疼,当这些特殊的学生在班上与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学生发生小矛盾时,她总是偏向这些特殊的学生,想让他们知道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有老师来疼爱他们.王桂珍还会时时提醒自己在随身带的包里常备感冒药、棉签、碘酒等药品,以备学生一时轻微感冒、皮外伤之用.此外,她还会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子,带给班级里那些有需要的学生穿.同时,她还鼓励学生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联络感情.
  “教书十几年,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留守儿童往往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能对他们的父母有个交代就行,对孩子学习、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关注和教育很少.”王桂珍对此深有感触.为了让学生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家访时,她会与学生的爷爷奶奶聊天,有意识地引导老人认识念书的好处.现在,家长送孩子来上学时,就会主动要求老师多费心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认真读书.  王桂珍说:“教书十几年了,值得骄傲的是,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她印象深的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当时成绩不好,父母在外打工赚了不少钱,给孩子的零花钱也不限制.孩子厌学,就逃学上网吧.她多次教育无果后,就联系学生的父母,给他们讲道理,希望他们能回来与老师一起督促学生学习.在孩子父母的配合下,孩子重拾按时上下课的习惯,并认真学习,直至毕业.后来,在街上的一次偶遇,那个学生告诉王桂珍,他考上了体校.


通化普通朝鲜族退休女教师成留守儿童阿妈妮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朝鲜族退休女教师.但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她退而未休,用她并不宽大的肩膀担负起照顾朝鲜族留守儿童的重任,做起了朝鲜族留守儿童的阿妈妮.她,就是通化县原东安朝鲜族小学党支部书记全炳淑,她用真诚的大爱温暖着留守儿童的心.故事还要从十二年前说起……
  2001年底,为进一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全县乡镇朝鲜族小学撤并,成立了东安朝鲜族小学.当年,全炳淑任学校教导主任兼少先大队辅导员,主要工作就是开展学生教育工作.虽然,她是全县当时年龄最大的少先大队辅导员,但却是工作最投入的一个.因为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为了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她通过家长会了解学生情况,打电话或是家访深入调查,形成了学校最早的留守儿童档案.从那时开始,她便把学校里家庭困难的孩子挂在心上.
  记不清,她走访过多少个家庭,记不清,她和学生谈了多少话,但在她的帮助下,许多曾经动摇的学生坚持完成学业,并考上了大学.
  2004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寻找挣钱的机会,众多朝鲜族家长选择到邻国打工.其中,有不少家庭是夫妻双双出国,留下他们最难割舍的年幼孩子.从那时起,全炳淑老师更加努力去关心呵护这些失去依靠的孩子.
  2005年,那个冬天特别的冷,家住英额布镇的尹红懿,因父亲在国外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两个人都失去了音信,仅有奶奶一个亲人,却无力抚养.年幼的她不得不独自在学校居住.全炳淑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主动把小红懿带到家中,从穿衣吃饭到学习生活都全心照料,让这个孩子重新体会到了母爱,并学会了感恩.
  2009年,全炳淑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看到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需要照顾,她感觉家庭领养远远达不到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她便向校长反映情况,并提出由学校统一供养的想法,她的提议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支持.经过深入摸底后,她将失去父母照顾又没有亲人照顾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平时上课期间,孩子们由班主任照顾,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她义务到学校照顾孩子,做起了更多留守儿童的全职阿妈妮.
  2011年春,全炳淑从工作了35个年头的教学岗位上退下来.虽然退休了,但照顾孩子责任她没有放弃,依然在周末和假日准时来到学校.有人开玩笑说,全老师你都退休了,人家又不给你钱,你图什么啊?她笑着说:“我不能愧对孩子们叫我阿妈妮.”
  在她的感染下,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
  下成立了一所收容孤儿和托管长期寄宿生的福祉馆.2012年2月,福祉馆正式挂牌.福祉馆的孩子个个挂在她的心上,年龄最小的9岁,最大的15岁,小的要她哄,大的要她教.为了让他们能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感受家的温馨,饮食起居,营养健康,辅导功课,生活之余方方面面、大事小情她全部负责.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都准时出现在孩子们身边,做饭洗衣服,和他们一起游戏.有孩子过生日,她会准备好生日蛋糕和小礼物,并鼓励其他孩子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份小小的心意,画一张画,唱一首歌,或者跳一支舞,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努力营造家的氛围.
  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本不爱笑的孩子,脸上逐渐绽放了笑容;不愿意与人沟通的孩子,性格也渐渐大方开朗了许多.这些孩子失去家人照料是不幸的,但有全炳淑阿妈妮的关心他们又是幸运的.
  爱心无价,大爱长存.全炳淑,这个朝鲜族留守儿童的阿妈妮,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但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母爱的力量和从她身上迸发出的人性光辉.